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虎头枕

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 中文名:虎头枕
  • 外文名:tiger head
  • 朝代:汉
  • 作用:驱邪镇定
  • 分类:手工艺品
  • 虎头枕介绍
    虎头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虎头枕的寓意,“虎”为百兽之王,是中国民间普遍尊崇的吉祥物,汉代便有画虎于门,有驱邪镇定之俗。大人经常为孩子以“虎”做的伴生物,除了有驱邪镇定作用外,还有祝福孩子虎头虎脑、长命百岁之意。

    虎头枕简介

    虎头枕是中国民间刺绣的一种。做法基本和做枕头相似,枕形仿照传统虎的形状。这些枕头缝制精湛,纹饰、造型别致。。虎枕头分为双头虎、人面头虎、虎头鱼尾等,寓意吉祥平安,一般是小孩来用。睡觉时小孩可以把它当作枕头,醒来时可以当作玩具。虎为“百兽之王”,是中国民间普遍尊崇的吉祥物。汉代便有画虎于门,以驱灾避邪之俗。民间常以虎来做为孩子的伴生物,除具驱邪镇定作用外,还有祝福孩子虎头虎脑,虎虎有生之意。小孩满月时,姑姑、姨姨要给娃娃送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肚兜、布老虎,为孩子消灭灾难,保佑孩子长命百岁。

    民间,虎头枕的制作极其考究,而"虎头"也是想象多变:有红丝线绣的“龙头”,绿丝线绣的“凤头”,黑丝线绣的“猫头”,还有"狮子头"等。造型优美而生动,虽经变形夸张,却很逼真,色彩艳而不俗,绣图清秀而有乡土风味。

    虎头枕传说

    传说1

    太昊陵之所以广泛流传布老虎且经久不衰,源于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在上古时代,由于“天塌地陷”,人间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为繁衍人类,二人就各自去寻找配偶。因遍寻无人,便以滚磨为媒。女娲羞于见兄,遂扮成老虎,以草帽遮面,与其兄成婚,使华夏民族衍续下来。所以,布老虎不是普 通意义上的装饰品、吉祥物和玩具,它反映了华夏子孙对人祖伏羲、女娲的怀念与敬仰,是早期人类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征。后来,女子结婚时头上要顶红盖头,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传说2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上长满了桃树,看管这片桃林的是兄弟俩,名叫神荼和郁垒,两人力大无比,技艺高强。为了管好这片桃林,兄弟俩驯服了山上的虎群,命令它们守卫着桃林。通过兄弟俩的辛勤劳动,桃树长得枝繁叶茂,眼看着就要迎来丰收的一年。桃子即将成熟的消息引来了一群恶鬼,它们冲上山来,企图用武力抢夺别人的劳动果实。兄弟俩指挥着群虎与群鬼拼杀在一起,哥哥用桃木棍将鬼击倒,弟弟用苇绳将鬼绑住。打翻一个,捆住一个;捆住一个,虎便吃掉一个!不一会儿就消灭了大部分的恶鬼,剩下的恶鬼见势不妙,狼狈逃去。战斗胜利了,神荼、郁垒的名字传遍了人间。后来世人便将神荼、郁垒尊为门神,老虎的名气也随之大振,成为百兽之王、恶鬼的克星。

    虎头玉枕

    玉枕的鉴别

    双虎头并联式三孔玉枕,长25cm,宽9.5cm,高9cm,重3611克。和田青玉琢制,细腻润泽,有褐色沁斑及绺纹,玉枕两端琢刻正视为浮雕虎头。虎目呈臣字形,双眉卷曲,双耳高高竖起,闭嘴,翘鼻,形象威武庄严,双虎身合并为一,中部等距离排列三个直径4.5cm的端正圆孔。底面平整,器形如一座凹式三孔桥梁。此器玉料温润,制作完美,造型新颖独特,写实生动,颇具匠心,包浆润泽,陈旧感强,具有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黄河流域风格,存世罕有,极为珍贵。

    虎头玉枕形成的文化因子

    双首、连体、三孔型玉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据考古资料,1979年辽宁凌源三官甸子村采集的一具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兽首三孔玉器”,器型整体如三孔桥,两侧端各浮雕一大耳兽首,底为平底。器中心并排三圆孔,此类器在红山文化出土中仅见两件。①1987年安徽含山凌家滩1号墓出土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双虎头玉璜”,器呈半瑗形。两端各以阴线琢刻一侧虎头,二虎身于中部合并为一。有人考证认定,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人纹中的兽面纹,就是以虎头为本摹作的。此器上的虎头具体真实,为迄今所知最早出现在玉器上具体写实的虎头形象。②又如辽宁凌源红山文化墓葬出土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双龙首玉璜”,器作弧变的璜形,两端各有一龙首。在红山文化玉器中已知仅出土此一件,且为迄今所知最早以双龙首为饰者。③再如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商代“圆雕玉虎”,形作一方头,张口露齿,双耳竖起,臣字目,背微凹,呈爬形状虎。④像这种双首、连体形的玉器进入商代已屡见不鲜。此“双虎头并联式三孔玉枕”仍保留着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某些文化特征。

    那么,为什么将玉枕作双首虎头形?先人们在与大自然争夺生存空间的抗争中,早就认识到虎为百兽之王,威猛无敌,并有镇慑妖邪之功力,《太平经》“多畏之者,名之为虎”(畏同威),《风俗通·第八》“画虎于门,冀以御凶也。虎者阳物,噬食鬼魅,亦能邪恶”。以虎形作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把玉琥列为礼玉“六器”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白琥礼西方”,是古人在祭祀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良渚文化时期,在玉琮、玉璧、玉璜等许多玉器中都采用了虎头形图案,此虎头形图案已成为良渚文化的一个特征。进入商周至汉代,以虎形为装饰纹饰的玉器有较多的出现,至唐宋更为盛行。正因为虎具“威猛无敌,有镇慑妖邪之力”,一直是中国人所喜爱的题材,以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关于虎头枕的应用传说兴于商纣王,《拾遗记》记载:魏明帝咸熙二年,捡宝库中得一玉虎头枕,帝赅古博闻,云:“汉诛梁冀得一玉虎头枕,云单池国所献,检其颔下,有篆书字,云是帝辛之枕,是殷时遗宝也”。虎为百兽之王,有辟邪作用。玉虎头饰于枕上,可得安枕无忧之祥。《唐书·五行志》:“韦后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虎豹同属,可为佐证。

    玉枕的医疗保健作用

    “天地之罡,日月之精,合乃成玉”。玉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很早就被古人所发现和利用。《神农本草》记载,玉石可“除中热,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玉石含有许多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如铁、锌、硒、铜、铬、钴、镍和锰等,长期与人皮肤接触,可进入人体补充不足,所以长期用玉可使人体各项生理机能获得平衡,有稳定精神和镇定情绪的作用。中国古代著名的长寿皇帝如武则天、康熙、乾隆等都对玉制品十分喜爱,久用玉床、玉枕,身不离玉。现代医学证明玉制品对头痛、头晕、失眠及神精衰弱、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长期使用如玉枕、玉佩、玉垫等制品还可减皱祛斑、补肾滋阴、增强记忆、充盈智力、平衡阴阳、疏脉活血,促进血液循环,气血舒通安和,祛病延年,给人带来舒适健康。

    虎头玉枕艺术欣赏

    此件“双虎头并联式三孔玉枕”为商代玉雕的杰出作品,是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把历史上神器与世俗文化相结合的最早典范,集中体现了“精”与“美”完美统一。精,乃材质、雕琢、抛光工艺之精;美,乃质色、造型、纹饰的艺术之美。

    “双虎头并联式三孔玉枕”的精与美,给人们强烈震撼力。其表现为:(1)、大块度使用贵重和田玉,经送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检测为纤维交织结构,折射率为1.60(点测),红外检测见和田玉特征吸收峰,鉴定结果为和田青玉。其重量更达3611克,这在高古玉器中不可多得。(2)、历经几千年在器形表面形成褐色沁斑,自然大方,陈旧感极强。(3)、玉枕长宽高及枕头弧度符合人体睡眠用枕的标准,具有非常舒适感觉。(4)、两虎头间相连三个孔,孔的位置等距离排列,就像一座三孔桥,既有器形的美感,又起到散热作用,还可减轻玉枕重量以方便使用。真可谓鬼斧神工,天人合一。(5)、虎头浮雕纹饰工艺精湛,具有商文化玉器的典雅风范。(6)、器形艺术创作表现出其超度的华丽与贵重,设计独具匠心,造型别致,结构科学、合理,线条流畅。据考证,此器当是帝王、权贵使用的玉器,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与收藏价值,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结合的典范。

    厦门的虎路和虎头山

    厦门的虎路和虎山

    在厦门,以“虎”命名的道路有十几条,如虎园路、虎仔山路、龙虎山路、虎屿路等。此外,一些自然实体,如虎仑山、龙虎山、虎溪、虎头礁、石虎礁等,也都以“虎”命名。一些名胜古迹也挂上了“虎”名,比如在市区虎园路南侧、玉屏山北面的虎溪岩。

    厦门还有一座水库,也以“虎”命名。该水库在灌口镇南2.5公里处,名为“虎空尾水库”。

    在自然实体中,以“虎”命名的地方,多因为其形状像虎。例如在思明区西部的“虎头山”,因山上的大石头形状像虎头而得名。位于湖里区东北部的大小两个“石虎礁”,则是因为礁石露出水面的面积较大,形状犹如水上的拦路虎,因而这样取名。

    一些带“虎”字的路名,则多为接近或者途经那些带“虎”字的自然实体。例如,“虎园路”就是因为靠近虎溪岩麓即原来的虎溪公园而得名。

    (张黎祯)

    虎头山

    同安区新民镇有一座“虎头山”,据说整座山的山形如同老虎的头部轮廓。虎头山后来名声大噪,与民国版《同安县志》中的一项记载有关:乾隆三年(1738年)9月,“虎头山山鸣两日夜,其声如雷。不数日,乡试榜发,邑中获隽者八人,副两人,邑之乡榜是科最盛。”

    文史工作者耿瀚解释说,虎头山山鸣,可能是地震,有人将它与虎啸联系起来。虎头山“叫”了两天两夜,之后几天,乡试发榜,整个同安县城(包括现在的岛内),有刘承业、杨国文等8人中了举人,2人中了副举,创造了古同安有史以来一次性中举人数最多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5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