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乌什、阿克苏、莎东、英吉沙、塔什库尔干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新中国成立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有的地区也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的形式和内容十分丰富。柯尔克孜族民歌浩如烟海,民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容易抒发感情。一般都有曲有词,可独唱合唱。历代传唱的民歌都是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和特殊风格的文学佳作。
柯尔克孜族民歌按内容分类,有反抗歌、劳动歌、习俗歌、情新和新民歌等。习俗歌中又分为摇篮歌、游戏歌、劝嫁歌、结婚歌、离别歌、迎客歌、哭丧歌等多种。民间诗歌都是格律诗,押脚韵。《打场歌》、《守圈歌》、《牧工怨歌》、《姑丽逊怨歌》等是古老传统民歌中的名篇,神话有反映宇宙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内容,多带有宗教色彩。
柯尔克孜族的音乐分为两类:一是有歌词的配曲;一是没有歌词的演奏曲。史诗、叙事诗、民歌等一般都有配曲。配曲是表现歌词内容的,内容变化,配曲亦随着变化。如《玛纳斯》的配曲,演唱到英雄玛纳斯出生时,配曲曲调则类似摇篮曲;演唱到玛纳斯出征打仗时,配曲曲调则奔放、豪迈;演唱到玛纳斯负伤死亡时,配曲曲调则十分悲伤。其他民歌的配曲,亦根据歌词的不同而各有其特色。一般说来,除哭歌、怨歌、死讯歌和送葬歌的配曲而外,其他配曲都是明朗的、爽快的、优美的、细腻的。?柯尔克孜族无歌词的演奏乐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有《库巴尔汗》、《喀热孜曲》、《胜格热玛》、《布托依》、《凯尔别孜》、《猎人曲》、《喀帕尔图》、《哲提库尔》(七个奴仆)、《加孜加依克》、《狮子和布谷鸟》、《卓鲁阿依热克》、《黑骏马》等。小曲则有《阔兀孜巴什》、《绰克奥依》、《赛凯特巴依》、《考姆祖木》、《勃托木》、《黑眼珠》、《凯尔麦套》、《喀奇肯》等。《库巴尔汗》由几十个乐章组成,规模很是宏伟。大曲小曲所描绘的有农民、牧民、手工工人的劳动生产,有本民族的历史和风土民情,有英雄人物的英雄业绩,有家乡的山峦、河流、草原,有民族间的友爱,也有人民群众反抗本族巴依等剥削阶级及外来侵略者的斗争。大曲《喀帕尔图》所描述的就是蒙古成吉思汗对柯尔克孜族的掠夺和柯尔克孜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哲提库尔》所描述的就是柯尔克孜人民反抗本族剥削阶级的斗争的。小曲《喀奇肯》(逃亡者)所表现的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横征暴敛,强行征兵,柯尔克孜族人民举行武装反抗,失败后大批迁来中国,后又遭到新疆军阀杨增新的暴政,流离失所等一系列的悲状情景。?柯尔克孜族的音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歌词的演奏曲,一般在节奏上都比较自由,具有开阔悠长的特点。
柯尔克孜族的史诗民歌《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著名传记性史诗。是一部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具有很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它早在很长的年代里,由“玛纳斯奇”(专门演唱史词的民间歌手),广泛吸收民间文艺创作成就与歌唱艺术相结合的集体创作,用20多种曲调演唱,这部史诗至今仍广泛流传在民间。全诗共分为八部,长达20多万行,主要是通过玛纳斯之孙八代的活动和遭遇,叙述了古代柯尔克孜族抗击侵略,争取自由的毫不屈服的顽强精神,以及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玛纳斯》在语言艺术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形式是格律诗,押脚韵,也有兼押头韵、腰韵的。每行多由七或八个音节组成,该诗已初步整理,并译成汉文。第一部《玛纳斯》,第二部《赛麦台依》;第三部《赛依台克》;第四部《凯耐尼木》;第五部《赛依特》,第六部《阿勒斯巴哈 别克巴恰》;第七部《索木中莱克》;第八部《奇格台依》。《玛纳斯》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一部研究柯尔克孜族语言、历史、民俗、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巨著。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8日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