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引龙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

  • 中文名:引龙节
  • 别名:春龙节
  • 农历日期:二月二
  • 地区:中国
  • 引龙节介绍
    相传二月初二那日是龙王登天的日子,俗称“春龙节”。在那天,家家户户在挑水时,边走边故意洒水,一直洒到家门口,意思是引龙入宫。故此,蔚县人又将“二月二龙抬头”称作“引龙节”,也是全国唯一把“二月二”称做“引龙节”的地方。

    节日来源

    古人认为,龙为水族之王,受玉皇大帝之命,行使司雨之职,其形有九: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马、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可畅行于海、陆、空三界。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伏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故此,人们便不约而同地虔敬和隆重地祭祀龙,向龙乞求平安和兴旺,久面久之,龙便成了人们理想中的“百虫之长”,是排灾祛凶的神物和吉祥兴旺的象征。

    在蔚县,村村都有龙王庙,多数龙王庙后面还建有“堡壕”,俗称“臭水坑”。凡遇干旱日子,人们便会前往庙里拜龙祈龙行雨,特别是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开展各种祭祀和庆典活动的习俗,留传至今亦不衰。

    何为引龙

    所谓引龙,就是在二月初二这天,早晨起床后要把水缸挑的满满的。蔚县城人到护城河泉子里挑,村乡人从井里挑,即使上了岁数的老大爷、老太太们,也要亲自从井里提一壶水,斟到自家的水缸里。二月二挑水与往常不同。平日挑水时,家家户户的水桶里都有一个水漂(用木板或高粱杆绑制的五角星,放在水桶里,可以防止水从桶往外桶洒水),行走要慢,尽量少洒水。而二月初二挑水时,要取掉水漂,尽量将水挑满桶,走要要快,边走边从水桶往外洒水,一直洒到家门口,意思是引龙入宫。若是挑回活物,如小鱼、小虾等,即为喜事,意为接了龙神,将来生龙子;除了全天好吃好喝以示庆贺而外,还要在鱼缸里善养活物,此俗叫做“喜迎龙抬头”。故此,蔚县人又将“二月二龙抬头”称作引龙节。

    节日习俗

    二月初一中午,各家各户要在当院供一个大饼,一碗水,一个镜子,一朵花,上三柱香,烧三份黄纸,配制“五谷”。何为“”五谷”?即谷、黍、麻、麦、豆是也。据说,这天配制的“五谷”具有祛邪的作用,家家户户都要妥善保管,如生孩子洗三、盖新房上梁、死人入殓等均要使用二月初一配制的“五谷”。

    庆贺二月初二龙抬头,一般三天,从正月三十开始,到二月初二结束,初二为正日子。期间忌荤吃素三天,大部分村庄是请戏班子唱戏,也有个别村庄放焰火,恭送龙王升天,祈求风调雨顺。二月初二这天,大人孩子要剃头理发,这一习俗叫做“剃龙头,主富贵”。多吃面食。如:“吃了糖大饼,揭开龙皮日子甜;吃了龙顺面,米面满仓整一年”。忌动刀剪和针钱,怕伤了龙身,剪断龙脉,刺伤龙眼,。忌吃带皮食物,怕生蛇皮孩子。

    蔚县人喜庆二月初二龙抬头,既有望子成龙、庆贺天下太平之良愿,也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美意。关于其来历,民间却留传的是一个生活气息颇浓的爱情故事。

    节日传说

    相传,东海龙王的妻子,有一次整整怀胎三年,在二月初二这天,给他生下如花似玉的闺女,这女儿特别聪明能干,不管干什么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小龙长成了大闺女,这女大十八变,就越变越好看,小龙女那俊俏劲就甭提有多美啦。

    有一天,小龙女在龙宫里玩腻了,就悄悄地溜出了龙宫。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当小龙女来到凡界,正赶上人间天气大旱,就连山上的树木野草都干枯了。看到此情景,小龙女心想:“这可咋让老百姓活呀!”顿生怜悯之心。于是她便走到一个年轻农夫面前问:“大哥哥,天旱成这样,你种地还能收获吗?”

    农夫顺口答道:“我家很穷,老娘多病靠我扶养,不耕种怎么能行呢?”

    小龙女非常同情他,于是从锦囊里取出几颗红豆豆,向田里一撒,立刻一团浓罩住了田地,浓雾过后,干枯的禾苗,都精精神神地泛出了绿色。

    农夫见状大吃一惊,心想这一定是仙女下凡。于是便急忙上前行礼说:“多谢仙姑了,不过咱这方圆几百里都旱成了这个样,你能不能把大伙都解救一下呢?”

    小龙女听后更受感动,心想“我救了他,他却一心想着别人,真是个好心人,如果嫁给他,男耕女织,恩恩爱家,那该有多好呀!”于是便将锦囊里的红红豆豆全部抛了出去,立刻浓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大雨足足下了一个时辰。雨后,方圆几百里的庄稼全都挺起了腰杆,山上山下绿油油一片。农夫非常感激龙女,龙女也非常喜欢农夫,二人便自由结为夫妇。

    龙王得知此事后,认为龙女大逆不道,败坏了龙宫的规矩,于是便将龙女逐出龙宫,永不相认。俗话说“扳着指头连着肉,母女情深连着心”。龙女被赶出龙宫后,龙母却常常日思夜想,特别是到二月初二小龙女出生的这天,更是想得发疯,于是便在这天浮出水面,抬头观望,痛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就变成了大雨。恰在这时正值惊蛰前后,北方春耕大地,急需降雨,甚合民意。于是庆贺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就世代沿传下来。

    节日活动

    卯时,晨光微明,万籁俱寂,巫包寨的后山顶上突然传来一声长吟,顿时,笙声、鼓声、锣声随即而起,紧接着四周的每座山峰上皆笙鼓大作,喧声团团围着巫包寨,静谧的晨空里构织了一张气势恢宏而又异常神秘的声网。

    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着剑河一带苗族的“引龙”活动,这已是三十多年来的一次节日活动了。剑河苗族崇拜龙,使龙不离村寨,籍以消灾祸。昨夜十二点,巫包寨十四岁以上的所有男性都携带祭品、笙鼓,登上寨四周的山峰。后山为主峰,由“阶牛”(主管寨中引龙事宜的人)、引龙师率领众人牵“引龙”的水牯牛前往。

    山上的引龙仪式已接近尾声,主峰上,引龙师抓米撒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念引龙词三遍,击锣三响,四峰笙鼓渐息,各峰人员下山回寨。寨前,人们提酒携壶,夹道迎接引龙队伍。在热烈若狂的的鼓声中,引龙师牵着引龙牛进寨。引龙牛背饰绫缎六包,插三角形彩旗八支,带一串响铃,气派十足。夹道上人们蜂拥而上,争着把引龙酒浇淋在引龙牛的头上,簇拥着引龙牛前往祭龙坪。

    祭龙坪上,各家各户的妇女们用整匹新布在祭地上展开,引龙师提鸡撑伞,一边念祭龙词,一边撒米,牵牛在祭地上呈∞字型绕行,直到“龙踩家家布,龙米盖满布”始止。撒在布上的米是“龙米”,每一粒都十分珍贵,妇女们小心翼翼连布卷起,妇女退下,杀牛人登场。

    他们把牛鼻绑在撑杆上,将牛头撑向东方,举刀砍颈毙牛。苗族笃信所有的万物成精后都可变龙,屠引龙牛时,尚有鹅在鹅龙祭地,羊在羊龙祭地同时杀死。

    祭仪结束,在场众人连臂同饮三杯。“阶牛”持笙入场,召众人共舞。祭龙坪一下子变成了载歌载舞的海洋。人们盛装银饰,五光十色,圈圈如浪,行行如龙。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9月9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