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输入型通胀

汇率所致国内物价上涨的现象

  • 性质:输入型
  • 属性:通胀
  • 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
  • 输入型通胀介绍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率所致)。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开放的程度越大,发生的概率越大。我国现在就是这类型。我国的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存在着较为固定的联系时,这种情形才会发生。

    定义

    发生的机制是:以美元定价的产品的价格发生大规模上涨,随之进口价格上涨。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逐步削弱美元在其主要产品的定价地位。当美元大规模贬值导致其货币的信任危机时,它的定价地位自然会难以维持。所以大规模输入型通货膨胀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如果是小规模的就会实现了,因为大家都会存在着幻觉,小幅贬值的时候,并不会动摇美元地位。美国就可以利用这种幻觉来输出通胀。

    事实上美国也一直在这么做的,他们是不会允许美元发生大幅贬值的。

    输入型通胀又称入口通胀。

    在国内信贷或货币供应保持不变,且供求大体均衡的前提下,输入性通货膨胀主要在三种情况下发生:①如果本国经济发展对某种进口原料(如石油)具有较高依赖性,则当进口原材料用本币标明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时,用该进口原材料生产的本国产品价格将上升,并通过投入—产出关系,推进本国物价总水平上涨。例如,1973年日本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猛涨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②当一国经济对外开放处于初始阶段时,国内各地区的开放程度存在明显梯度差别。由于开放度较高地区的外资、合资企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并对该地区本国企业产生示范效应,该地区的工资成本便会普遍提高,进而导致物价上涨,随后,物价上涨压力又会向开放度较低的地区传递,

    从而导致全国性的物价水平上涨。上述现象在发展中的大国表现得较为典型。 ③输入性通货膨胀也可能来自需求方面。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其初级产品价格通常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实行对外开放后,一般都会出现外国对本国产品需求猛增的现象,从而拉动本国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通过各种渠道,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会引致制成品价格上涨,从而诱发全面的通货膨胀。在本国各类商品价格向国际价格靠齐的过程中,本国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也是从国外输入的。

    输入性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影响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①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②国内参与国际交换的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③国内经济政策调整的速度和成本。

    传导途径

    通常,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主要有三个:

    国外商品

    该途径的传导机制是: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时,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该国对外商品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该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由此,一增一减,最终引起整个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货币供给

    该途径的传导机制是:当国外存在通货膨胀和价格上涨时,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使得该国的对外贸易将出现大量顺差,而大量贸易顺差的存在,又会使该国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在固定汇率制下,大量的外汇储备将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大大增加,从而引起国内利率降低、投资增加,并最终导致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成本传导

    该途径的传导机制是: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国内这些基础产品的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国内的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0月30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