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沧州、张家口、承德、石家庄8地市。
京津冀都市圈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历经7年之久,但一直迟迟没有推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由于河北一共11地市,为了更好的衔接河北规划,新的京津冀规划涵盖河北省全部。即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石家庄11地市。
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这个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及新兴中心城市多点支撑作用。
石家庄围绕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围绕建成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加强与京津功能分工和配套协作,带动冀中南、冀东两翼发展。充分发挥张家口、承德的生态优势和秦皇岛的滨海资源优势,打造服务首都的特色功能城市。极化邯郸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提升沧州沿海港城作用,增强邢台、衡水规模实力,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节点城市。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8个设区市的8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9000万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67598亿元。以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为主,是全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
京津冀不但是邻居,而且是一个整体。
京津冀清朝:京师(北京),天津都属于直隶(河北),河北(直隶)是省级单位,北京(京师)和天津是河北(直隶)的一部分。
民国(定都北京时期):北京属于京兆(京兆为省级单位。这时发现的北京猿人,当时房山属于京兆,因此命名为北京人),天津属于直隶(直隶为省级单位);这时京兆(北京)和直隶(直隶包括天津在内)是并列的省级单位。
民国(定都南京时期):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天津同属于河北,河北是省级单位,北平(北京)和天津是河北的一部分。
北京: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40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39平方公里,占38.6%。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4%。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
天津:
天津市域总面积1500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1024万人,市区人口484万。
唐山:
唐山是河北省经济中心,国内生产总值居河北省第一位。唐山是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之一,拥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包括钢铁、冶金、陶瓷、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海洋化工等。唐山是河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之一,是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东北亚重要的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世界级新型工业化基地,同时也是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唐山市现辖2市6县6区,4个开发区和曹妃甸工业区及汉沽管理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人口714.5万。市辖区面积3874平方公里,人口350万。
石家庄:
石家庄市,河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交通中心,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是国家发改委批准首批试点建设智慧城市。
石家庄是国家公路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环渤海京津冀经济圈中心区域城市。2013年6月,石家庄市政府确定了上庄、铜冶、冶河、岗上4个新市镇和良村开发区、化工园区、装备制造基地、信息产业基地、空港工业园5个产业园区共9个重点示范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
京津冀现今已形成古、红、绿等的新旅游体系。交通极其便利,为全国高速公路重要城市、全国高速铁路网枢纽中心城市、普通铁路枢纽中心城市、民用航空综合枢纽和军用航空枢纽。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生物及医药产业基地,服装皮衣皮革之都。全国电子信息、精品钢、医药、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纺织服装、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业、会展中心。石家庄市地处中国华北平原腹地,东临衡水,南接邢台,西倚太行山,北靠保定。与北京、天津、济南、太原、郑州几近等距相望,“一小时高铁交通经济圈”渐具雏形。现辖7个区(包括成立的石家庄正定新区)、1个国家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家庄国际机场空港园经济区、12个县、4个县级市、1个副地级市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123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76.3798万人(2013年),石家庄市区常驻人口489万人。
保定:
河北省前省会,现辖3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4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保定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保定·中国电谷)1白沟新城,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总面积22100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
秦皇岛:
秦皇岛市辖3区(北戴河、山海关、海港区)和4县(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总面积7812.4平方公里,人口276万。
廊坊:
廊坊市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全市总人口为391.6万人。市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40万。
沧州:
沧州北靠京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221公里。沧州是京津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
承德:
承德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辽宁省接壤,西邻张家口市,西南与北京市、天津市毗邻,东南与秦皇岛市、唐山市相连。总人口36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0%;农业人口267万,占73%。
张家口:
张家口市面积36829平方千米,人口449万。自尚义县套里庄、张北县狼窝沟,到赤城县独石口一线以北的沽源、康保、张北、尚义4县为坝上张北高原,属内蒙古高原南缘。
邯郸: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辖4区、1市、14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1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84.1万。
衡水:
邯郸是河北省省辖市、河北省第三大城市,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18个较大的市,主城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之一。地处冀南,西依太行,东接华北平原,位于晋冀鲁豫四省区域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区腹心。邯郸历史悠久,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都城达158年,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在邯郸临漳邺城建都,邺城曾为六朝故地;北宋时期,邯郸东部北京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清代,邯郸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邯郸市是刘邓大军诞生地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银行在邯郸诞生。左权、徐向前、刘伯承都安葬在此。
邯郸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五大祭祖圣地之一(娲皇宫),第一批国家试点智慧城市。2005年邯郸市进入中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之列。2013年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邯郸市位居全国第59位。
邢台:
邢台市南与邯郸市相连,北及东北分别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市政府所在北距省会石家庄市106公里,距首都北京396公里。
该地区正在积极联合开展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联合开展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积极引导区域内行业和企业间的经贸和技术合作。该地区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06年国家发改委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区域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区域规划的公众参与度,在门户网站主页“建言献策”栏目开辟“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建言献策”专题,自4月18日起至6月30日期间,面向社会征求对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唐山、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座城市的区域,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中国1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而且曾经存在着两个最高峰:南部的上海和北部的天津。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天津曾经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近代工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铁路运输枢纽、金融中心。但由于1949年前帝国主义经济、军事掠夺和国民党苛捐杂税以及内战和1949年之后,政策定位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影响而日益没落。
(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现状
京津冀都市圈占地183704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人口7605.1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79%。从200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该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核心地位显著。
(二)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对比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深圳、上海浦东试点开发的带动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加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两次腾飞式发展。相比之下,在经济总量、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进程和区域合作一体化等方面京津冀都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都市圈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从经济总量上看,京津冀地区明显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从经济外向度来看,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方面京津冀地区均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市场化改革进程来看,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城市化率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平均水平;从区域合作一体化来看,受行政体制约束影响,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缓慢,效果不理想。
1.独有的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优势首都北京作为核心区是京津冀都市圈最显著的优势之一。
独有的政治、信息资源,发达的总部经济,不断积聚的科技人才资源为都市圈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
京津冀都市圈云集了发展现代化工业所需的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矿产资源;备有滨海新区1200多平方公里的可开发土地资源和河北省3000多平方公里的后备土地资源;拥有渤海湾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天津港、曹妃甸港等天然优良港口。现代化的空港海港,衔接南北,贯穿东西的公路网和铁路网让京津冀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京津冀都市圈具备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信息传媒、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体育等高端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等现代制造业;铁矿、煤矿、石油开采,黑色冶金、石油加工、综合化工以及农业生产等基础产业。
京津冀都市圈内三省市产业优势不同(京津冀都市圈内三省市各产业区位商产业区位商的计算公式为HQij=(Hij/Hi)/(Hj/H),其中,HQij表示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H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产业的产出,Hi表示i地区的全部产出;Hj表示全国j产业的全部产出,H表示全国所有产业的总产出。一般来讲,当区位商显示超过1时,就说明该产业在该地区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较明显的产业梯度。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三、二、一的国际化都市型产业格局,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天津市形成了二、三、一的工业城市产业格局,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而河北八市的产业格局差异较大,但整体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因此,在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由于产业梯度的存在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产业结构有着在国家、地区间梯度转移的规律。中,已经形成了京津两地是转移方、河北省是接受方的格局。
1.京津空吸作用
空吸作用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是指由高速气流所造成的低压产生一种吸取流体的作用。北京“空吸”是指,由于北京地区的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从而导致的人才、资源逐渐向北京集中,造成周边地区发展相对迟缓,区域二元经济特征明显。
2006年,北京市人均GDP达到50467元,天津市达到41163元,而河北省只有16962元,过大的差距表明二元经济特征明显。京津强烈的“空吸”作用和较差的辐射带动力,可能会导致没有经济腹地经济腹地与经济中心是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其内涵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如果没有经济腹地,经济中心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就根本谈不上经济中心和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孤岛型现代化的出现。都市圈内低等级城镇数量过多,中等城市偏少,能够接受核心经济辐射的能力有限,无法分享中心城市的发展成果,也难以很好的承接京津两地的产业梯度转移。
2.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差异
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不重合,是中国都市圈发展的最大障碍,京津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也深受影响。由于区划的不同,没有统一规划,再加上“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各地市都只根据自身的需求寻找合作,无法形成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合作模式。与其他两个都市圈不同的是,京津冀都市圈中行政关系还具有多重性:北京与河北之间既是中央与地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又是并列的同级关系;天津与河北既是同级关系又是直辖市与地方的关系。重叠、复杂的行政关系,进一步影响到都市圈内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
3.产业同构和产业链断裂并存
京津冀都市圈内,北京和天津两个核心城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2005年北京、天津工业区位商工业区位商的计算公式为HQij=(Hij/Hi)/(Hj/H),其中,HQij表示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H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工业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Hi表示i地区的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Hj表示全国j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H表示全国所有工业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一般来讲,当区位商显示超过1时,就说明该工业行业在该地区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大于1的行业列表可以看出,两市主要同构产业集中在冶金、机械、电子、医药制造等部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两地在资源、能源、项目等方面的争夺。
区内还没有形成有创新能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金融、信息服务和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方面还比较欠缺。虽然部分产业已经嵌入国际产业供应链,但基本都处于“微笑曲线”现代产业价值链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V”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是加工生产。低端,还没有形成由占据高端并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建立的区域完整产业链。
1.全球经济一体化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开始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带来了新的国际分工、生产格局和外部环境,也为位于东北亚区域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带来了战略发展机遇。京津冀都市圈可以在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产业转移引导下,优化产业结构并嵌入国际产业链;在全球资本流动加快并大量涌入中国的形势下,充分利用外资;在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加快的条件下,扩大国际合作的范围并加强国际合作的力度。
2.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京津冀地区列入优化开发区域,其国家战略定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新的规划定位指明了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为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的发展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也为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3.2008年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为北京带来了发展新契机,也为京津冀都市圈带来了新的生机。在与奥运联系较大的高新技术、环保、旅游、金融、商业等产业的带动下,区域内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会加快;在奥运的带动下,区域内的合作会增加,一体化进程会加快;后奥运经济也持续为区域发展注入动力。
1.资源环境出现危机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一个瓶颈。区域自产水量正在不断减少,普遍出现了超前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现象。区域内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天津、唐山等工业城市污染较为严重,区域内河流污染程度较重。
2.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一定的区域竞争可以加速产业升级,但同时也会压缩竞争主体的市场空间,形成对资源、资金、项目的争夺并有可能演化成恶性竞争。区域竞争带来的地方保护主义、政府过多地介入经济领域尤其是市场竞争,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
短期发展战略明确城市定位
1.明确城市定位,规划产业布局
全国各省市区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各省市的战略定位:其中北京市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市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对照城市定位,京津冀都市圈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对产业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进行区域间合理分工,北京逐步退出“经济中心”,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天津恢复北方经济中心,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利用原料优势,依托曹妃甸,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唐山市统计资料显示唐山市是河北省经济第一强市。
京津冀都市圈国家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有关报告对北京、天津和河北八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北京重点发展领域是,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而天津在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2.天津滨海新区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立足天津、依托北京、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以及建设宜居的海滨新城。
滨海新区拥有独特的外向区位优势,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面向东北亚,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东部起点,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组合功能优势,滨海新区集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于一体;丰富的资源优势,大面积的生态和建设用地,储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产业优势,电子信息、石油开采及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等七大主导产业,具备了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
滨海新区的发展促进天津工业的复兴,加快天津市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发展,引领中国北方工业的重振复兴。
3.唐山曹妃甸
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唐山曹妃甸科学发展示范区是国家发改委批准投资最多的工业区,并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曹妃甸的战略定位是: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世界级化工工业生产基地、世界级精品钢材生产交易中心、东北亚航运枢纽中心、新的亚欧大陆桥的东部桥头堡。曹妃甸拥有丰富的优质资源:环渤海地区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青岛港深16 米,大连港深12~14米。――曹妃甸港区;曹妃甸地处的唐山市是中国少有的大型综合能源资源城市,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石油和铁矿石储量也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后方腹地辽阔,是“三北”地区走向世界的跳板;后备土地充足,岛屿后方滩涂广阔并与大陆相连,实际可开发潜力为300平方公里。曹妃甸还遇到了空前的历史机遇:北京一些重化工业外迁(首钢东迁),为其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机会;南堡大油田的勘探开发,吸引了中国三大石化集团的投资,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
曹妃甸的发展腾飞带动整个唐山市的经济转型,承接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产业梯度转移,与天津滨海新区携手打造中国北方的重化工业“双引擎”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中长期发展战略
中长期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增长极,三层次发展战略。
1.一个中心:以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中心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区域经济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优势互补、联合协作,联结并形成一个利益命运共同体。它通过一定的组织和协议以及一定的联合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统一规划布局和生产力配置,统一开发区域资源,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和统一的大市场,统一对外开放政策,联合开发和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是世界经济普遍的发展趋势。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一体化发展为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方向的同一性、产业结构互补性的特点,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产业的整合与重组,实行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从而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
2.两个增长极。
增长极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他产业发展。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双增长极
北京市: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后奥运经济的能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将北京市发展为中国的“硅谷”、世界的“文化产业中心”。
天津市:中国的“马六甲”和“华尔街”。将天津港和河北省几个临近港口进行整合、功能定位、职能分配,共同将天津市打造成中国北方的“马六甲”。借助中央给予天津市的金融改革试点的政策和机会,将天津市发展成为中国资金输往海外和外国资金进入中国的中转站,成为中国的“华尔街”。
3.三层次发展战略
(1)增强核心城市竞争力,充分发挥其扩散效应。都市圈形成过程中的普遍功能特征是:首先由中心城市产生集聚效应,然后由集聚效应发挥扩散效应,积聚带来扩散,而扩散则进一步增强集聚能力。第一层的发展应该是加强核心城市的集聚能效。一方面加强政策、资源、信息、人才的支持力度,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避免大都市问题的出现,提倡住宅郊区化,合理控制流动人口,加强节能减排力度。
(2)发挥城市群体能级效应,构建“金字塔”型城镇体系。第二层的发展应该是发挥核心城市的扩散能效。由核心城市优质的资源,带动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发展。都市圈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层次性的城镇规模分布,合理的城镇规模体系应呈“金字塔”型,由塔尖到基座依次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镇等级体系是实现都市圈内资源配置和城市间功能互补合作的重要条件。京津冀都市圈面临着次中心城市空缺,中等城市过少,小城市过多等问题。
(3)立足京津冀,发展环渤海,放眼东北亚。第三层的发展应该是发挥都市圈的整体扩散效应。提出“泛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将京津冀都市圈的腹地延伸到整个“三北”地区,将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链延伸到整个东北亚,将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规划融入全球发展战略。
建立“京津冀都市圈”产业转移工业园
产业转移工业园由政府推动,促进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使产业转移充分考虑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以及区域资源、环境等因素,实现两地的合作双赢,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高度结合的新模式。
为加快北京市产业转移,解决北京市和天津市间出现的产业趋同和“京津冀都市圈”内产业链断裂等问题,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政府应共同出资建立“京津冀都市圈”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中间产品外包、整体搬迁、直接投资、并购等方式,在“京津冀都市圈”内进行转移,进一步优化都市圈已形成的产业梯度,并通过产业转移和聚集,修补并延长区域内断裂的产业链。
构建京津冀都市圈“三小时”交通经济圈
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现已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一个阻碍,尤其是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市的道路交通建设。构建京津冀都市圈的“三小时”交通经济圈在城市规划中,通常有半小时、一小时和三小时交通圈的区分,半小时代表了“购物圈”,一小时代表了“通勤圈”,三小时代表了“都市经济圈”。在三小时车程内,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强,要素流动便捷,符合都市圈核心城市辐射半径。会打破这种格局。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半径500公里的区域以内,共同构成了京津冀都市圈的“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这就需要两市三地共同统筹规划道路交通建设;共享已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开发新的资源。在建的京津第二高速、京承高速、京包高速等陆路建设,渤海湾枢纽港群海洋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协调等水路建设,会促进“三小时”交通经济圈的形成。
建立区域间经济补偿机制
京津冀都市圈总体自然生态条件较差,尤其是水资源相对缺乏。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要从头抓起,从上游、基本措施入手。这就要求上游治理工业污染和限制排放,以涵养水源;风沙源区开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草工程的建设,以防风固沙改善大气环境。上下游区域、风沙源治理和受益区之间的经济利益补偿机制成为规划方案实施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有力保障。申请国家环境补助,与上游地区和风沙源治理区进行协商,为上游地区和风沙源治理区提供技术帮助和资金支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2014年4月11日,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分析显示,京津冀大气污染严重,燃煤、机动车和工业等是主要污染因素。其中,北京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最明显;天津工业污染最突出;河北燃煤影响最严重。在空气污染物中,PM2.5是首要污染物。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对北京、天津和河北八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北京重点发展领域是,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而天津在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注册地在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共有174家,其中北京111家,天津28家,河北35家。
东兴证券交通行业研究员认为,天津港是京津冀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是华北、西北地区能源物资和原材料运输的主要中转港,是北方地区的集装箱干线港和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港口。天津港(600717)对外交通十分发达,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随着腹地经济的发展,天津港应具备运输组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口岸商贸、保税加工及配送、航运及市场信息、综合服务等功能,并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另外,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现已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一个阻碍,构建京津冀都市圈的“三小时”交通经济圈在城市规划中,该地区的港口建设和物流产业发展前景很好。
国都证券分析师表示,京津冀都市区发展潜力巨大。唐山曹妃甸由于北京一些重化工业外迁(首钢东迁),为该地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机会,该地区的经济得到显著地提升。首钢搬迁到河北省唐山市,在渤海之滨新建了一座中国现代化的钢铁企业,并与唐山的其他钢铁企业一起,形成了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生产基地。南堡大油田的勘探开发,吸引了中国三大石化集团的投资,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这都带动该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其中,唐山企业三友化工的发展前景值得关注。同时,天津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化工基地,其化工产业的发展依旧被看好。滨海新区的建设,又为天津金融业以及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而有机构按照经济发展侧重,划分特色产业区来寻找投资机会,具体为:环京津装备制造区的新兴铸管、河北宣工、鼎盛天工、经纬纺机、天威保变等;渤海湾重化产业区的一汽夏利、海油工程、中海油服等;冀中南轻工商贸产业区的渤海物流、晶源电子、宝石A、常山股份、三友化工、沧州大化、乐凯胶片等;张承环京生态经济区的承德露露、北京旅游、王府井、首旅股份等。
杂乱的户外空间与现代化的公共浴室形成了鲜2014年8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京津冀协同发展》专栏文章,内容直指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2]
京津冀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的纠结,给京津冀的一体化带来巨大的障碍。文章提到,30多年前,就有了首都圈的概念,但三地似乎总是捏不到一块。京津冀区域规划编制10年前启动,依然“待产”。
2014年2月底,中央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要国家战略。《人民日报》甚至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义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或许成为打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把钥匙。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启动之际,以蘧家磨村和郑家磨村作为样本,揭开两个村庄因地处不同的行政疆界所造成的种种差距。
一条公路分割了两个村庄,也分割了两种命运。
河北省涞水县蘧(qu,三声)家磨村,跨过村东头的一条马路,就是北京。路东的房山区郑家磨村,是村民们多年来艳羡的对象。
“这边饮水靠打井,那边自来水通到户;这边护林苗木补贴一亩才300元,那边3500元;这边村支书月工资400多,那边1200多,这边每月养老金55元,那边涨到了350元……”一路之隔,恍若两个世界。蘧家磨村的村民们每次谈起路东的人家,总不免唏嘘。
相关信息
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河北将京津冀继续加强与北京、天津等周边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合应急响应措施,探讨区域统一限号限行等措施,共同实现区域的联防联控。
位于省会电视塔上的大气监测站已经投用,2014年6月底前,河北省所有县(市、区)也全部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
河北省正在组织开展钢铁、水泥、电力、玻璃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明确到2015年6月底四大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削减17.95万吨、31.69万吨、0.72万吨。
此外,还确立了到2017年钢铁、石化、化工、有色、水泥、平板玻璃等123家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重污染企业搬迁任务。
截至2014年4月,河北省已启动搬迁主城区重污染企业24家,综合整治重污染小企业8347家。
河北实施“环京津”战略
河北省利用环京津这一特有的区位优势,通过主动对接,错位发展,形成体制梯度差、政策梯度差、服务梯度差和综合环境梯度差的新优势,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出台的《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明确了河北的定位:中国北方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战略资源储备调配中心区;京津冀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休闲旅游、绿色健康食品和二次能源基地;河北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产业聚集发展样板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河北与京津两地分别签署了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会谈纪要,在规划衔接,设施对接,生态共建,能源、农业、金融、商贸、旅游合作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着力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环京津特色农业带等。
河北与京津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更趋一体。以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为综合交通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经成形,环京津各市都在努力与京津构建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已经开通,“京津人才家园”计划正式启动,部分紧邻京津的县市,积极与京津基础设施全面对接,朝着同城化目标迈进。涿州、大厂、香河、三河等地初步实现了与北京公交、供电、通讯、供热等一体化,涿州在医保、公积金等方面也基本对接。
同时,河北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错位发展促共赢。保定提出建成京津经济发展协作区、产业配套合作区和休闲旅游区,廊坊精心打造“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唐山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城市”,承德确立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标等。环京津地区已形成聚集高新技术产业的省级以上园区39个,省级高新技术区域特色产业基地30个。这些园区基地已经吸引北京外迁企业项目1200多个,2008年以来引进北京技术4000多项,合同成交额70多亿元。
在此基础上,河北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涿州、涞水等13县(市、区),打造环首都经济圈,努力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建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