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那加人

分布于印度那加邦的人

  • 中文名:那加人
  • 外文名:Nagas
  • 族群: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 分布地区:印度那加邦
  • 那加人介绍
    另有少数分布在缅甸。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个子小,肤色黄,前额宽。使用那加语,分多种方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特征

    那加人从外表看,那加人的体质比一般印度人健壮,皮肤呈黄色,他们酷爱运动。那加人包括安加米、杰卡桑伽、冒格、喀摩高曼、康尼亚克、霍塔、弗摩、连格马、桑格塔姆、西马、耶摩鸠格拉和杰里央加等部落,其人口约计40万。安加米人身材高大,西马人和杰里央加人则身材矮小。这些部落虽然语言各不相同,但他们通用阿萨姆语。大多数那加人居住在山区,房屋是用竹子建造的。康尼亚克人的居室很宽敞,尤其上层人物的住房显得更阔气,屋里隔着许多小房间,寝室、厨房、仓库样样具备。

    起源与历史

    那加人是印度一个古老的民族,约在13世纪由缅甸和中国迁徙到印度东北部。那加人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地理环境,造就了那加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建立一个独立的“大那加兰”国是他们长期以来追求的政治目标。他们之中的激进势力为此开展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从印度独立开始,那加人的分离主义运动1延续了将近60年,成为亚洲“持续时间最长、发展演变最为复杂”的分离主义运动之一。印度政府经过长期努力,于1997年和2001年分别与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简称NSCN)的两大武装派别NSCN(IM)和NSCN(K)实现了停火,但随后进行的政治谈判还没有达成最后成果。此外,这两支武装派别之间为争夺地区主导权展开激烈内斗,长期动乱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那加人问题是印度“东北难题”的核心之一,因为其他各邦的政治动荡都不同程度地与此有关。在长期的叛乱与反叛乱、动乱与治理的过程中,印度政府由于民族政策、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失误,导致那加人问题久拖不决。

    那加人何时定居于那加兰?这一问题至今尚难以回答。本来那加人无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无自己特有的文字。另据那加人民间故事称,早年他们向那加兰迁移时,其文字资料被洪水淹没殆尽,现今他们使用的则是罗马文字。据说,那加人的历史与阿霍马人联系密切。1215年,阿霍马人首领阿克巴率领部下向阿萨姆发起进攻,遭到那加人的顽强抵抗。阿霍马人对那加人进行惨无人道的镇压,不仅劫掠了无数的村庄,而且杀害了大批群众。苏克巴妄图使那加人丧失保卫自己家园的勇气,但他错打了算盘。当阿霍马人统治了阿萨姆时,却未能达到占领那加兰的目的。最后,阿霍马人被迫与那加人签订睦邻友好条约,规定阿霍马人将与那加兰毗邻的肥沃土地交付那加人使用,那加人则允许本族妇女与阿霍马人通婚。尽管如此,二者之间仍然发生各种纠纷,那加人盛行割下敌人头颅的习俗正是从那时开始的。

    那加人不畏强敌,英勇善战,把敌人的头颅割掉带回来才是真正的勇士。这样的战士在村中享有最高的威望,年轻貌美的姑娘争着与他们结婚。截止印度独立前夕,割掉敌人头颅的习俗在那加人中一直存在,但如今已不复见,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比如,有些村民将长期保存的敌人的头颅挂在自己的露台上;一些战士佩戴着用青铜制成的敌人头颅的徽章,这种徽章还往往挂在那加人的烟斗和小篓上,就连姑娘的衣服上有时也绣上这样的标志。

    1826年,英军占领了阿萨姆,那加人随即向周邻地区进行反击,战争中他们砍掉许多敌人的头颅,于是触怒了英军,双方展开了激战。英军似乎无意占领那加兰山区,只想并吞平原一带。可是那加人的行动迫使殖民军队改变了计划。1851年,他们先后10次镇压了那加人的暴动。后来,英军已经开始从那加兰撤退了,那加人军队又神出鬼没的进行了骚扰。于是,英军首先在位于那加兰边境地区的阿沙鲁设立防线。1866年英军战胜了安加米部落,1878年在科希马建立了统治中心。接着英军又逐渐战胜了其他那加人部落,并行使了统治权。不过,在与那加人交手时,英军确实遇到了不可想象的困难。1878年那加人便已打响解放科希马的战斗,他们将该城围困了11天,只因12天头上那加援军尚未及时从摩尼普尔赶到,英军才得以突围逃遁。最后,英军又重整旗鼓,完全控制了那加兰山区。

    当时英国殖民者在那加兰的统治方式有所不同,他们许诺不干涉那加人的内部事务。在广大农村,那加人能够自主地行使管理权,他们将传统的那加人管理方式与印度农村中的公社组织结构融为一体。有些那加部族甚至只限于执行本族首领的命令,康尼亚克人即使现在还保留着这种习惯,比如,他们将上等狩猎物和最好的土地献给上层人士。有时英国殖民政府也委派自己的代理人担任乡村首领,那加人与非那加人发生争执时,他们便进行干涉。总的来说,1881年后那加地区尚处于一种平静状态,但事实上那加人心中从未承认英国殖民者的统治,边境纠纷时而发生。至今还活着的那加人女族长卡亚卫茹曾号召人们奋起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因此她被囚禁,在狱中度过了大半生。

    英国殖民政府对那加人的统治采取两手政策,一是对暴乱者进行武力镇压,一是与顺和派友好相处。许多有经验的英国殖民政府官员被派驻那加人中,他们虚心学习当地语言,对那加人实行心理征服。表面上他们表现出一副关心群众疾苦的样子,实际上却对他们横征暴敛。

    与此同时,西方基督教牧师也蜂拥而至。1840年,马伊尔斯。勃朗森在这里发展了许多基督教徒,并开办了一些医院和学校。在此基础上,1873年拉拉尔克又出色地开展了工作。1894年,美国浸礼会基督教协会派员来到那加兰,他们除建立教会组织外,还发展卫生和教育医疗事业。显然,他们的到来正好符合英国人的愿望,但其中也有人出自对印度土著居民的同情。时值西方基督教正大力向世界各地传播,那加人乘机向外界打开了大门。尽管许多那加人皈依了基督教,但他们仍然遵守传统的宗教习俗。值得提及的是基督教的传播使那加人获得了好处—提高了识字率,学习了西方轻音乐和新潮服饰,兴建了欧美式教堂......最后西方基督教在那加兰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今,这里的教堂632座,教徒人数达8万。利用宗教统治那加人可谓当时英国殖民者的第三手政策。

    英国人对那加人的统治本来缺乏牢固的根基,但由于他们绞尽脑汁,玩弄各种政治手腕,尚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1918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科希马成立了“那加人俱乐部”,他们在此同那加上层分子共同商讨解决那加山区的行政管理问题。1829年,那加上层分子联名给西门协会写信,要求英国人单方面管理那加人,否则担心受平原地区印度土邦的盘剥。看来,在少数那加人眼中,白种人才是他们的救星。从此,那加人与印度土邦的矛盾越来越深,英国人借此机会将那加山区变成了独立王国。英国殖民政府派遣官员在这里行使管理权,并规定未经允许外地人不准进入那加兰。结果,英国人获益匪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加人表现的非常英勇,他们帮助英国人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同时也使本族人免受灾难。如今,在科希马还保留着战争的历史遗物—抵抗战士墓地。那里的墓碑上这样写道:“当你回家后,请告诉周围的人,为了明天,我们献出了今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盼望离开印度重返故乡,那加兰再次掀起民族独立的浪潮。1945年琼斯。鲍吉发起成立了那加山区土著人委员会,其任务是促进那加人的团结,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46年,该组织改名为“那加民族会议”,宣布对那加人进行传统的印度公社意识教育。但是,这一组织逐渐被一些煽动分子所控制,1947年6月,他们终于提出了独立要求,扬言英国人撤离后成立独立政府。此后,阿萨姆邦首席部长阿克巴尔。海德里先生开始与那加人对话,并宣布将那加山区划归阿萨姆管理。于是,那加人内部出现了分歧,许多人要求脱离印度,不承认宪法,不参加独立后的第一次选举。当时,阿萨姆其他土著人地区均成立了行政管理委员会,唯独那加山区按兵不动。1953-1956年,那加人又掀起了骚乱,1956年3月在少数人操纵下成立了那加人联合政府,并组织了军事行动,结果被印度军平息了。在广大那加群众的要求下,不久又成立了和平委员会,后来改名为“那加族人民会议”,1959年,该组织正式将那加山区定名为那加兰。自从印度政府批准成立那加兰邦以后,科希马、迪马普尔等地建立了一些工厂和学校,那加人正在为振兴本民族的经济和文化而努力。

    介绍

    无文字。信仰万物有灵,基督教也有一定影响。分五大支系,即安加米人、阿奥人、塞马人、伦马人和洛塔人。下面又分16个小支。大小各系自成一体,语言不通,互不交往。各支都有自己的居住地区和村落,由民主选举的长老会管理本村事务。通常用赌咒发誓的办法判断是非,裁决纠纷。社会发展不平衡,大都保留氏族组织,部分地区已有阶级分化。男女婚姻自由。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及杂粮,大部分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同时从事采集和渔猎。

    居住在印度东北部那加兰邦那加山区的部落群体,包括15个或更多的族源混杂、文化迥异、体质容貌均不相同的部落。数量繁多的那加诸语言是声调黏著语,属于藏缅语族。在每个语言区域中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其独特的方言。不同的那加群体用阿萨姆语通话,有时用英语或印地语。他们的小村子位于山坡,依山傍水易於防守。居民开垦小块坡地,种植稻谷,有些较先进的部落耕种梯田。那加渔民以使用麻醉剂捕鱼著称。为了应付那加诸部落的民族主义政治情绪,印度政府於1961年建立那加兰邦。

    属于藏缅语族的那加人在古代印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公元前印度便流行关于这一民族是由两兄弟创造的传说。“那加”一词的梵文含义是蛇、山等等,因此有人认为这一民族的祖先崇拜是蛇神,其实从居住在那加兰山地的现代那加人那里已很难找到这种宗教信仰的蛛丝马迹。像其他印度土著人一样,那加人也崇尚湿婆,其原始宗教信仰几与印度性力派相同。除此之外,那加人还是万物有灵论者,并笃守“祭祀万能”的信条。毫无疑问,那加与印度其他民族的联系由来已久,至今阿萨姆平原流行祭祀多种神的习俗既与那加族相同。

    习俗

    按照古时的规定,那加儿童成年时都要加入“莫隆加”(Moronga,又称男子宫),男孩和女孩分别住在自己的莫隆加里。他们在这里接受各种教育,如学习文化、农作物栽培、音乐舞蹈以及宗教知识等等,但是现在这一组织多数已经解散了。还曾记得,数个世纪以来莫隆加主要是训练那加人士兵的,一些莫隆加遗址的墙壁上至今还挂着那加战士俘虏来的敌人的骷髅,说明那时这里不知造就多少那加勇士。那加人擅长木工手艺,他们用各种木料制造小巧玲珑的玩具和徽章,尤其是制成的敌人头颅的徽章至今还挂在那加士兵的脖颈上。那加妇女编织的羊毛床单相当漂亮,每个部族生产的床单样式不尽相同,颜色区别也很明显,安加米人的床单是黑色的,缀以红线条;西马人的床单是红色的,缀以黑色或绿色的线条;阿奥人的床单则是红色、黑色或蓝色的。因此,不同的那加部族不仅从其语言上可以判断出来,而且床单的颜色也能提供准确的证据。

    那加人的主食是大米,他们是种植水稻的能手,并用大米酿造一种叫做“鸠”的低度酒。他们在饮食上无过多禁忌,各种动物肉均可食用。狩猎是他们的癖好,但同该地区的其他土著人一样,他们并不伤害老虎,一旦误伤了老虎,便要以一种特别的祭祀赎罪。某些部落的男女常年只穿一条三角裤,或者身披一块家织布。个别妇女甚至一丝不挂,就跟男人一般。佩戴项链和象牙饰物是那加人的习惯。妇女一般留长发,只有安加米部落妇女才将头发剪短,但结婚后照样又留长了。那加男子比妇女的社会地位高,娶妻时无须给对方过多的财礼。离婚的事例屡见不鲜,不过婚后妻子要绝对忠于丈夫,否则即要受到惩罚,其中被逼而亡者甚多。妻子一般都是丈夫的贤内助。那加人性情豪爽,能歌善舞,跳舞时总是挥动长矛和梭镖。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9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