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职业技术学校为中央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等 50 余所院校培养了 6832 名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民族家园 -->2003 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江西)基地”肩负着全国高等预科教育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几年来。得到教育部和本科委托培养学校的高度评价,形成了江西“民族小省办民族大教育”民族高职为本科院校培养合格预科生”新格局,为江西民办教育和民族教育增光添彩。同时,按教育部专项计划,学校每年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并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专科及预科生。
1988 年 8 月创办的赣江大学( 1998 年曾更名为赣江专修学院)一脉相承,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省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所民办大学。至今已有 20 年的历史。办学方式由公有民办到民营民办,由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学校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时发展壮大,先后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能用、顶用、好用”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勇气, 1988 年原省委书记傅雨田等一大批老同志。突破当时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和体制上的束缚,兴办了省第一所民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 — 赣江大学,得到当时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白栋材同志为赣江大学题写了校名,鼓励“赣江大学要继续办下去”吴官正同志称赞:赣江大学为江西人民办了一件好事”赣江大学还被载入《江西学府志》誉为“江西社会力量办学的骄傲”然而,赣江大学创立时,接受单位资助及个人自筹资金总计缺乏 1 万元,可谓“白手起家”当时校舍是租用的教学设备除桌椅板凳和简单的教具自置外,其他都是通过协议与公办学校共享。初生之物,其行必丑,其神也旺”条件如此简陋,夹缝中生存的赣江大学却能破茧而出,第一年就招收了 4 个专业 300 余名学生。 1997 年经省教委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同意,赣江大学被列为江西省首批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成为中国高等学历教育的组成局部。 1998 年根据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规定,赣江大学更名为赣江专修学院。 2003 年省政府要求引入民办资金的机制,遂由江西超弦教育培训有限公司作为学校的举办者,于同年 4 月 4 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赣府 [2003]24 号)国家教育部备案,赣江专修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从此学校进入了国家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序列,同年 11 月,学校被教育部选定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证部“创新能力培养试点院校” 2005 年 4 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
学校董事会从久远发展动身, 2004 年根据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实际。投入 6 亿元资金用于新校园的建设。从 2004 年上半年至 2005 年下半年,仅用一年多神奇的速度,就在长堎工业园区一片杂草从生的红土坡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大学校园,被省教育工委领导称为“高校园区建设的奇迹”被南昌市领导称为“民营资本是最有效的资本”几代赣江人荜路蓝缕,艰苦奋斗,梦寐以求,终成现实!新校园占地面积 1844.54 亩,老校区的 61 倍;校舍面积 36 万多平方米,老校区的 10 倍;新校区现有容量 23000 人,规划规模 30000 人,相当于老校区的 20 倍。 2006 年 2 月,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学校办学从原来 8 个分散校区集中到新校区,完全改变了过去靠租赁校区办学的落后局面。目前新校区在校生达 11126 人。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拥有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实训室、图书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学生公寓、普通食堂、清真食堂、医院、邮局、商业街、学生活动中心等,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和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学校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自 2003 年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5 年以来。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办学资质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实现了从非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的转变,进入了普通高等学校的序列。学校坚持“高职教育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办学模式,紧抓高职教育, 5 年来,组建了 9 个院(部)开设高职专业 39 个,比 2003 年增加新专业 30 个,涵盖理、工、经、管、文、法等 6 大学科,形成以工管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型大学格局。
赣江大学成立了第一届学校董事会,学校机构 --> 决策机构:学校决策机构为学校董事会。 1988 年 7 月。由傅雨田任董事长,制定了赣江大学第一个规范性文件 — 董事会议事规则》标明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走上了依法办学,规范管理的道路。现任学校董事长王斌,董事会成员胡鹏、刘孚威、陶也青和蒋健心。
由常务副校长陶也青主持工作。行政部门设有: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督导组、人事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学工处、招生办、就业指导中心、捍卫处、图书馆、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二级学院有: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和民族预科部。党群机构:党委班子成员 5 人,行政机构: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行政班子成员 5 人。政府督导专员兼党委书记刘孚威主持党委工作。党群部门设有:党委工作部、工会、团委,机关及各二级学院党总支部、工会分会、分团委。
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实训 -->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学校董事会先后投资 4000 余万元,添置和完善了教学实训设备。校现有教学用计算机 2143 台;面积达 2000 平方米的现代加工中心成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三维 CA D 教育培训基地”包括数控实验室、 CA D/CA M 实训室和金工实训室,其中加工制造设备达 80 余台,实训实验仪器装置 552 台(套)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4589 万元(其中租赁 2576 万元)生均 4124.6 元,仪器设备 10827 台套;实验实训室 64 个,建立了 5 个校办教学实训基地和 60 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图书馆面积 15925.3 平方米,藏书 531183 册;有教学用计算机 2143 台,语音室 8 间 450 座,多媒体教室 31 间 3969 座;有 400 米跑道规范田径场, 29 个篮球场共计 23800 平方米,羽毛球场 987 平方米,排球场 1180 平方米。上述办学条件通过了各类专家组评估,已基本达到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设置条件。
学校承担科研项目达 22 项,科研效果 -->2006 年以来。其中省厅级 4 项,学校项目 9 项,参与教师 39 人次,取得 9 项科研成果;出版公开发行教材本 29 本,其中主编 18 本;编写校本教材(包括实验实训指导书) 21 本;各类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86 篇。
其中专任教师 480 人,师资队伍 -->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1373 人。教师 758 人。兼职教师 278 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 103 人,中级职称 115 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329 人;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 94 人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0月24日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