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冯天瑜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 中文名:冯天瑜
  • 出生日期:1942年
  • 去世日期:2023年1月12日
  •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性别男
  • 出生地:湖北红安
  • 民族:汉族学业信息专业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
  • 职业:教师职称教授
  • 任职机构:武汉大学获得荣誉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 代表作品:中国古文化的奥秘
  • 冯天瑜介绍
    冯天瑜(1942年-2023年1月12日)是一位历史文化学家,湖北红安人,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生物系。他于1994年加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并担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他的著作包括《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张之洞评传》、《辛亥首义史》等,获得了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2023年1月12日上午10时41分,冯天瑜因病去世,享年81岁。他的著作《中华文明五千年》于同年4月23日获得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

    人物生平

    196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生物系。

    1994年,任武汉大学教授。

    1998年至1999年,日本爱知大学中国学部任兼职教授。

    1998年至2001年,在日本讲学

    2021年9月,冯天瑜领衔著述的《长江文明》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上市。[2]

    2023年1月12日,冯天瑜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去世,享年80岁。[4]

    个人作品

    独著书

    作品名称

    内容

    《元典:文本与阐释》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

    《中国文化史纲》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8月

    《人文论衡》

    武汉出版社1997年4月

    《中国文化史断想》

    华中理工大学1998年3月第版

    《元典:文本与阐释》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

    《明清文化史散论》

    华中理工大学1998年3月第二版

    《中华元典精神》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再版,列入《希望工程丛书》,台湾桂冠图书公司马1993年5月

    《月华集》

    中国显赫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

    商务印书馆2001年10月

    《新语探源》

    中华书局2004年

    《中国文化生成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封建考论》

    湖北人民,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2006年;

    合著书(皆为第一署名)

    作品名称

    内容

    《中华文化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

    《张之洞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

    《中华文化简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绘画中华文明史》

    (策划、撰文)湖北教育出版1995年11月

    《中国学术流——论著辑要》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

    《<劝学篇。劝学篇书后>点注》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

    《中华开放史》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

    《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东亚智慧的历史启示》

    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

    《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管窥》

    商务印书馆,2010年

    《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内因与外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长江文明》

    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9月

    获得荣誉

    时间

    获奖全称

    具体奖项

    颁奖机构

    2023年4月23日

    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

    文津图书奖[5]

    2021年11月30日

    “湖北省杰出人才奖”[3]

    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

    省委、省政府

    2010年11月16日

    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荆楚社科名家

    中共湖北省

    中国图书奖

    图书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优秀成果奖

    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优秀成果奖

    1992年

    世界著名知识分子

    剑桥国际传记中心

    1986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中青年专家

    主要成就

    教学成就

    主要课程

    《中西日互动间的汉字文化》、《中华元典精神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极评断》。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探讨中国文化史框架构筑和明清文化史。

    主要贡献

    研究工作中沿着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理路,就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进行考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篇,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诸书。

    提出并论证“文化生态”说、“文化元典”说,得到学界充分肯任和大量采用,被前辈学者誉为探讨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认为表现出系统史学的魅力,是对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种理论建构。

    近10余年来,着重研究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发掘中国文化近代转换的自身资源和内在动力,注重探讨中西文化互动在中国文化近代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注目于从概念的古今转换、中外对接考察文化近代转型,代表作为《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晚清经世实学》(合著)、《张之洞评传》、《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

    论著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多种成果译为英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出版或发表。多年来为建立和发展武汉大学中国文化史学科做出了突出贡献。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参与构建现代学术意义的文化学及中国文化史学,沿着微观辨析与宏观把握相结合,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理路,致力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探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出版《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中华文化史》(合著)诸书。

    从微观、中观课题入手,致力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研究,扬弃外因论的“冲击—反应”模式,考析中国文化近代转换的自身资源和内在动力,《辛亥武昌首义史》(合著)、《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晚清经世实学》(合著)为其结集;《张之洞评传》考辨“中体西用”模式在中国文化近代转型间的思想张力及其限定性;《中华元典精神》提出“元典”概念及螺旋式上升的“文化重演律”,为学术界肯认与采用。发掘异邦史料,进行中—西—日近代史比较,《“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为其结集。开展“历史文化语义学”探讨,《新语探源》、《“封建”考论》从概念古今转换、中外对接考察文化近代转型。

    多种论著译为英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先后组建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85“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创新基地,“中心”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研究机构。

    此外,他还被认为是“汉水文化”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1992年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发“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证书。1998年至1999年在日本爱知大学中国学部任兼职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湖北地方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辛亥武昌首义史》等书,曾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政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年侧重探讨中国文化近代转型、中日近代文化交互关系。1998年至2001年三年在日本讲学,著有《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商务印书馆2001年10月)。

    冯天瑜作品

    目前正主持的教育部社会重点项目“明中叶至清中叶中国文化近代性研究”;从事“中、日、西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形成”研究,拟以术语为切入口,探讨近代中国与欧美、日本间文化复杂的三边互动关系,从文化传播学和文化发生学角度,考察中国近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论文

    1、《中国前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三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第一4期,《新华文摘》转载

    2、《张之洞从清流派的“开眼看世界”》《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

    3、《试论道咸间经世派的“开眼看世界”》,《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6期

    4、《原典精神与近代化运动》,《中国文化总字》第6期

    5、《经史同异论》,《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6、《“变异”与“不易”的二律背反——洋务派“变法”观刍议》,《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

    7、《“敬祖”与“重史”》,《江汉论坛》,1993年第8期

    8、《从忧患意识到近代救亡思潮》,《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

    9、《近代民主主义的民族文化渊源》,《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期

    10、《中国文化人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新华文摘》转载

    11、《“元典之树”何以常青》,《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孙中山对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诠释》,《光明日报》1995年6月12日《史林》82期

    12、《厘清概念——以“封建”和“形而上学”为例》,《江汉论坛》,1994年第9期

    13、《日本“中国学”的启示》,《江汉论坛》,1996年第10期

    14、《发明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奇葩》,《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15、《梁启超对近代中国“文化重演”现象的诠释》,《学术月刊》1996年5月

    16、《略论中西人文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又被译成英文在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上发表,The Humanist spirit in China and the West ,Feng Tianyu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年第3期.

    17、《东亚整体观的现代意义》,《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1期

    18、《对东亚智慧的现世意义应持平允态度》,《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第1期

    19、《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20、《中国文化史分期刍议》(与杨华合作),《学术月刊》,1998年第3期

    21、《戊戌变法成败论》,《开放时代》,1998年第3期

    22、《东亚智慧与可持续发展》,《文史哲》,1998年第4期

    23、《张之洞与戊戌维新》,《清史研究》,1999年第1期

    24、《洋务派的经世观念》,《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25、《日本幕府使团所见1862年之上海》,《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26、《习史偶得(二则)》,《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

    27、《《新青年》民主诉求之特色》,《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28、《日本幕府使团对太平战事的探察》,《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

    29、《“千岁丸”──日本锁国二百年后使清第一船》,《清史研究》,2000年第3期

    30、《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31、《同治元年日本人上海所见“华洋会剿”》,《学术月刊》,2000年第8期

    32、《日本使团对清末上海社情的观察》,《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33、《孙中山何时以“革命党”自命》,《湖北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

    34、《谁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湖北档案》,2001年第10期

    35、《《近代名人墨迹——冯永轩藏品》卷首语》,《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4期

    36、《“革命”、“共和”:清民之际政治中坚概念的形成》,《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37、《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江汉论坛》,2002年第1期

    38、《同治元年日本人对上海社情的观察》,《学术月刊》,2002年第1期

    39、《瑶族研究新突破——评宫哲兵的《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40、《《人口革命论》序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41、《武汉早期现代化刍议》,《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42、《中、日、西语汇互动与近代新术语形成》(与邓新华合作),《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43、《分宗别源》,《书屋》,2002年第5期

    44、《评大型历史影集《辛亥革命大写真》》,《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第6期

    45、《经济·社会·自由:近代汉字术语考释》,《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

    46、《汉译佛教词语的确立》,《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47、《汉字文化圈论略》,《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2期

    48、《明清之际西学与中国学术近代转型》,《江汉论坛》,2003年第3期

    49、《利玛窦创译西洋术语及其引发的文化论争》,《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50、《文化自觉与中华智慧》,《文史哲》,2003年第3期

    51、《近代学人对新词语输入的反应》,《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2、《汉字文化对日本的深广影响》,《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53、《晚明西学译词的文化转型意义——以“脑囊”、“几何”、“地球”、“契丹即中国”为例》,《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54、《中日两国对印度佛教术语的吸纳》,《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55、《中日汉字文化的互动历程》,《学术月刊》,2003年第12期

    56、《先哲启示与可持续发展之道》,《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57、《“汉字文化圈”刍议》,《吉首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58、《“世界遗产”:不可再生的瑰宝》,《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59、《近代新语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60、《《瀛环志略》创制新语的贡献》,《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61、《略谈鄂东大师级人物产生的时代背景》,《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62、《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以"科学"、"哲学"为例》,《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4年第4期

    63、《晚清入华新教传教士译业述评》,《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

    64、《清末民初国人对新语入华的反应》,《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

    65、《侨词来归与近代中日文化互动——以“卫生”“物理”“小说”为例》,《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66、《关于《"千岁丸"上海行》的中、西、日纪年转换等问题的说明》,《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2期

    67、《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学术月刊》,2005年第3期

    68、《学术乃天下公器——答沈国威君》,《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4期

    69、《“经济”辨析》(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70、《五四时期陈独秀“反封建”命题评析》,《江汉论坛》,2005年第11期

    其它期刊发表论文

    1、《民族先祖,文化英雄——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武汉出版社,1993年

    2、《地理环境与人文因素的双向同构》,《中西哲学与文化》第1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3、《〈明夷待访录〉:“复古表象背后的“新变”》,《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2期,

    4、《从“华夷之变”到近代民族主义》,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5、《湖北何以成为辛亥首义之区》,《江汉论坛》,1980年第4期,增补稿收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在各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

    6、《辛亥武昌义史事考辨五则》,台湾《湖北文献》第95期,1990年4月10日

    7、《张之洞与湖北教育》,台湾《湖北文献》第96期,

    8、《清末民初先进中国人的“封建”观》,载《中国近代史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

    海外发表论文

    1、《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民主主义的结合点》,美国夏威夷大学论文集〈英文〉收入

    2、《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日本《九洲国际大学论文集》〈日文〉通卷107号

    3、《道咸间的经世实学》,《日本实学史研究》〈日文〉收入,日本思文阁下1991年3月出版

    4、《“文明冲突决定论”辨析》,中国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春季卷

    5、《张之洞与戊戌维新》〈日文〉,日本《中国21》1998年《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专号》

    6、《中国语、日本语、西洋语间の相互传播と翻译间的“经济”概念の变迁》,发表于日本京都《日本研究》第31集,平成17年10月出版

    社会活动

    兼任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以及985“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创新基地负责人,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实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及武汉市地方志副总纂。

    书籍作品

    书籍名称

    封建”考论

    千岁丸”上海行

    解构专制

    近代名人墨迹

    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新语探源

    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管窥

    中华元典精神

    中国文化史

    明清文化史散论

    人文论衡

    元典-文本與闡釋

    月华集

    中华文化史

    长江文明

    参考资料

    [1]冯天瑜: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特质|光明讲坛.今日头条. [2021-4-26].

    [2]探索中华文明之源 史学名家冯天瑜领衔著述《长江文明》上市.中国网. [2021-09-06].

    [3]刚刚,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揭晓!.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2-31].

    [4]著名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逝世,享年80岁.北京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 [2023-01-12].

    [5]《中华文明五千年》等19种图书斩获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今日头条-南方都市报. [2023-04-23].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8月4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