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

  • 外文名:Mental health class teaching plan
  • 教案构成2:教学目标、教学道具、教学方法
  • 教案特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 教案构成1:教学理念、教学对象
  • 心理健康课教案介绍
    心理健康课教案是学校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心理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育指导纲要》及其他相关的心理教科书为理论依据,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整理和编写的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心理教学参考书籍。

    由于心理健康课的学科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心理健康课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相应的心理健康课教案工具箱能对广大的心理老师起到帮助和指导的作用。

    基本介绍

    编写心理健康课教案要依据心理健康课的相关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编写和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的心理健康课教学目的,规定传授的心理学相关知识、计划培养及完善的相关心理素质及能力品质,能合理地组织和使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课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知识。

    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编写心理健康课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平行班级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构成

    教学理念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心理学的应用都有切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支撑。心理健康课教案的编写和设计要找到切实的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基础。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心理学教学理念对心理健康课的顺利展开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对象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心理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年龄层面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编制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这个年龄阶段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心理健康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心理教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完善人际关系、增强归属感、促进道德感、提高心灵素质、建立正面自我、树立正面行为、培养积极乐观心态、独立自主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情绪管理、认知能力、社交沟通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目标建立及决策能力等各个方面。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帮助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

    教学道具

    由于心理健康课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其丰富的上课形式必然需要相关的教学道具做支撑。新颖、实用性强的教学道具不仅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心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是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配套的心理健康课教案工具箱也成为心理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之一。

    教学方法

    除了教师个人素质及教学经验外,教学方法也是影响课程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团体讨论与分享及其他相关的延伸活动,可以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课的知识,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

    教学常见问题

    问题1:教学时间不足,如何取舍课堂内容?

    解答:每节课已建立和规划了合理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的时间已足够推行各项活动的进行。一般而言,每节课的活动分为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教师理应完成所有的活动。假如没有足够时间完成所有的活动,教师必须先完成主要活动,确保达到教学目标。若只能在课堂完成部分活动,教师可按学生能力决定以其他形式或延伸活动继续未完成的部分;教师也可以直接讲解有关内容,以达到学习的目标。此外,我们期望教师能安排足够的时间教授每一课节,不要因在上课时处理班务而减少了教学时间。

    问题2:学生过于积极参与每项活动,活动时间因此延长,如何处理?

    解答: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是一件好事,教师应给与赞许。倘若因此延长活动时间,教师便须要灵活处理。若同学的参与已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把时间紧迫的实际情况告知学生,请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积极参与。最重要的是,教师不要害怕中断学生的讨论,中断讨论会激起学生的热烈情绪,投入后续的活动。

    问题3:假若学生已掌握或课堂部分内容,教师是否可以改变课堂内容?

    解答:本教材有关青少年成长的教育,可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内容。所以,学生已了解部分课程的内容,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作深入探讨。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灵活运用教材,例如学生已学习过有关情绪的课程,教师可请学生陈述课堂重点,或请学生共享心得或经验。

    问题4:学生学习进度很快,可能导致课堂中出现“冷场”的现象,应该怎么处理?

    解答:教师课前应做好准备,准备一些能深化相关课题的讨论问题。例如学生很快完成有关公益活动的讨论,教师可请学生分享义务工作的经验。此外,教师可根据教案内容改变活动的进行方式,例如请学生根据课堂上答题纸情况,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

    问题5:课堂气氛沉闷,如何令学生参与活动?

    解答:教师需要了解导致课堂沉闷的原因。若学生是受外在因素影响,例如体育课后表现疲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小游戏,使学生振奋精神继续上课。若有其他原因,教师应诚恳地关心学生,鼓励他们投入课堂。假若是因为一些内在的问题,例如:学生对课堂内容提不起兴趣,或师生关系出现问题等,令学生缺乏动机的情况持续,教师要有耐性,运用一些强化正面行为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同时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以真诚的态度,关心和了解学生的需要、课堂情况等,以期对症下药。

    问题6:学生取笑其他同学的分享内容或不同意同学的意见,可以怎样处理?

    解答:学生可以持不同的意见,但首先要懂得尊重别人。分享或讨论时出现不同意见,最能刺激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应把握这些机会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习讨论技巧。若学生取笑正在表达意见(或感受)的同学,教师首先要鼓励被取笑的学生继续表达意见(或感受),并纠正取笑同学这一负面行为,更要强调学生必须遵守课堂规则和彼此尊重。教师须在课后跟进学生的心理需要,尤其是被取笑的学生。

    问题7: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不均,如何处理?

    解答:教师可安排能力不同的学生平均分配在各组别中。年龄差别较大的学生,普遍会因成熟程度不同而影响其参与兴趣,教师可在小组中选出能力较好的学生做组长,辅助其他组员,以增加其参与的机会。

    问题8:男女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及表现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应如何处理?

    解答:在我们的经验中,部分男女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表现差异很大。教师应透过经验分享或举例,选择适合一些男女学生的内容,例如在讨论培养兴趣的课题时,教师可以用制作模型及做手工作为例子。而在参与活动时,男同学多比较主动和外向,女同学比较慢热和被动,教师应多鼓励女同学参与,并在活动过程中平均分配参与机会,如:邀请一位男同学汇报后,再邀请一位女同学汇报。

    问题16:学生与朋友或家庭的关系均不理想,参与课堂时出现负面情绪,该怎么办?

    解答:教师应先冷静,观察学生的反应。以关心的态度慰问学生,让学生暂时安静一会,在课堂后跟进。若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令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会引起课堂混乱,教师可安排可靠的学生陪同该学生到没有人的地方冷静一会儿,同样需要在课后进行跟进。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2月8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