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卡尔十二世

瑞典在大北方战争时期的国王

  • 英文名:Karl XII
  • 时代:普法尔茨王朝
  • 出生信息:1682年6月17日,斯德哥尔摩国别
  • 信仰:基督教路德宗
  • 职业:瑞典国王登基时间
  • 继位君王:乌尔丽卡·埃利诺拉
  • 退位时间:1718年11月30日
  • 前任君王:卡尔十一世
  • 主要成就:大北方战争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 卡尔十二世介绍
    卡尔十二世(瑞典语:Karl XII,又译查理十二世;1682年6月17日-1718年11月30日),[1][2]是瑞典在大北方战争时期的国王,[3][4]终身未婚。他在位期间,因为过度从事的军事远征,导致先胜后败,输给俄罗斯的彼得一世,瑞典由北欧霸主衰退为二流国家。[5]

    虽然伏尔泰赞扬他为军事天才与伟大英雄,但也有相反的评价认为他是疯狂的恶霸与嗜血的好战者;有的学者称其为“18世纪初的小拿破仑”,表示他和拿破仑高度相似,都具有军事天才的能力与征俄失败的命运。

    人物关系全部

    卡尔十一世

    父亲

    乌尔莉卡·埃莉诺拉

    妹妹

    卡尔十世·古斯塔夫

    爷爷

    弗雷德里克三世

    外公

    克里斯蒂安四世

    曾外祖父

    克里斯蒂安五世

    舅舅

    弗雷德里克四世

    表哥

    简介

    欧洲三十年战争后,瑞典称霸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卡尔十二世于1697年(时年15岁)即位时,拥有在欧洲北部首屈一指的武装力量,计海军战列舰42艘,陆军15万人,而当时与瑞典对抗的北方同盟,总共只有军队8.5万人,计俄国4万、波兰、萨克森2.5万、丹麦2万,除丹麦外,俄波都没有海军。年轻国王是在拥有军事优势的情况下展开军事活动的,18岁率军出征,屡获大胜,可在进攻俄国后却一蹶不振,最后丧失了北方霸主的地位。作为北方战争一方的统帅,卡尔十二世于1700年5月率军进攻丹麦,8月即打败对手,迫使丹麦退出战争。11月,率军8000人回援纳尔瓦要塞,击败俄国3万余人的围攻部队,一举震惊欧洲。1701年开始转战于波兰萨克森境内,屡获胜利,到1706年歼灭波萨军队,迫使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放弃波兰王位,转而同瑞典结盟。

    1707年秋,在西线战事结束后,卡尔十二世立即将5万余人(一说10万人)集结波兰东部,准备东征俄罗斯。次年1月渡过维斯瓦河,开始向俄罗斯腹地进军。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的军力,此时已比7年之前强大得多,仍然立即转入战略防御,采取坚壁清野政策,避免不利决战。瑞军进攻受挫,被迫改变直奔莫斯科的计划。卡尔十二世率军南下乌克兰,以寻求哥萨克首领马泽帕的支援而安全过冬。1709年春末,卡尔十二世率余军3万余人围攻俄国要塞波尔塔瓦,守军不过4200余人,竟3个多月久攻不下。6月27日,彼得一世率军4.2万人(有火炮72门)实施反攻。卡尔十二世在决战前夕亲自策马侦察,不幸身受重伤,只得坐在担架上进行指挥。决战结果,瑞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卡尔仅率1000余人逃往奥斯曼帝国。他怂恿土耳其苏丹对俄宣战。1711年7月,俄罗斯在进攻奥斯曼帝国的作战中失败,以归还亚速、允许卡尔十二世过境回国为条件,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停战协定。一蹶不振的卡尔十二世因此得以返回瑞典。

    卡尔十二世回国后实行改革,企图恢复国力,但彼得一世没有给他喘息时间,俄军在1713—1714年连续发动了对瑞典的陆海进攻,迫使瑞军撤出了芬兰。落魄生活并没有丝毫熄灭卡尔十二世的战争狂热,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一点没变,1718年,重整军队后的卡尔十二世亲率大军远征挪威,几个月后,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挨了一枚致命的子弹,英勇壮烈阵亡,年仅36岁。

    卡尔十二世的遗体返回瑞典的情景

    其他成就

    除了作为一个君主,卡尔十二世亦对科学与数学颇感兴趣,但必须对他对外扩张的战争有所作用。他对八进制的发明有所贡献,因为所有立方体均可作为火炮的原材料。

    参考资料

    展开

    [1](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著, 林之木, 王永年译. 博尔赫斯全集 诗歌卷 上[M].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279.

    [2](美)布莱恩·诺德斯特姆著, 陶秋月译. 走世界品文化 悠闲瑞典[M].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2.01: 15.

    [3]谭元亨著. 十三行史稿 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断代史 上[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1.12: 261.

    [4]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 吕文杰译.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 绝对君权[M]. 北京: 现代出版社, 2022.08: 201.

    [5]陈佩雄编著. 欧洲史[M].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长春: 吉林音像出版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11: 31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1月16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