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兴化人

福建以兴化语为母语的族群

  • 中文名:兴化人
  • 人口:大约500万
  • 语系:闽南语和闽东语之间
  • 时代:宋代
  • 来源于:在莆田、仙游地区设立的兴化军
  • 别称:莆仙人
  • 兴化人介绍
    兴化人,也称莆仙人,是中国福建东部沿海的一个以兴化语为母语的族群,是汉族闽民系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福建的莆田地区(包括莆田和仙游)以及邻近的福州地区的福清、永泰部分地区,随着近代兴化人的海外移民,他们也分散到了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总人口大约500万。另有广东东部的潮汕人先祖多数来自古莆田县。

    基本介绍

    “兴化”的名字来源于宋代在莆田、仙游地区设立的兴化军,“兴化”作为行政区名一直沿用到明清,称为兴化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设立莆田地区,管辖莆田、仙游两地,于是“莆仙”的名字也随之产生。他们的语言兴化语在音韵特点上介于闽南语和闽东语之间。兴化地区流传着莆仙戏的古老剧种。莆仙戏,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据史料记载和调查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的表演动作受杂剧和民间傀儡戏影响。行当脚色承袭南戏规制,有生、旦、贴生、则旦、靓妆(净)、末、丑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莆仙戏的音乐曲牌有一千多个。唱腔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莆仙戏的声腔主要是“兴化腔”,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莆仙戏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莆仙戏比较著名的剧目有《琴挑》、《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莆仙戏的著名剧作家有陈仁鉴、柯如宽、江幼宋等。历史上,兴化人重视文教,科举相当发达,民风较为文雅而保守。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9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