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

中文名: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外文名:Chengjiang biota 别名: 地理位置:云南澄江帽天山地区 时期:早寒武纪(5.3亿年) 发现者:侯先光 定名时间:2011年1月14日
澄江古生物化石群介绍
澄江生物群(Chengjiang biota)位于中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目前保存极其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生动如实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2012年7月经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表决,认定中国“澄江化石地”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杰出范例,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标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

地理位置

澄江生物群化石分布广泛,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凤麓镇)城东6公里帽天山附近。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

澄江生物群为寒武纪早期,埋藏着距今5.3亿年的澄江生物化石群,帽天山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这条分布带长20公里,宽4.5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2012年7月经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表决,认定中国“澄江化石地”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杰出范例,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标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

发现过程

偶然发现的“古生物圣地”

28年前,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来到抚仙湖畔的云南澄江。他就是侯先光,当时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来澄江的目的是为了采集一种被称为高肌虫的化石。没想到,意外的收获让侯先光成为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者。

当时,侯先光近一个月的野外工作进展不顺。6月30日,熬过不眠之夜的他决定,换个地方重新寻找化石。1984年7月1日,小雨。侯先光来到距澄江县城8公里的帽天山,这是他来澄江之后的第二个野外工作点。围着山转了一圈,选好工作地点,他和助理一起又开始挖起石头。

下午2点多,一块半圆形的轮廓化石引起了侯先光的注意。“化石有五分钱硬币那么大,是以前的文章里都没有记载过的,这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动物!”多日的疲乏瞬间一扫而光,侯先光赶紧让助理继续挖大石头,自己再用榔头敲开,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化石。半个小时之后,另一块半长椭圆式的轮廓化石出现了。等第三块化石再出现的时候,侯先光被惊呆了。

“那是一块栩栩如生的标本。当时天空在下雨,标本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在水里漂浮着一样,然后又想这个岩层里怎么可能有这类化石。之后头脑一片空白,拿着标本的手也一直在抖,因为太突然啦。”侯先光说。

侯先光在帽天山意外发现的第一块化石,便是后来被鉴定为“长尾纳罗虫”的第一块澄江动物群化石。1987年4月17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正式公布“澄江动物群”的重大发现。“澄江动物群”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

前世: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

侯先光的这一发现打开了一扇洞察寒武纪早期生命面貌的窗口。

在地球历史中,距今5.42亿年——4.88亿年的寒武纪是引人注目的重要时期。早在19世纪初期,人们便注意到,从寒武纪开始,地层中保存了大量的化石,而在寒武纪以前的地层中却很少有化石。因此,寒武纪被确定为显生宙的起始,表示从寒武纪开始地球上有了“看得见的生命”。据介绍,1909年,美国古生物学家查尔斯·维尔卡特在加拿大西部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发现了距今5.15亿年中寒武时期的软躯体动物化石,展示了中寒武时期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面貌,成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经典例证。

侯先光介绍,澄江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5.3亿年,属于早寒武纪,比布尔吉斯动物种群早1500万年,因此澄江动物群更加接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起点,这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的真正意义上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实证。

据了解,澄江化石地面积512公顷,化石物种多样,目前至少200个物种被描述发表,除7个藻类物种外,其余至少有177属193个动物物种,分别归属于16个动物门类和分类位置不定类群。

古生物研究学者表示,澄江化石地保存了早期复杂动物出现之后不久形成的完整海洋生物群落。不但骨骼化动物的硬体和软体组织能得以保存,各种各样的软躯体动物也得到完整保存,这种特异的埋藏方式在化石记录中极为罕见。用侯先光的话说,“你看到一个澄江的化石,就知道这曾经是一只虫子”。n

今生:向人类展示地球生命演化

从28年前被发现到8年前开启申遗之路,再到今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澄江动物化石群历经沧海桑田,执著地向人类展示生命的起源。

澄江县副县长陈挺介绍,早在1987年,澄江县就颁布了《保护澄江无脊椎动物群暂行规定》《保护澄江动物群近期实施的意见》,对动物化石群进行保护和管理。此后,又于1997年6月、2001年3月分别建立“澄江动物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

2004年4月,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据陈挺介绍,为保护好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县于2004年关停了帽天山周边的14个采矿点;2006年以来,各级财政共投入保护经费7700多万元,用于恢复治理关停的采矿点、修建拦沙坝、植树造林等工作。

如今的帽天山,已经看不出有采矿的痕迹,化石首发点已经建有专门的设施进行保护,椭圆形的房间将一块大岩石罩住,屋顶的点点灯光仿佛灿烂的星空,玻璃地板下散布着些许碎石。在澄江县城化石广场旁的动物群陈列馆,中华微网虫、长尾纳罗虫、火把虫等古生物化石静静地躺在玻璃柜里,吸引着人们驻足观看。

7月1日,经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表决,认定中国澄江化石地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杰出范例,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标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n

科学价值

进化论

在发现帽天山动物化石群以前,地球生命的演化是一个巨大的谜。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的学说,推翻了神创世界,上帝创人,物种不变等宗教唯心主义的观点,完成了人类认识,特别是对自然界的认识的一次伟大的飞跃。进化论的学说特别阐明了生物进化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根本不存在“剧变”。

澄江动物化石群从实物上补充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不足,引出带有初始条件的进化论。澄江动物化石群是化石家族中的特殊成员。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研究,纠正了许多前人研究的错误。研究表明,人类认识生命的演化过程又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重要的补充,就是地球生命在“渐变”过程中也有“突变”。

科学依据

古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地球在形成后的30多亿年中,仅仅出现过蓝藻、绿藻等低等生命。可是在距今5亿年到4.9亿年前的一千万年的时间内,地球突然出现多门类、多细胞的高等生命。在生命演化史上这一突发事件,科学家们称之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地球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指的就是这里。澄江生物群再现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澄江生物群化石保存在细腻的泥岩中,动物的软体附肢构造保存精美,且呈立体保存。构造细节能比较容易地在显微镜下用针尖揭露出来。

生命多样性是一切复杂系的基本特征,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因而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最为关切的议题。发生于距今5.4亿年到5.3亿年期间的“寒武纪大爆发”事件是现代多样性基本框架形成的一次最重要事件。云南早寒武世早期的澄江生物群不仅保存极为完整,而且十分古老,所代表时间非常贴近“寒武纪大爆发”事件,为揭示“寒武纪大爆发”生命突发性事件进而为回答人类所关注的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这一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最佳的“窗口”和丰富的科学依据。

特殊保存环境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所产生的大量动物尸骸,尤其是元脊椎动物的软体部分,容易腐烂,遭到破坏,只有在极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才得以保存为化石。澄江动物化石之所以能完美地保存下来,就是具有极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

据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们对云南及澄江的地层取样研究后认为:在寒武纪早期,滇东、滇中、黔西、两广一带是海域,澄江为海域在滇中隆起的扬子江浅海区,靠海岸较近,因此容易聚集泥质的沉积物。这时期气候温暖,海水矿物质变得丰富,海绵、蠕虫、节肢动物、腕足动物等底栖动物,水母状动物等浮游动物,多门类的游泳动物与藻类植物大量出现。后来这些海栖动物和植物突然被洪水或其他意外性涌来的泥质沉积物埋藏,隔绝了空气,不易腐烂,若不再遭遇外界破坏的条件下,软体就容易保存下来,天长日久变成为化石。

澄江动物化石埋藏地为古浅海水区域。就是这种极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环境,把5.3亿年前生活的各类海生动物栩栩如生地保存下来,成为稀世珍宝,成了保存有软体的动物化石群。

世界古生物之最

1909年科学家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现了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被加拿大称之为加拿大五大国际奇迹之一,还被地质界赞誉为古生物学的圣地,并作为国际重要的科学遗址,现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面列入国际重点保护。但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比澄江化石群至少晚1500万年以上,澄江动物群是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好的惟一一个多门类动物群,它处在地球历史上隐生宙最早期,在这之前,地球上从没发现过这样的动物群。

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填补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一个空白,为揭开寒武纪早期动物爆发性出现的奥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科学依据。又由于澄江动物化石群保存的完善程度、分异度、层次之多及分布地区之广,均在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之上,为世界古生物之最。

种类丰富

科学家们已经陆续采集到130余种化石。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古老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澄江生物群以软躯体化石的罕见保存为特色,已发现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分属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鳃曳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多个动物门以及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奇异类群。此外,还有多种共生的海藻。动物化石群中的水母化石填补了中国古生物研究的空白。寒武纪早期水母化石的发现,在国际上也属首次。

除水母化石外,还有海绵、蠕虫、腕足类、腹足类,软舌螺,金碧虫和其他类型的节肢动物等,其软件结构及骨骼保存得非常完善,并以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生动可与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晚前寒武纪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加拿大中寒武纪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相媲美。而且这一发现,填补了布尔吉斯、埃迪卡拉这两个动物群之间演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意义

澄江生物群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最古老的海洋生态群落图,这种生态群落之前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发现该化石群后,不仅能知道在寒武纪大爆发时产生了哪些动物,还能初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食性。澄江生物群或许还能帮助了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生物演化的原因,以及诱发这种大爆发的理由。

主要化石

澄江帽天山动物化石群由于保存完整,门类多、层次分明、分布广泛等,均在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化石群之上,为世界古生物之最,与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期页岩动物群被世界古生物学列为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和演化实例的三大奇迹。

云南虫

云南虫是人类的远祖,属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是脊椎动物的祖先。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属于哺乳类)。脊椎动物类是现代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帽天山的第一块云南虫化石是侯先光研究员1991年发现的。侯先光发现这块化石后,由于对某些性质难以解释,就把它作为分类位置不明确的动物。

1995年陈均远教授等专家学者经过研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云南虫是脊索动物的论证。这个观点把脊索动物起源从布尔吉斯页岩的“皮凯亚虫”向前推进了1500万年。1997年《奥秘》杂志第一期专门为云南虫配了连环画。1999年昆明海口地区的澄江化石群地层中发现的海口鱼、昆明鱼化石、使脊椎动物的起源又推进了30万年。

抚仙湖虫

抚仙湖虫是昆虫的远祖。

1993年瑞典古生物学家伯格琼斯发现时认为它是襄虫动物或者扁虫动物。

1996年陈均远等专家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它是直虾类的祖先。直虾类就是现在昆虫的祖先,间接表明抚仙湖虫就是昆虫的远祖。

纳罗虫

纳罗虫是海底爬行泥食性动物。

纳罗虫化石是侯先光1984年7月1日在帽天山上发现的第一块纳罗虫化石,从此揭开了帽天山神秘的面纱。1985年,侯先光与导师张文堂合作,在《古生物学报》上发表论文《纳罗虫在亚洲大陆的新发现》正式命名为“澄江动物群”。

怪诞虫

怪诞虫头大,是寒武纪最著名的动物。

怪诞虫是英国古生物学家莫瑞斯命名的。他解释说,形状奇异,用刺行走,用触手游泳,与现今生物对比有天壤之别,真是梦幻动物,给它取名“怪诞虫”。

奇虾

奇虾是寒武纪海洋的霸主,是古生物中的强盗。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很多的。如蜗牛、河蚌、乌贼等。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包括虾、蟹、蜘蛛、蚊、蝇、娱蛤等。现在生存种类已知的有10万种,占现在生物种数的75%。

有一些化石是世界上从未发现和报道过的,因而就没有名字,专家学者在采集过程中就以地名、人名来命名。比如:抚仙湖虫、帽天山虫、跨马虫、尖峰虫、罗哩山虫、云南虫、周小姐虫、先光海葵等。

其他门类还有: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线形虫动物门、叶足动物门、腕足动物,分类位置不明的生物等。

申遗历程

1984,中国云南抚仙湖畔帽天山动物化石群被发现。

1987年,中科院正式对外公布了澄江动物化石群发现的消息,不久澄江县组建了“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管理小组,由专人进行现场管理。

1992年,在世界地质遗址工作组特别会议上,经过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潘江推介,澄江动物化石群被列入《全球地质遗址预选名录》东亚优先一等第4号古生物遗址。

1997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帽天山及其周边18平方公里的范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1年,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区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2004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指示:“要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产”。同年,玉溪启动了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

2011年1月14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提交了云南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材料,正式提出申遗请求。

2011年2月,澄江化石地申报材料通过了世界遗产中心的技术性审查。同年3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弗兰西斯科·班达兰致函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正式受理了中国政府提名“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

2011年9月24日至26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对澄江化石地进行世界自然遗产实地考察评估,考查内容主要为澄江化石地在全球范围内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其完整性以及提名地的保护管理能力。

2012年5月1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公布了2012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的最终评估报告,建议将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考察报告提交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决定是否申遗成功。

2012年7月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宣布,将中国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使中国拥有首个化石类世界遗产。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