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袁家骅

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国籍:中国民族
  • 籍贯:江苏生肖
  • 出生信息:1903年1月,江苏教育程度
  • 母校:牛津大学、北京大学职业资料
  • 职业:语言学家、学者
  • 配偶:钱晋华
  • 袁家骅介绍
    袁家骅(1903.1-1980.9.4)江苏沙洲人,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回国后,历任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他从事语言研究以来,就开展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和研究,先后对窝尼语、阿细语、僮语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索。妻子钱晋华女士。

    人物关系

    田小琳

    学生

    人物经历

    1972年陪同赵元任夫妇参观北大校园

    (左一赵元任、左二严仁赓、左三袁家骅、左四魏建功、

    左五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右三周培源)

    1904年出生,江苏省沙洲县人。袁家骅出身贫寒。

    八岁在二哥的资助下开始上学。

    十六岁考入无锡第三师范学校,学习成绩优秀。

    十八岁时,写成《唯情哲学》小册子,因此加入创造社。

    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本科英语专业,读书期间兼任北新书局编校。

    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同年应聘为上海北新书局编辑。

    1931年,应聘为北京大学英文系助教。

    193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同年在上海北新书局任编辑。

    1933年至1937年在北京大学任助教。

    1937年,考取第四届中英庚款文化协会留英公费生,赴英国牛津大学莫尔敦学院攻读印欧语历史比较语法。

    1937年至1940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古英语和日尔曼语言学。

    1940年学成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英语教授。

    1946年,随北大复校北京,仍任英语教授,曾代理系主任。

    1940年回国后至1948年在昆 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英语。

    1948年至1949年第二次赴英国牛津大学考察。

    1948年底应英国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赴英。

    1949年8月回国。建国后,任北京大学语言专修科主任。

    1953年,参加少数民族语言所举办的民族语言调查工作,负责壮族语言调查。

    1955年起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直至逝世。

    1980年,北京语言学会成立,被聘为顾问。

    1980年9月4日去世,享年77岁。

    研究方向

    1957年夏高教部组织在青岛编写中文系统编教材的全体人员。一排左二袁家骅

    袁家骅的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对西南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和研究;汉语方言的教学和研究。

    少数民族语言调查

    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方面,早在西南联大教学期间,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了调查。根据发音人提供的材料,用国际音标进行纪录,然后分析归纳出窝尼语的语音系统和语法撮要。他的《阿细民歌及其语言》一书,通过记录云南阿细族的三首民歌(长歌、悲歌、捐税歌),分析论述了阿细语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特点,并为阿细语设计了文字方案。该书不仅为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口语资料,而且也为民间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原始素材。解放后,从事壮族语言调查研究,论述了广西壮语可分为邕南和邕北两大方言,认为两者在语音上有显著区别,在韵母、声调、字汇和语法结构方面基本一致。认为只有制定南北互相汇通的两个文字方案,才能兼顾南北壮语的全面。对于汉语和壮语的异同,认为汉语和壮语同样有五种结构要素,但在诸要素的安排次序上,汉语和壮语自成体系,互不相同。汉壮语体词结构的根本区别,在于壮语是以量词或“量名组合体”为核心,而汉语是以名词为核心。他这方面的研究的特点是:占有大量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研究范围广泛而全面,从语音、词汇到语法结构都有所涉及。注重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对比研究。这些特点使他的研究对于汉藏语系语言和方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汉语方言教学研究

    汉语方言的教学和研究方面,1955年和1956年在北大中文系开设“汉语方言学”课程,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说明汉语方言发展的来龙去脉,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举例说明各大方言的主要特点。所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代汉语方言的著作,从大量的资料中概括出各方言的特点,根据特点划分方言区域。它是在讲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整理而程的,它为高等院校汉语方言课程提供了综合性的教学参考,对于建立完整的汉语方言学的科学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该书占有大量活的口语材料,论点的基础可靠,语音的审核细致,对各方言语音特点的介绍详尽,重视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的研究,较为全面地解释了各方言区的主要方面,使读者对各大方言的主要特征及各大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该书在国内外学界都引起很大反响。此外他还与人合作翻译了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

    在进行语言学研究的同时,袁家骅坚持语言学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曾任北京大学语言专修科主任,培养了一批能进行实际方言调查的人才。注意向学生传授治学经验,强调研究语言的人必须学好外语,掌握记音能力非常重要,对学生施以人格化的教导。

    主要贡献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

    学术专著

    《阿细民歌及其语言》(科学出版社,1953年)

    《汉语方言概要》(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

    主要译著

    《语言论》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mfild)的名著,与赵世开、甘世福合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吉姆爷》

    《老柳树》

    主要论文

    《窝尼语音系》(《学原》1947年第1卷第11期)

    《峨山窝尼语初探(语法提要)》(《边疆人文》1947年第4卷)

    《僮族语文问题》(1954年)

    《广西僮语方言分析概况和创制文字的途径》(《中国语文》1952年12月号)

    《僮语词法初步研究》(合作,《少数民族语文论集》1954年第1集)

    《僮语|r|的方音对应》(《语言学论丛》1954年第5辑)

    《汉壮语的体词向心结构》(《民族语文》1979年第2期)

    《壮语词法初步研究》(与张元生合作)

    《略谈汉语方言研究》

    《坚持字母的汇通原则》

    《English Words of Chinese Origin》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2月7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