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伊通七星山

位于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山脉

  • 中文名:伊通七星山
  • 面积:2523多公里
  • 外文名:Ytong Sevenstarhill
  • 东南部:吉林哈达岭山脉
  • 坐落:伊通满族自治县境内中部
  • 地理位置:临近山脉
  • 伊通七星山介绍
    伊通七星山,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河、东辽河上游。处于长白山地西北部边缘地带,地形复杂,既有低山丘陵,又有平原台地,还有构造奇特的火山地貌。

    地理位置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24°50′至125°46′,北纬43°03′至43°38′。东部与双辽县相接;南部与双阳,东丰两县相邻;西南与梨树县为邻;西和西北部与公主岭市接壤;北部与省会长春市郊区为邻。全境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宽为60多公里。总面积2523多公里。

    西尖山

    伊通地段分为南北两大山脉。东南部为吉林哈达岭山脉,地处长白山脉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此山脉最高峰青顶子山,为伊通群山最高峰;北部为大黑山脉,是伊通乃至吉林省最重要军事基地。南北山脉中间,是开阔的地堑平原。

    地质形成

    伊通火山群由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至上新世形成的十六座火山穹丘组成。距今约有3380万年-860万年。16座火山分布区域达640余平方公里,保护区总面积764.8平方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24°50′至125°22′,北纬43°14′至43°35′。火山群是属自然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碱性橄榄玄武岩,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确认为“伊通型”而独步世界的火山之林。火山穹丘均由碱性橄榄玄武岩组成。拔地而起,弧峰耸立,对应展布,遥相呼应分布于伊通大地。

    大孤山南山脚下大孤山镇

    火山群北东向沿依兰—伊通地堑呈两列分布,横跨伊通河。其单体面积大小不一,大者达四平方公里左右,小者在零点零零贰伍平方公里上下。海拔高度一般为230~430米,相对高差在150米以下。火山单体之间距离各自不等,在十至几十公里之间。每座火山为窍丘状或锥状,山顶多较园滑、山坡有陡峭有缓坡,山石多为直立产生。

    分布名称

    七星山按照北斗勺子形状分布,依次为:大孤山、小孤山、北尖山(靠山尖山)、莫里青山、马鞍山。西尖山、东尖山。

    旅游业

    伊通火山群大多数山头岩石裸露,中下部生长有灌丛或次生林。直立产生的碱性橄榄玄武岩,造就独特的山石风景。七星山具有一般玄武岩火山通常所不具备的特点。虽然它既无明显熔岩流和熔岩被,也没有一系列火山口、火山瀑布、火山湖等地质地貌特征,但它却有大自然所赋于的许多独特的火山地质地貌景观。石林组成的“孔雀开屏”、“鹰嘴崖”、“芦笙崖”、“塔林”、“石孔雀”、“孔雀蛋”等难得的自然景观,不逊于美国怀亥俄明州世界号称为“魔鬼之塔”。

    伊通七星山型如大厦,似如马鞍,恰如元宝,形似莲花,或如鲲鹏展翅,或如兵阵成城,或如青牛望月,或如金龟望日。其美丽神奇给伊通大地增加了神奇的色彩。“二郎担山”的神话,使东、西尖山成为天地造物科幻故事的主角,“狐仙治病”的传说,把人与动物及自然和谐关系抒发得酣畅淋漓。

    七星山构成了一幅幅火山山水风景,天然精雕细刻的绚丽画卷,一座座火山就是一座座天然博物馆,为四海游人所鉴赏。来伊通就看到了火山地质公园,更欣赏到了石林风景。

    特色

    伊通火山群是世界上罕见的玄武岩火山,每一座都在平原上独立高耸,在平原上火山遥遥相望,构成伊通独特的风景。其中有7座火山分布似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故名“七星山”。七星山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罕见。伊通七星山就是中国七处七星山之一。伊通七星山是世界罕见的玄武橄榄岩火山。山石是独特的立柱型。山石的横截面有的呈四边形,有的呈五边形,有的呈六边形。林立的山石造就独特的风景,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的惊叹。七座山峰横跨伊通河两岸,在伊通大地各自独立高耸,陡峻奇丽,排列北斗七星星座样式。来吉林不看“七星山”,就不知道山的神奇;来伊通不登“七星山”,就不知道山的险峻。正如人言:桂林山水甲天下,伊通“七星”甲中华。

    各自风貌

    大孤山

    大孤山是伊通火山群中最大的一座火山,被誉为“七星山之首”,满语名为阿勒坦额墨勒,意思是金色的马鞍子。距离伊通县城西南15公里处,大孤山街北。位于东经125°5′,北纬43°2′。此山中部凹陷,东南西三面陡峭险峻,北部低降斜坡。山上有四座山峰,姿态各异。行驶在伊公公路,伊通至辽源公路,远远可见巍峨高耸,云雾缭绕,便有登山之急想。

    大孤山石炕

    大孤山四座山峰:有东北峰、东南峰、西北峰、西南峰;一座孤山四座山峰,远看似马鞍子,似金马驹,奇特优美,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1、东北峰构造奇特,景观赛如桂林的山。

    东北峰呈石林状。玄武岩柱体横截面呈四边形,直径大多为10-30厘米,节理柱石头直立产生,参差不齐,总体看为塔形状。多组石塔构成奇特的石林。此峰也叫塔林峰。

    从东北坡登石阶上山,来到石林,你会看到很多奇异的石景:石炕、石炮、石井、仙洞、石屏障等天然景观。

    2、东南峰高而险峻

    东南峰是大孤山最陡峭的山峰,海拔高度430米。东南坡度陡峻,山石林立,无人登攀。只有北坡稍缓,大孤山旅游局为了叫游人能登上此山峰,在西北坡安装了锁链,登山者可以拽着锁链登山。山上建造了一凉亭,登上去的人可以在山巅北观莫里青山,西北眺望北尖山,东北遥望西尖山,东尖山。北部群山环绕,南部群山连绵,此时更能体会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

    此峰东南、东北山麓一带,树木繁茂,既有天然次生林,又有人工林。主要树木有松、柳、榆、槐、椴、柞、桦等。等到秋季,树叶五颜六色,给大孤山增加了神奇和美丽。

    远看此山峰山巅浑圆,很像一只乌龟,所以这个山峰也叫“龟峰”。有人也叫这个山峰为虎头蜂。

    3、西北峰

    西北峰是大孤山四座山峰中最高山峰,海拔高度430.5米,峰顶部为南北走向延伸的山脊,北坡特殊的陡峭而险峻,山崖下片片松林和槐树,站在山巅,时时听到鸟鸣。不管天气多么炎热,站在这里也是凉爽清新。如今这里建造了观星台,顺着山脊走,是一段石尖铺满的石路。踩着石尖,不经意间,脚底板进行了按摩,既减少了登山的疲劳,又进行了全身脉络的打通,真乃天然的享受。来到了观星台南望山山相连,欢欣岭水库尽收眼底,西北望二龙湖蜿蜒如带,缠绕在北尖山山腰。东北看三联水库渔船飘荡,真乃神仙境地。

    从南坡下山,来到大孤山镇,再回看此峰,山峰极像巨象,故称为象峰。

    大孤山西南峰青云寺

    4、西南峰

    西南峰海拔高度430米,封顶开阔,面积大约700多平方米,可容纳千人伫立。站在此山峰看大孤山镇,繁茂锦绣。1567年(康熙9年),在这个山峰建庙叫“青云观”,这个山峰因此得名为“青云峰”。在破四旧年代此观被摧毁。2002年由吉林市民营企业家张宝安出资在此峰重建青云寺。2006年6月,慈慜法师应县宗教局邀请,住持青云寺。从此晨钟暮鼓,又荣绕于山间。

    青云寺地处大孤山青云顶峰,东临虎头蜂,西靠观星台,登星台远眺,一副七星北斗落入眼帘,使人有一种脱凡超俗的感觉,所以来拜寺的人,络绎不绝。

    如今大孤山成为伊通旅游胜地,宾馆饭店,交相辉映,使这里格外的喜人,春看百花,夏有果香,秋赏红叶,冬临冰雪。流连忘返,如临仙境,快乐逍遥。

    小孤山

    七星山之一,位于东经124°57′,北纬43°14′。距离县城西南30公里处。小孤山位于一盆地中心,平地拔起。从北坡看很小,从南坡看很高大。小孤山的形成,由于间歇性爆发和溶浆侵出,岩石显示了层状。岩石为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年龄大约为1150万年。

    小孤山顶巨石

    此山山巅原有一圆形巨石,就像一顶具帽,由于大量采石,具帽已经没了面目。留下的是不规则的巨石。

    此山的西半部山体南半部山体石头裸露,可见到内部结构,是地质学家研究死火山的最好教学基地。

    这个山南麓原有白衣寺,“文化大革命”时候把它摧毁了。

    小孤山虽然不大,但是在平原和二龙湖汇集处有这么一座山,也很可观。站在山头四处望,远处高山丘陵依稀可见。看二龙湖水微波荡漾,也很有一分诗情画意。

    北尖山

    北尖山(靠山尖山村西部)七星山之一,位于东经124°55′,北纬43°21′。距离县城西30公里处。坐落在靠山镇尖山子村西部。

    主要岩石也是碱性橄榄玄武岩,有地下岩浆侵出堆积而成。山体是锥形体,这个山与二龙湖水衔接,山水相依,是七星山中保存地理概貌最完好的一座火山。山上树木丛生,老柳和古槐缠绕相连,藤条将山里的树木连接到一起。看到这个山才看到了古代,树木保存的完好,地质也保存的完好,这里的野生动物,植物也保存的完好。据当地人说,山上有很多蛇,你不侵犯它们,它们也不侵犯你。

    远看北尖山

    在北尖山西南0.5公里处,又有一山,形体和北尖山山一样。山形酷似北尖山,岩石也和北尖山类似,但比北尖山略低,当地百姓称北尖山与此山“夫妻”山。

    因为夫妻恩爱,山也和谐,这2座山保存的地貌最完好。也许是当地百姓不忍心破坏它们的幸福生活。

    两座山峰临湖而立,山清水秀,使这里的风景格外的迷人。

    莫里青山

    莫里青山是七星山之一,位于东经124°47′,北纬43°14′。距离县城西,偏北一点的17公里处。在莫里青乡南部。

    莫里青山东南崖

    莫里青乡是伊通很有特点的乡镇,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平原。山区与大黑山脉相连,平原中高高耸立着莫里青山,似乎这里就有说不完的神奇。

    莫里青山形成时间大约和大孤山相同,主要岩石也是碱性橄榄玄武岩,和别的山不同的是,此山的岩石含有大量的二辉橄榄岩包体,包体大小不一,使岩石格外的强硬。此山岩石都是直立产生,玄武岩横截面很奇异。多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直径约为10——40厘米,呈弧形产出,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加大,形成顶部收敛,底部散开的独特形态。构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如老鹰啄食。这些岩石是岩浆在喷溢和侵出过程中,随着堆挤的压力和温度的降低凝固收缩而成柱状体。远看山体呈现圆锥状。山巅原有十余米高的的鹰嘴形峭壁,鹰嘴下可容纳3—5人躲避风雨。此峭壁于1974年大兴水利采石炸毁了。

    冬日的莫里青山

    虽然山巅没有了本来面目,但是人们还欣然来登此山。不来此山就不知道什么叫断崖险峻。茫茫的平原上,高高的耸立着这座山,真叫人赞叹不已。这座山很有趣:西、北坡有很多树木,且不高大;东、南坡全是岩石。有人看到南坡没有树木,看起来不陡,很想登山,千万不要从南坡登山。因为在半山腰就是直立的山崖,来到山崖就陷入了困境。有胆量的就要绕到东坡上山了。

    碱性橄榄玄武岩横截面

    绕到东坡登山可体会到了险峻和勇敢。一步一石,一步一险,直立的岩石可是需要你时时刻刻爬着攀援。

    山脊是南北走向的岩石连缀在一起,构成山巅,站在山巅遥望,伊通大地尽收眼底。

    尤其到了冬季,莫里青山更是充满了神奇,令人向往。

    马鞍山

    马鞍山七星山之一,位于东经125°11′,北纬43°26′。距离县城西北12公里处,马鞍山镇南部。因山形酷似马鞍子,称其山为马鞍山,这个镇因山得名,称其马鞍镇。山形呈长方体,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此山南北高,中间低,相对高度只有30米,是较低的火山。主要岩石是碱性橄榄玄武岩并含有少量的二辉橄榄岩,岩石中有少量的气孔。此山的形成,在早期以喷溢为主,后来慢慢侵出。岩石节理为柱状体和片状。直径较小,横截面多为五边形。

    别看此山很小,形成的年代可比有名的大孤山要早很多万年。此山的年龄大约为1190万年。

    在马鞍山镇内,登上此山东望蜿蜒的伊通河,东南看西尖山和东尖山遥遥相对,南看大孤山巍峨高耸,西望莫里青山云雾缭绕,风景很迷人。

    古代此山建立了寺庙,在反对迷信斗争中被毁坏;解放后在这里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为解放伊通做出贡献的英雄。

    西尖山

    西尖山是七星山之一,满语名为西勒富善岗。位于东经125°14′,北纬43°21′,距离县城西北4公里处。山体呈圆锥形。主要岩石为粗玄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两种。柱状节理非常发育。柱状体横截面多为五边形,六边形。直径30厘米——50厘米。长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岩石都是直立产出,四周向外部倾斜。全体形态呈扇形装排列。远看西尖山,平地拔起一座椎体。非常壮观

    西尖山山巅看伊通河

    西尖山年龄大约为2080万年。此山北坡陡峭,南坡倾缓。在南坡半腰处有天然洞,主洞1个,长22米,宽12米,高1.8米;倾角35°。辅洞3个,长度分别是20米、10米、8米;宽度分别为4米,3米,1米;高度为1.8米、1.5米、0.8米;倾斜角分别为10°、50°、65°。洞顶壁光滑,洞内阴湿。此洞四周全是岩石,南山坡不见树木,沙石满坡,爬山看起来很缓,可是上山就要时刻防备路光滑。半山腰处是石林,山石陡峻,很有“猿猴不攀援”气势。

    西尖山石林

    伊通河围绕东北部,有山有水,东与西尖山遥遥相对。北望公路交错,南望公路环绕,站在山巅看伊通,风景如画。

    正因为这个山奇特,有山有水,有天然洞,来旅游的人很多。不到此山就不知道险峻,不到此山就不知道伊通的美丽。

    东尖山

    东尖山七星山之一,满语名为东勒富善岗,位于位于125°18′,北纬43°23′。在县城北6公里处。从县城北望平原,高高耸立这一座大山,其椎体高大,陡峭。从伊通去往长春的高速就在此山南部。坐在车里看西尖山,高大巍峨。吸引商客的眼帘,赞不绝口。南坡缓坡可登山,东,西,北三面峭壁立陡。其山树木繁茂,主要岩石为碱性橄榄玄武岩,与西尖山遥遥相对。两座山相距6公里,远看两座山形体相似,都是圆锥形态,高度也相近,被称为“姊妹山”。在民间有“二郎担山”的传说。

    手机拍照东尖山

    东尖山海拔430米为伊通火山群中形成最早的火山,大约3000多万年。

    伊通七星山是中国乃至世界研究地质年代和火山形成的重要教学基地。独特石林,古槐翠柏,使七星山更加迷人。她的排列,状如北斗,给伊通大地送来万福。七星福地生活着幸福快乐的伊通各族人民,伊通七星就是伊通的代名词,提到七星,就知道伊通;提到伊通就要看看七星。有人说生活在伊通不用愁吃穿,因为伊通是五福之地;不到桂林就可以知山水,因为伊通有美丽的七星山。

    八。天上有七星,地上有七山

    伊通满族自治县有七座自西北向东错落排列的火山。即大孤山、小孤山、东尖山、西尖山、北尖山、马鞍山、莫里青山。这7座孤山位于县城西部,横跨伊通河,长勺一般排列着,峻峭挺拔,各展风姿于平川之上。晨夕望之,笼罩于云雾之中,为古老的“伊通州”增添了神秘感。伊通的七星山是世界上少见的玄武岩质穹丘式火山类型的地质遗迹,它具有独特的柱状节理等火山地质,其地貌景观和现象,是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对研究火山活动、地震、区域稳定、新构造运动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现已成为旅游、休息的一方胜地。

    建区以来,先后有美国国家联邦地质调查局、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俄罗斯海参崴国立科技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广岛大学、德国汉诺威古生物研究所、第三十届世界地质大会东北科考小组、国家地矿部、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中顾委、国家民委、国务院编委等部门和单位及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来保护区进行科研、科考、科普教学及旅游观光活动,每年可达数万人次。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0月23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