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河上镇

浙江省萧山区辖镇

  • 别名:河上
  • 著名景点:道林山、梦娜斯庄园、云门寺、河上板龙
  • 面积:63.96平方千米(2017年)
  • 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气候
  • 地理位置:浙北
  • 所属地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 行政类别:镇
  • 人口:28383(2020年)
  • 方言:吴语其他信息
  • 火车站:杭州南站
  • 电话区号:0571
  • 政府驻地:河上村下辖地区
  • 车牌代码:浙A
  • 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所属国家
  • 民族:汉族
  • 邮政区码:311265
  • 外文名:Heshang Town
  •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 行政区划代码:330109101
  • 河上镇介绍
    河上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河上镇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萧山区南部距离萧山城区26公里,距离省级小城市瓜沥城区40公里。

    2021年,萧山各镇街最新人口数据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河上镇常住人口为28383人。

    行政区划

    河上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31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3万。辖34个自然村和河上镇居委会。

    伟民

    大桥

    朱家

    联合

    溪头

    塘村

    金坞

    下门

    上山头

    祥利

    塘口

    欢乐

    魏塔

    强农

    江家桥

    麻园

    樟树下

    紫东

    高都

    板桥

    里谢

    沙河

    凤坞

    楼园

    桥头黄

    璇山下

    庾青

    众利

    大坞

    白堰

    鲍坞

    泽荣

    张毛

    泉水

    河上镇居委会

    -

    地理环境

    河上镇位于萧山区南部,地处萧山、诸暨、富阳三市区交界地带,唐代开始就形成集市。全镇区域面积63.96平方千米(2017年),15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28383人(2020年),是萧山南部地区的重要交通咽喉,03省道线贯穿河上全镇,东西向的连接线既将新老03省道连接成H型,又与杭金衢高速公路相通,构筑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河上北接戴村、临浦镇,南与楼塔镇、诸暨次坞镇接壤,西与富阳大源镇相邻,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诸、萧、富三市区结合部的商贾集散地。

    河上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唐代开始就形成集市,南宋迁都临安,这里更是商贾云集,买卖兴隆,自古以来,河上镇就是有名的诸、萧、富三市区结合部的商贾集散地。

    河上镇是萧山南部地区的重要交通咽喉,03省道线贯穿全镇,一条东西向的连接线既将新老03省道连接成H型,又与杭金衢高速相通,构筑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河上镇以“纸业之乡”和“服装之乡”而闻名遐迩,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镇党委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着力培植区域块状经济,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初步形成了以造纸纸品为支柱,服装、机械、电子为重点的工业格局,尤其是造纸纸品业更是独树一帜。到2007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78.9亿元,其中实现工业产值78.08亿元,利润2.6亿元,两项同比增长24.55%和17.34%。特别是52家规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6.11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销售63.2亿元,同比增长33%。经济的发展和税收政策的调整,使得全镇税收也有较大增幅,全年共完成税收收入8752万元,其中地税收入3215万元,同比增长64.36%,上划中央税收5537万元,同比增长67.58%,为历年之最。

    历史沿革

    河上镇人民政府驻地河上店自然镇。据民国3年(1914)记载:“和尚店即河上巅也。”相传唐朝末年,在今河上店西南的黄通岭脚,有座广福寺,寺内有僧百余人,香火甚旺,寺内和尚除佛事外,又开店经商。因该店地处永兴河上游,又是和尚开的,故名。河上镇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已有集市。南宋迁都临安,集市更兴旺。清末,这里仅造纸的槽户就达千家。

    民国19年(1930)建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曾迁此办公。建国初分设青山、河上、大山、紫霞、白堰等乡,1956年并为河上、紫霞2乡,1961年改为河上、大桥2个公社,1969年大桥公社南片划入河上,北片划给戴村,1971年复设大桥公社,1984年改设河上、大桥乡,1985年改为河上镇。1992年5月,大桥乡并入河上镇。

    河上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31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3万。

    1982年,河上镇众利村成为萧山市第一个电视村。

    1985年12月,新建镇政府大楼落成。

    1988年3月28日,河上镇“三路一桥”(金鲍路、朱坞路、上山头路、大溪桥)通车。

    1990年8月30日,因特大洪涝灾害,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余万元,属镇历史罕见。

    1992年5月,大桥乡并入河上镇。

    1994年12月15日,浙江胜达包装集团公司成立,这是河上镇组建的第一家省级集团公司,已成为全国十佳包装生产基地之一。

    1995年,河上镇张毛村成为萧山市第一个电话普及村;同年,河上镇被命名为杭州市新农村乡镇。

    1996年,投资350万元、占地20亩的河上镇大桥中心小学迁建完成,9月投入使用。

    1998年,通过全社会捐资,投入200余万元,重建河上镇综合高中。

    至1998年末,全镇共有造纸、纸制品生产企业48家,年创产值105035万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67%;实现利润2455万元,占全镇利润的86%。其中龙头企业浙江胜达包装集团列萧山市百强企业的第6位,是全国十佳包装生产基地之一。

    1998年,全镇用于教育的硬件投入达200余万元。其中,新建河上综合高中楼2100平方米,9月始用;撤并6所村小,建造1幢教工宿舍楼,跻身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强镇。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7万元,完成永兴河标准塘培土5.6公里,建成标准塘1公里,三面光渠道1.6公里。全镇34个行政村全部开通有线电视,并与萧山市有线电视联网。完成河上派出所办公楼和商经贸楼的建设,年末河上镇卫生院新门诊大楼动工兴建。

    众利村,原名甑山坞。传说清初从诸暨移居此地的俞姓先民们靠烧窑制砖度日,旧式砖窑像甑,又因地理位置三面环山故名。1982年秋天,全村一次购入100多台西湖牌电视机,成为全市第一个电视村。属全镇领先的70年代先富村,80年代标兵村,90年代小康村。

    经济

    乡镇企业以造纸、纸箱、服装加工、机械五金业为主,尤以服装驰名省内外。农业以水稻为主。

    2010年,全镇实现工企业总产值118亿元;农业总产值1.2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4亿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774元。改革开放以来,河上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获得“中国包装名镇”、“中国纸业之乡”、“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杭州市卫生镇”等荣誉称号,并成功获批成为第二批省级中心镇。

    改革开放以来,河上镇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社会生产力空前释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勃勃生机,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等各项事业日益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已成为浙江省的教育强镇、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镇和浙江省体育特色镇。

    河上镇坚持走以产业为纽带,以园区为载体,连片发展,联合经营,整体优化的块状经济发展新路子,全力推进“中国纸业之乡”的创建进程,为集聚区域功能,拓展更为广阔的招商引资空间,在集镇紧邻03省道两边建立了河上工业功能区块,本着“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开发原则,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园区的开发建设,河上工业功能区块已引进企业12家,投资超过2亿元,是河上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亮点”。

    随着大杭州“钱江时代”的到来和萧山经济全面驶入快车道,给河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乘着萧山“加快新一轮发展”的强劲东风,坚持“工业强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实干建镇”,朝着“创新世纪经济重镇,建现代化文明集镇”的目标,力争三年重塑一个河上镇。

    工业建设

    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11.68%,实现工业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33.1%;实现工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工业税收1.18亿元,全年完成合同外资350万美元,完成协议内资8325万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面对国家宏观调控、要素制约的严峻形势,全镇广大企业经营者,特别是43家规模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业激情,勇敢面对困难,在夹缝中奋力前进,据统计,2005年全镇规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5.3%,胜达集团依托行业特色,确立正确的发展定位,做强四大产业,实现新的飞跃。2004年以来,面对国内股市一路走低,各要素资源继续高价位运行。纺织品出口受限的双重压力下,集团领导积极采取“猛药治表、机制疗根”对策,重组包装业和纺织业、提升彩印业、涉足房地产业,引进一流先进技术,极大地增强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2005年胜达集团创产值27.4亿元,利润1.058亿元,继续引领全镇工业的大发展。

    2005年全镇完成工业性技改投入3.3亿元,其中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施租、转、并、扩、合等多种方式,新增投资对象18个,新增固定资产1.26亿元,盘活厂房面积2.65万平方米、土地56亩,实现了优势互补,达到双赢。

    农业建设

    2005年,遭遇了罕见的春雪、冰雹、台风等恶劣天气,遭遇了多起山林火灾、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经受了外部高致病性禽流感、松材线虫病发病的严峻考验。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河上镇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97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400元。

    河上镇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一系列农业技术服务,会同区农业局组织农技下乡活动,组织召开全区晚稻生产现场会,组织采购良种2.5万公斤,并在稻虱高发季积极同区供销社联系保证农药供应。2005年,河上镇全面完成355.7万公斤的国家订购粮任务。

    2005年,顺利地完成了全长9.5公里永兴河标准塘抛渣固脚扫尾工程,为配合做好此项工作,共拆迁20户农户住宅,拆迁面积4130平方米。顺利地完成小毛坞水库、白水水库、里谢湾水库、乌龟山脚4座标准水库建设,投资达到450万元,完成土方2.5万方,石方3500方,砼1200方,同时,投资170万元的烂田塘水库,已完成三通一平的前期工作,正在组织施工。在此基础上,危桥改造有所突破。在04年完成4座危桥改造的同时,又对三联村太平桥、里都村庙前桥、凤坞村凤坞三桥等3座危桥实施改造。

    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效益农业,继续巩固和优化生态果品、花卉苗木等六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建立了高产技术项目的引进,对蒋家坞果园的70亩梨树实施高接换种。针对山坡缓地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积极恢复传统优质农产品种植项目。2005年,种植凤坞南瓜400余亩,每亩收入200余元。山地番薯通过改良以后也深受外地客户的青睐,新引进的紫心番薯新品种更是受到了各界媒体的关注。

    全镇成立防洪抢险队伍35支,动员各方力量沉着应对了苍坞水库抢险工作。继续加大力度,做好山林防火工作。在道林山上开辟了3公里长的生物防火隔离带,在清明前后高火险天气,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防火知识,对重点地段,山口要道落实专人巡逻,避免了大规模山火的进一步发生,2005年,扑灭山火7起,处理肇事者5名,其中2名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社会

    城镇建设

    河上镇根据《河上镇城乡一体化建设五年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一项合乎民心、顺乎民意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实。调整完善了村庄布局规划,建立和完善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内部运行机制,完善了工作台帐,确定了工作重点,2005年共投资400万元,完成了众利自然村的农村示范村建设和朱家、伟民、泽荣3个村(自然村)的农村整治村建设。累计硬化路面3.2万平方米,新建公厕12只,新增垃圾箱40只,拆除旧房1.3万平方米。康庄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全镇新建道路8条、全长14.1公里,投资总额突破1300万元。8个村二次改水工程进展顺利,投资额达到300万元,并在2005年12月底以前全部通水,使群众喝上“放心水”。

    以创建生态镇为总载体,突出生态建设的连续性,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推进措施的配套性和工作落实的超前性。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河上镇生态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为河上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众联、东山、璇山下3个生态试点村建设成效显著。

    河上镇采用“带出去,请进来”,与城区优秀学校结对的办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在硬件投入方面,2005年河上、大桥两所镇小新增学生用电脑65台,教师办公用电脑16台。在05年中考与高考中,我镇整体成绩稳中有进。2005年全镇290名学生参加中考,其中,上重点线人数达78人、上线率达27%,并有11名学生进入萧山中学。中考成绩居戴村片第一、南片领先。河上综合高中高考上线22人,居全区所有综合高中之首。

    充分发挥萧山创建省级文明示范城区的辐射优势,以城带镇,注重实效、推动精神文明向纵深发展,积极实施素质工程、特色工程、形象工程,入户工程建设,深化文明创建成果,全年五好文明家庭户已达6135户、新增文化特色村3个、文明村(单位)3个。围绕创建平安河上,充分发挥镇治安调解、信访联动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网络,认真制订和落实处置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相关措施,把矛盾和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镇内。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全镇共查处治安案件115起,同比下降10.2%,维护了社会稳定。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责任考核,深化安全生产ABC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做到防范于未然,安全生产总体情况良好。依法加强宗教管理,有效遏制了非法宗教活动的蔓延。依法完成冬季征兵工作,提高现役军人的优抚标准。

    2020年1月10日,河上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文化

    民风民俗

    龙灯(板龙)是河上镇上百年的民间风俗。龙头、龙尾由民间组织“老龙胜会”制扎。龙头有1.5米左右高,50多公斤重,造型十分精致复杂,需要巧匠的精心扎制,河上镇只有溪头村几位老人保留着这一手绝活。龙身部分(龙段)按统一尺寸由各村参加者精制彩扎,各显其艺。一般有龙段200余个组成龙身。在河上的舞龙传统里,每到年关前半个月左右,几个村的村民就会凑份子买材料开始制作,到正月十三这天开始舞龙。舞龙时由三支高照(注)和三匹彩扎高头大马领先,近千位壮实青年参加,舞时,引者挥动珠球,合着粗犷的锣鼓节奏,引龙逗“抢珠”,逗龙游舞。板龙舞到哪里,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观看,并且还吸引了远道的客人,真是热闹极了。八三年杭州举行灯会,特邀河上龙灯去表演。老人们接到邀请后,夜以继日地赶制板龙,用了一个多星期制作了一条四百多米长的板龙,足足装满了三辆大卡车。在武林广场舞起了板龙赢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拍手叫好,在当时引起轰动。

    舞龙的狂欢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在元宵节夜里12点,人们会把龙头烧掉,以祈求这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富裕安康。

    注:高照为表演时引龙灯的竹梯,两端挂数十盏红灯笼,高达近20米。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河上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1]

    2021年4月,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1]

    参考资料

    展开

    [1]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中国政府网. [2021-06-23].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2月27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