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派是继老谭派之后的京剧生行最主要的流派,其主要剧目也基本都出自老谭派,余派之后的各派也都从余派身上汲取营养,而对老生各派进行寻脉也基本都能追到老谭派身上,因此余派剧目和其他各派剧目大部分属于共享的性质,余派单演的流派戏似乎没有。
另外,其他各派单演的戏基本都是各流派创始人的新编戏,而余叔岩似乎没有上演过新编戏。
余派唱腔,多方面体现着中国戏曲传统的精神法则和审美理想,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著称于世。醇厚的韵味和典雅的风格是余派的主要特色。
余派演唱艺术形成于20年代,对于30年代以来出现的各个老生流派有巨大影。醇厚的韵味和典雅的风格是余派艺术的主要特色。
余叔岩靠刻苦锻炼,克服了音量小,中气弱的弱点,使嗓音醇甜峭劲,清冽爽脆而无一毫凝滞又结合出色的气息运用技巧,特别是提气的方法,做到高音清越,低音苍劲,立音峭拔,脑后音雄浑,擞音圆润,颤音摇曳多姿,最大限度地获得了用嗓的自由。
在唱腔和唱法方面,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对谭鑫培的唱腔加以选择和调整,化谭的浑厚古朴为清刚细腻,寓儒雅于苍劲,于英武中蕴涵深沉隽秀的书卷气,对于所扮演的人物有极好的表现能力,尤擅演唱苍凉悲壮的剧目。
余派名唱如《搜孤救孤》中“白虎大堂领了命”的二黄导板接回龙腔,完全提起来唱且唱腔斩截简净,无刻意装点之处,而程婴紧张焦急及愤恨、痛惜的复杂感情自然流露。《王佐断臂》中的回龙腔也用提着唱的方法,却没有急迫的成分而显得含蓄从容。
《战太平》“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等唱段则英气勃勃,表达了为大将者义无反顾的决心。他对于大、小腔的尾音均多做上扬的处理,唱腔中多用软擞,声清越而空灵,所用的闪、垛均极自然,不显雕琢痕迹,这些润腔的技巧都是余派特有的。
《战樊城》、《长亭会》、《摘缨会》、《黄金台》、《太平桥》、《上天台》、《捉放宿店》、《击鼓骂曹》、《阳平关》、《连营寨》、《空城计》、《战宛城》、《南阳关》、《武家坡》、《汾河湾》、《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鱼杀家》、《御碑亭》、《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等。
杨宝忠、吴彦衡、王少楼、谭富英、李少春、孟小冬等,其中除吴彦衡改演武生外,艺业皆工稳,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成就最高者为孟小冬,行腔吐字、举手投足,均能酷肖且形神俱备,于规矩中显出功力,有清醇雅淡的韵味。其《搜孤救孤》、《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捉放曹》、《奇冤报》、《洪羊洞》、《法门寺》、《黄金台》、《御碑亭》、《武家坡》等剧皆出色。
谭富英以谭派嗓音唱余腔,游刃有余,唱工戏质朴纯正,淋漓酣畅,其快板之脆、劲、疾,最为出色。靠把戏更佳。唯做工不尚细腻。至晚年风格有较大变化。能戏有《奇冤报》、《碰碑》、《珠帘寨》、《四郎探母》、《定军山》、《战太平》、《南阳关》等。杨宝忠早期学余较为全面,改业琴师后乃辅助杨宝森在学余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流派。李少春艺兼文武,唱做皆精,戏路宽博,且有许多独特的创造。
青年时期摹习余派艺术颇有心得,《战太平》、《洗浮山》、《定军山》、《阳平关》、《击鼓骂曹》、《八大锤》、《打鱼杀家》等剧都能体现余派风格。中年以后兼取马(连良)派、麒(麟童)派的演唱特点;在创造人物方面有所突破,又排演大量新戏,如《云罗山》、《响马传》,并较早演现代戏《白毛女》、《红灯记》等,唱、念、做均有新意。此外,私淑余派艺术者遍及南北。南方如张文涓,北方如祝荫亭、奚啸伯等。票友宗余者更多,如张伯驹,李适可、刘曾复、王端璞、赵贯一等均有较深造诣。
余叔岩,名第棋,出生于1890年,湖北罗田人。余叔岩为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
少年时即以“小小余三胜”艺名在天津演出《捉放曹》等戏,初露头角。后因病和倒仓回京,得其岳父陈德霖之助,向钱金福、王长林等学把子和武功,由姚增禄授其昆曲戏《石秀探庄》等。同时向陈彦衡、爱新觉罗·溥侗(红豆馆主)、王君直等人学谭派唱腔。
之后,他加入“春阳友会”,与樊棣生、世哲生、铁林甫等切磋技艺。后拜谭鑫培为师,谭授其《太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每逢谭鑫培演出,他必随赴戏园观摩。凡与谭氏合作过的鼓师、琴师乃至检场人、龙套,他都一一虚心请教,技艺大进。1916年嗓音恢复后,他入梅兰芳班社重新登台献艺。
1917年谭鑫培辞世后,他开始自己挑班,演出《打棍出箱》、《战太平》、《空城计〉、《乌盆记》、《桑园寄子》、《击鼓骂曹》等戏,贯通谭派精髓和神韵,并且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余叔岩精研音律,对于“三级韵”的规律运用纯熟。他的演唱讲究字音声韵,润腔多用“擞音”,嗓音略带沙音,行腔刚柔相济,韵味醇厚,意境深远。《搜孤救孤》、《战樊城》、《鱼肠剑》、《洪羊洞》、《珠帘寨》、《打侄上坟》、《沙桥饯别〉、《战太平》、《空城计》等戏中的唱段,被视为经典流传久远。
他的念白五音四声准确得当,注意语气和节奏;善用虚词,传神而有个性,于端重大方中显出洒脱优美。其做工、身段洗炼精美,着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盗宗卷》等剧中的表演均不逊于谭鑫培。
他的武功根底厚实,早期曾大量上演武生戏,故靠把戏如《战太平》、《南阳关》、《宁武关》、《镇潭州》、《定军山》、《战宛城》等都很精采,开打、亮相等功夫独到,技艺高超而决不卖弄,堪为后学者的范例。
他的剧目,唱、做、念、打甚至扮相都完全继承谭鑫培,但处处又都有新意,有自己的特色,并不靠另起炉灶重新设计表演,创造新腔。然而确实又较谭派有很大的变化,这反而有更大的难度,在20世纪30年代继谭派之后,余派在京剧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1]王珮瑜追忆谭元寿:老先生就是无私地爱护我们年轻人.今日头条. [2021-4-26].
[2]“余派”秦腔艺术薪火相传.今日头条. [2021-4-26].
[3]名家赏戏在线⑮|范以程:好演员开唱,一两秒钟就能抓住观众.今日头条. [2021-4-26].
[4]曲终人未散:民国梨园那些角儿.今日头条. [2021-4-26].
余紫云
父亲
余三胜
祖父
钱金福
老师
钱金福
师父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8日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