生活

古城镇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古城镇

  • 面积:119 km2
  • 地理位置:垣曲县南端
  • 所属地区: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
  • 行政类别:镇
  • 人口:23525人
  • 所属国家:中国
  •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 政府驻地: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
  • 车牌代码:晋M
  • 电话区号:0359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邮政区码:043710
  • 古城镇介绍
    古城镇,隶属于山西省垣曲县管辖,位于垣曲县东南部,地处黄河小浪底库畔,南与河南渑池、新安隔河相望,北与历山生态旅游区相连。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2.43万。

    地理环境

    古城镇地处垣曲县南端,东依英言乡,南与河南渑池县、新安县隔河相望,西与王茅镇、解峪乡、华峰乡相邻,北与和历山镇相连,距垣曲县城约36千米,区域总面积119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古城镇总人口2352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00人,城镇化率36%;另有流动人口500人。总人口中,男性13388人,占57%;女性10137人,占43%;以汉族为主,达23501人,占99.9%;有回、蒙古、满、土家7个少数民族,共24人,占0.1%。2011年,古城镇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6.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1人。

    截至2017年末,古城镇常住人口为24536人。

    截至2018年末,古城镇户籍人口为23684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古城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013人,专任教师18人;小学6所,在校生1438人,专任教师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94人,专任教师6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594人,专任教师110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古城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01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83人,经营管理人才56人,技能人才360人,农村实用人才118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古城镇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26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65人。截至2011年末,古城镇100%的农村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有广播喇叭200只,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有中央、省、市、县等40多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44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85%。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古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6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95张;专业卫生人员116人,其中执业医师66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4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执业(助理)医师3.3人、注册护士1.8人。2011年,古城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272人次,出院病人397人次。2011年,古城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29%。

    社会保障

    2011年,古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31户,人数1680人,支出184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2人,支出69750元,比2010年增长52%;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7人,支出17.3万元,比2010年增长40%;农村医疗救助14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75人次,共支出44万元,比2010年增长35%;农村临时救助300人次,支出6万元,与2010年持平。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古城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0千米,投递点60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征订报纸780份、期刊260册;有固定电话用户500户,移动电话用户13000户。

    交通

    古城镇有垣孙高速公路、335省道横线省道过境。截至2011年末,古城镇桥梁5座,总长度1.5千米;有县乡级公路3条,总长130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古城镇因历史悠久而得名。

    行政区划

    1984年9月,古城镇下辖20个村。

    2001年3月,增设三联、谭家、西石、西敌原、东石、上嶝坂、允东、瑶店河、峪子、南嶝坂、西沟、上庄、硖口、新瑶14个行政村,撤销胡村、小赵、东滩、邓家庄、赵家岭、东寨、关家、寨里8个村,古城镇下辖26个村。

    截至2011年末,古城镇下辖古城、北坡、南堡头、北堡头、允岭、店头、三联、莘庄、南坡、北窑庄、宁董、磨头、西滩、谭家、西石、西敌原、东石、上嶝坂、允东、瑶店河、峪子、南嶝坂、西沟、上庄、硖口、新瑶26个行政村。

    辖26个行政村、126个居民组、6366户、2.43万余人,耕地面积2.7万余亩,国土面积119平方公里,国家重点工程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古城镇拥有40平方公里的水面,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湖面,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千湖岛”。为水上养殖、旅游观光、客货航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历史沿革

    商朝,曾在古城镇一带建造都城。

    春秋时,晋国建有瓠丘城。

    秦朝,在古城镇一带置幽州。

    北魏,设邵郡。

    西魏,改为邵州。

    1949年,属垣曲县第四区

    1954年,属城关镇。

    1956年,属城关乡。

    1958年,属红旗公社。

    1959年,属城关公社。

    1984年9月,由古城公社改为古城镇。

    2001年3月,谭家乡并入古城镇。

    古城,北倚中条山,东经王屋山到济源,越历山直抵上党,南渡黄河可达豫陕,古往今来为黄河上下数百里重要码头,历史上一直极具经济、政治、军事上的重要位置。商王朝曾在此凭黄河天险建造都城,春秋时晋国曾在这里建有著名的瓠丘城,秦朝在此侨置幽州,北魏设邵郡,西魏改邵州,公元550年设县治,之后直至1959年,一直是县城所在地。

    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革命遗址有:关家十八兵站、莘庄朱德与卫立煌会晤地、南嶝烈士陵园。古遗址有:曙猿活动遗址、原始文化遗址、夏代文化遗址、商城遗址、迎新世遗址等。八里峡、狮子山、阳壶夕照、黄河大桥等自然景观为发展旅游观光、水上养殖、客货航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经济建设

    全镇共有1所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16所小学,每个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在校学生达一万余人。农村各种文化活动设施齐全,群众文艺活动红红火火,2000年,被运城地区行政公署命名首批“民间艺术之乡”,2010年,被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命名为“山西省楹联文化名镇”。全镇有线电视用户达5400多户,入户率达90%以上。古城镇有垣曲县第二人民医院、谭家卫生院等医疗单位,医疗设施齐全,医护水平较高,各村都有村级卫生所,为农村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经济发展:近年来,该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以山里红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杏梅、山楂、圣女果、大枣、杏等水果种植业,形成了年创收110万元的原料基地;以茧丝绸公司为依托,形成了年创收180万元的蚕桑养殖基地;利用小浪底水库充足的水草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形成了牛、羊、兔、鸡分别达7460、4940、4300、68000头(只)畜禽养殖基地。

    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58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62元;截至2018年末,古城镇有工业企业5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7‰,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狠抓产业调整,促进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

    1、继续稳定粮食生产,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2011年,全镇粮食收获面积47138亩,粮食总产量401.9万公斤,其中小麦25224亩、玉米19334亩、杂粮1532亩、棉花1048亩,除了兑现各类种粮补贴外,兑现弱苗补助生物有机肥2862袋,兑现小麦“一喷三防”29652亩。

    2、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全镇规模养殖户80户,成立养殖业协会15个,目前,牛存栏1100头,猪存栏13588头,羊存栏9300只,鸡存栏79000只,畜牧业年总收入达1186万元。另外,三联村成立常春养蜂合作社,社员60余户,注册资金达244万元,为每户蜂农年增收1.5万—2万元。

    3、林业工作,首先是以全县创建林业生态县为契机,配合县林业、水利等部门完成通道绿化里程40余公里,栽植各种树木3万株;其次是在搞好护林防火和干果经济林管护的前提下,今年春季新发展干果经济林3000亩;第三是完成了12个园林村的规划工作,开工建设8个村,完成3个村;第四是根据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要求,我们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去年冬季完成了275m以下800亩的土地整理、打坑任务。今年春季栽植苹果、山楂等经济苗木18000株,计330亩,配合县林业局栽植竹柳、雪松等生态苗木20000株、计300亩。同时还完成19了个村的林改整改任务。

    4、特色农业方面,一是在上嶝坂、谭家、峪子等村发展了白菜籽制种1000亩;二是在古城、峪子、店头等村发展了玉米制种2300亩;三是在西石、三联、西敌、南嶝坂等村发展了苗木育植2000亩;四是通过土地流转,在南嶝坂、古城发展芦笋种植500亩;五是在店头、峪子等村发展香菇种植20万袋。

    5、农机工作,全年完成农机具补助190余万元,完成了涉及古城、允岭、北堡头、三联、西沟、宁董等6个村的有机作业3700亩,秸秆还田3700亩,深松耕地2500亩。

    (二)狠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一、基础设施

    一是街巷硬化。街巷硬化涉及全镇26个行政村,总里程99.05公里。目前完工18个村,建设里程77.2公里;二是完成了西滩、南堡头两个村和龙泉初中的饮水安全工程,受益人口1500人;三是完成了总投资130万元,涉及宁董、允岭、磨头、新瑶、三联、西滩、北堡头、店头等8个村的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四是完成了上嶝坂、莘庄、西敌、西滩、磨头、西石、南堡头、允岭、谭家等9个村的“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五是配合县水利局完成了投资2800万元的允西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目前已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并交付使用。

    二、城镇建设

    1、投资16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了占地7000㎡的古城移民廉政文化广场建设,2012年元旦已正式投入使用。

    2、新建改建商品房43间,完成了店头桥桥西道路两旁集贸市场规划建设。

    3、镇文化广场东侧投资75万元占地3500㎡的文化小游园项目建设已基本结束。

    4、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5处集镇水毁工程的修复。

    三、新农村建设

    一是完成了三联等11个村的便民连锁商店建设任务,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是完成了上嶝坂、上庄、西敌、西滩等村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任务,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完成允岭、南堡头的新农村推进村、治理村项目建设任务。四是完成了西石、谭家、窑店、东石等村的路灯安装,实现了基本的亮化。五是完成了谭家、上庄、三联、上嶝坂、南嶝坂、硖口等6个村350户改厕任务;六是全面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128户农村困难群众和3户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2月20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