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唐孝炎

中国环境科学专家

  • 中文名:唐孝炎
  • 出生日期:1932年10月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江苏省太仓市
  • 籍贯:江苏太仓
  • 民族:汉族
  •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化学系,
  • 职业:科学,化学家
  • 职称:教授
  • 代表作品:大气环境化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主要成就:环境科学专家,中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学术带头人
  • 唐孝炎介绍
    唐孝炎,1932年10月生于江苏省太仓市,环境科学专家,中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人物经历

    1953年,唐孝炎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技术物理系担任助教(至1958年12月)。

    唐孝炎 早年

    1959年1月,前往前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进修(至1960年4月)。

    1960年5月,回到中国担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放射化学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之后转入环境化学教研室,相继担任实验室主任、讲师、副教授(至1985年4月),环境科学中心主任、教授(1985年5月-1996年)。

    1985年9月,前往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担任高级客座科学家(至1986年10月)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

    1996年,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教授。

    2005年8月,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成立,唐孝炎担任名誉院长[1]。

    2010年1月,河南省环境化学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唐孝炎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2]。11月,受聘为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研究综述

    唐孝炎在中国创建环境化学专业,在开创、发展大气环境化学领域方面有显著贡献。在环境化学前沿领域,如大气臭氧、酸雨和大气细颗粒物(气溶胶)化学方面作过许多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系统工作。对酸性雨水、雾水和云水开展了酸化过程的化学研究[3]。

    唐孝炎 工作

    1974年,兰州光化学污染事件引起了当地居民和政府的关注,唐孝炎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设计组织了兰州光化学烟雾现场大规模综合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于1977年证实了光化学烟雾在中国的存在,发现了中国光化学烟雾不同于外国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兰州夏季严重的光化学污染显著缓解。

    1979年,为了进一步研究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她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光化学烟雾模拟装置;在当时国内无计算机软件的困难条件下,开发了国内最早的用以描述二次污染物时空分布的大气质量模拟模式。在随后数十年的时间里,她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或石油化工区开展了光化学烟雾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还负责制订了中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光化学氧化剂标准和标准分析方法。这些工作在国内起步最早,研究最多而且最系统。

    80年代初期,唐孝炎针对中国出现的酸雨,根据一些地区的酸雨资料和实地调查研究,特别是酸雨形成中大气化学和物理过程的本质,提出中国存在输送类型酸雨的观点,她在酸雨研究中的许多见解如干沉降的重要性、大气碱性尘对酸雨的中和作用,以及细粒子可能是酸性硫化物远距离传输的主要形式等,均对中国酸雨研究和酸雨污染控制对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4]。

    1987年,唐孝炎开始研究臭氧层破坏机制、替代品性质和履行国际公约对策等,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已成为中国履行《议定书》最重要的技术和决策支持机构。

    1992年,唐孝炎主持编写《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的国家方案》于199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3月《议定书》被蒙特利尔议定书执委会译成五国文字,作为其他国家的参考范本,在国际公约履约方面,尤其是在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履约过程中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唐孝炎主持完成了有关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控制对策的多项专题研究项目,如“北京市大气能见度改善研究”、“北京市大气二次污染控制对策研究”等课题,基于对北京市大气污染长期研究获得的数据,总结提出了北京市大气复合型污染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指出了北京市大气污染未来发展趋势及其研究和防治重点领域。

    •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止到2016年,唐孝炎多次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第十专题战略及其政策研究、主持国家攻关项目,973、863有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和北京市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一等奖1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具体的主持项目和获奖情况如下:

    时间

    项目名称

    奖项

    1985年

    兰州西固地区大气光化学污染规律和防治对策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

    我国酸雨的来源、影响及其控制对策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

    福建省湄州湾新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

    中国酸沉降及生态影响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

    北京市大气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0年

    北京及周边大气污染形成机制、区域联控及奥运空气质量保障研究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论文著作

    截止到2016年,唐孝炎在中国国内外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独立和合作完成4部著作,其中1990年出版的教科书《大气环境化学》(2006年再版),先后获得教育部、国家环保局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先进教育集体和教材一等奖;与钱易合作主编的著作《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材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著作名录:

    出版时间

    图书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2.05

    《光化学氧化剂(环境卫生基准之七)》

    世界卫生组织编;唐孝炎,李文译

    ——

    1990.10

    《大气环境化学》

    唐孝炎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钱易,唐孝炎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08

    《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

    唐孝炎等著;杨明主编

    北京:华夏出版社

    人才培养

    1972年唐孝炎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环境化学专业,率先开设了《环境概论》、《三废治理》、《环境化学和大气化学》等一系列环境课程。

    截止到2017年,唐孝炎依然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为北京大学的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课程《环境问题》,她注重培养新生独立思考、独立讨论等能力[5],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用案例进行教育[6]。40余年来已为中国环境科学的科研、管理和教学培养了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其中学生张远航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7],学生邵敏担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教授。

    唐孝炎除了在北京大学,还在郑州大学、复旦大学独立和联合指导学生,截止到2017年7月,已培养出40名博士、10多名硕士。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唐孝炎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毕业时间

    论文名称

    作者

    学位类型

    2017

    郑州市大气典型污染过程研究

    余飞

    硕士

    2017

    郑州、洛阳和平顶山城区PM2.5中含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王群

    硕士

    2016

    河南省能源消费及相关排放特征与控制策略研究

    王克

    博士

    2015

    郑州市PM2.5污染特性及其源解析研究

    王佳

    博士

    2014

    生物质热解油催化加氢脱氧提质研究

    徐兴敏

    博士

    2012

    含氮杂环芳烃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及机理研究

    赵翠

    博士

    2011

    生物滴滤塔结合固定化技术处理异丙醇废气研究

    邱奕诚

    博士

    2010

    复杂地形含硫气井应急计划区划分方法研究

    陈胜

    博士

    2009

    吡啶、喹啉微生物降解及生物强化去除的特性与机理

    柏耀辉

    博士

    2009

    大气过氧自由基的测量及其有关化学行为研究

    李晓倩

    博士

    2008

    大气细粒子化学组分与体内氧化应激的相关暴露研究

    魏永杰

    博士

    2007

    化学品环境管理:风险管理与公共治理

    刘建国

    博士

    2007

    北京土壤中的类二噁英PCBs研究

    刘耕耘

    博士

    2006

    甲醛在矿质氧化物颗粒表面的大气非均相反应

    徐冰烨

    博士

    2005

    北京市地面臭氧浓度的非线性动力学预报模型研究

    江田汉

    博士

    2005

    基于环境安全理论的中国能源环境安全政策和管理体制研究

    何平

    博士

    2005

    基于长距离传输潜力的杀虫剂类POPs毒性潜力研究

    王宣同

    博士

    2005

    AMS研究无铅汽油添加剂MTBE及TBA与体内生物大分子的化学作用

    杜慧芳

    博士

    2005

    企业环境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安树民

    博士

    2004

    基于自然资本占用的城市生态评价方法研究

    詹存卫

    博士

    2003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调控途径与方法研究

    李诗刚

    博士

    2003

    青藏高原低层大气氧化性研究

    林伟立

    博士

    2003

    天然沸石处理系统控制滇池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的机理及应用

    张曦

    博士

    2002

    天然沸石吸附-生物再生技术及其在滇池流域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的试验与机理研究

    温东辉

    博士

    2001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及酸雨控制对策分析

    孟凡

    博士

    2001

    城市气溶胶硫酸盐、硝酸盐及相关气体的变化与转化研究

    周福民

    博士

    2001

    大气氢氧自由基测量方法的建立和研究

    任信荣

    博士

    2000

    海上溢油事故生态系统影响模型研究

    乔冰

    博士

    2000

    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策与城市交通改善研究

    孙永福

    博士

    2000

    有效利用国际环境援助的模式和方法

    王伟黎

    博士

    1999

    典型城市光化学污染研究

    彭立新

    博士

    1997

    甲烷的同位素研究

    朱玫

    博士

    1997

    异戊二烯的大气化学行为研究

    李爽

    博士

    1997

    激光诱导荧光测定OH自由基方法的建立和研究

    田洪海

    博士

    1996

    香港地区紫外辐射研究

    尚琪

    硕士

    1995

    长光路FTIR研究氯氟烃替代物大气化学行为

    陈忠明

    博士

    1994

    AMS方法在大气气溶胶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邵敏

    博士

    1994

    大气气溶胶缓冲能力的研究

    钟爱民

    硕士

    1993

    臭氧消耗潜势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喻本德

    博士

    1993

    二甲基硫测定方法及其海气通量的研究

    胡敏

    博士

    1993

    大气中碳氢化合物( HCs )的天然来源研究

    赵美萍

    硕士

    1992

    温室气体CH4、N2O排放源的研究

    李智

    硕士

    1992

    平流层臭氧的减少及其对流层臭氧的影响

    马建中

    博士

    1992

    FP法(Filter Packs)同时测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颗粒物

    梁宝生

    硕士

    1991

    大气氟氯烃临测方法研究

    彭立新

    硕士

    1991

    北京地区大气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的来源研究

    邵敏

    硕士

    1991

    甲醛连续测定方法的研究

    杨丽华

    硕士

    1990

    酸湿沉降的化学机制研究

    张远航

    博士

    1988

    华南地区酸雨期间δO_2气相转化

    黄腾

    硕士

    ——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控制管理研究

    胡少峰

    ——

    荣誉表彰

    时间

    奖项/荣誉

    参考资料

    199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3年

    国家环保总局臭氧层保护个人特别金奖

    2004年

    国家环保总局第二届中国保护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

    2005年

    美国国家环保局平流层臭氧保护奖

    2005年

    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维也纳公约20周年贡献奖

    2006年

    北京市政府首都环保之星奖

    2007年

    美国EPA庆祝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20周年特别奖

    2008年

    国家环保部及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先进个人

    2010年

    2008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2012年

    北京大学2012年度国华杰出学者奖

    2015年

    北京市政府“首都环境保护先进个人”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参考资料

    1979年3月-1990年12月

    中国环境学会理事会理事(第一届、第二届)

    1988年-1996年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大气化学委员会衔称委员(类似常务委员)

    1990年12月-2006年6月

    中国环境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

    1993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臭氧层损耗环境影响评估组共同主席

    2006年6月-

    中国环境学会理事会顾问(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

    2017年11月-

    第五届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国际学术研讨会顾问委员会

    ——

    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GAC)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

    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化学亚太地区环境研究委员会(APARE)委员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

    ——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

    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首席顾问

    人物评价

    唐孝炎是中国最早认识到臭氧层破坏机制的科学家,在中国各阶段大气污染的来源、成因和防治对策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酸雨和酸沉降研究、臭氧层保护系列研究中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取得一系列的突破性研究进展,为中国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也为中国的大气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事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是中国大气环境科技领域的开拓者,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环境科学家。唐孝炎热心公益事业,长期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界的领导职务,积极推动中国妇女和各阶层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促进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尤其在妇女与环境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8]。 (2008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

    唐孝炎 演讲

    人物影响

    2012年,在唐孝炎80寿辰时,由她的学生们发起并捐资设立了“北京大学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唐孝炎个人也向该基金注资,用于激励全国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独特见解、杰出表现的优秀学生,以鼓励中国青年一代投身于环境保护事业,协助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环保人才[9]。

    参考资料

    [1]科研队伍 > 环境污染与控制 唐孝炎.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8-01-04].

    [2]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简介.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8-01-04].

    [3]唐孝炎个人简介.光明网. [2018-01-03].

    [4]北京市大气污染的特征及其控制 唐孝炎.新华网. [2018-01-04].

    [5]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一行来北京大学调研并举行座谈.北京大学. [2018-01-05].

    [6]唐孝炎:企业将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生力量.新浪财经. [2018-01-05].

    [7]第三届北京大学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颁奖典礼举行.北京大学. [2018-01-04].

    [8]唐孝炎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浪新闻. [2018-01-03].

    [9]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简介.北京大学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基金会. [2018-01-01].

    人物关系

    张瑞芹

    学生

    高镜清

    学生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8月6日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