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赵其国

土壤地理学家

  • 中文名:赵其国
  • 出生日期:1930年2月25日
  • 去世日期:2023年1月3日
  •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性别男
  • 出生地:湖北武汉
  • 民族:汉族职业信息职业中科院院士、著名土壤地理学家
  •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 赵其国介绍
    赵其国(1930年2月25日-2023年1月3日),著名土壤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土壤地理与资源研究,对热带土壤发生分类、资源评价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中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征;指出依据红壤渗透水组成、游离铁等作为红壤化过程指标的重要性,为研究红壤的发生与定量分类提出了新的途径;总结了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开发利用与红壤分布及土壤性质的相互关系,提出以热量条件、土壤性质为标准的热带作物利用等级评价方案,为制定热带作物发展规划与布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人物经历

    1949年[1]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1953年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毕业。1953-1963任云南、贵州华南橡胶及热带作物宜林地考察队队长,1964-1968驻古巴专家组副组长、组长,1973-1978年任黑龙江荒地资源考察队队长、副研究员,1983-199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90任中国科学院农研委主任。

    曾任南京土壤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盐渍土分委员会主席,国际土壤学会土壤环境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主任,国际山地研究中心理事,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及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长期从事我国及世界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工作。在热带土壤发生上,首次明确提出我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征。指出红壤元素迁移的顺序、红壤化过程目前仍在进行的论据,以及红壤相对与绝对年龄的范围。指出运用红壤渗透水组成、游离铁等作为红壤化过程指标的重要性,并首次对红壤的定量分类提出具体区分标准,对红壤的发生研究与定量分类指出了新的途径。总结了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开发利用土壤壤分布及土壤性质的相互关系,首次提出以热量条件、土壤性质为标准的热带作物利用等级的评价方案,为制定热作发展规划与布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近年来,为促进土壤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土壤圈"研究的新方向,建立了我国土壤学界第一个开放实验室-"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研究实验室。在长期从事我国南方红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总结,提出土壤分区整治、退化土壤改良,以及土壤生态与环境评价的多种规划与开发方案。

    人物去世

    2023年1月3日14时10分,赵其国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3岁。[4]

    研究领域

    土壤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

    获奖及荣誉

    1、1999年第四届日经亚洲大奖日本经济新闻社(个人奖)

    2、1990年国际道库恰也夫奖国际土壤学会(个人奖)

    3、2001年国际山地研究中心“金质奖状”(尼泊尔)(个人奖)

    4、2004年中国红壤退化机制与防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5、1991年中国土壤和《中国土壤图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委

    6、1982年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获国家科技重大发明一等奖,国家科委1982年颁发

    7、1988年《中国红壤》专著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

    8、1990年《中国土壤》第二版专著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

    9、1989年《江西红壤》专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

    10、1986年《中国红黄壤区利用改良区划划》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

    11、1996年红壤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技术及农业持续发展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

    12、1994年红壤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

    13、1995年黄淮海平原以微量元素为中心的节肥配套技术及示范推广,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

    14、1992年中国1:100万土壤图编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

    15、1978年黑龙江大兴安岭与黑河地区荒地资源考察及开发利用 中国科学院奖状

    16、1984年中科院首届竺可祯野外工作奖中国科学院(个人奖)

    17、2005年香港土壤及其环境研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国家环保总局

    18、2005年江苏省农产品清洁生产创新研究与实施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2005年江苏省农产品清洁生产创新研究与实施江苏省软科学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代表论著

    1.赵其国,“我国红壤现代成土过程和发育年龄的初步研究,”第四纪研究,1992年第4期,341-351.

    2.赵其国等著(专著)“红壤物质循环及其调控”2002年,科学出版社,共495页

    3、赵其国等著(专著)“我国红壤退化时空变化、形成机理及调控“,2002年,科学出版社.,共352页

    4.ZhaoQiguo,2002.”Pedosphere,globalchangesandenvironmentalqulityofsoils”Symposium61,17thWCSS,14-21August,Thailand,1857-1-10

    5.ZhaoQiguo,LiZhong,1997.”OrganiccarbonstorageinsoilsofsoutheastChina”NutrientCyclinginAgroecosystems49:229-234

    6、赵其国.提升土壤的壤认识,创新现代土壤学.土壤学报,2008,9月,45(5);771-777

    科研项目情况

    1、我国红壤退化时空变化机理及调控1996-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2、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原理2003-2007年科技部973项目

    3、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调查研究2005-2007年水利部项目

    4、江苏省农产品清洁生产创新研究与实施2004-2005年江苏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5、中国土壤环境战略研究2007-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任务

    6、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战略研究2007-2008年江苏省政府重大科技项目

    7、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2008-2009年中科院重点项目[2]

    人物评价

    四本著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院士“立足实际、扎根农业”的工作作风和优秀品质,体现了赵其国院士踏踏实实的做事风格和实实在在的科学精神。[3]

    参考资料

    [1]赵其国.[2019-02-13].

    [2]嘉宾简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2019-02-13].

    [3]赵其国院士向我校捐赠著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12-25].

    [4]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土壤学家赵其国逝世.新浪网. [2023-01-06].

    条目合集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 全体健在院士

    安芷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常印佛

    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床地质学家

    巢纪平

    巢纪平,男,1932年10月1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1954年巢纪平从南京大学气象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4年应邀到国家海洋局,担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攻关荣誉证书;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巢纪平前期主要从事积云动力学、中小尺度系统动力学和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等方向的研究,后期主要从事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查看全部 127 个条目

    1991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朱显谟

    中国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

    周秀骥

    周秀骥,1932年9月24日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周秀骥院士长期在我国的大气科学领域辛勤耕耘,先后创建和发展了我国的云雾物理、大气电学、大气湍流、大气遥感、中尺度大气物理、中层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等分支学科,是我国现代大气物理学创建人之一。

    赵其国

    土壤地理学家

    查看全部 35 个条目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8月4日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