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林则徐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林则徐墓
  • 所属地区:福州
  • 类别:名胜古迹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北郊马鞍山村金狮山麓
  • 票价:免费
  • 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理位置:福州市省军区内
  • 林则徐墓介绍
    林则徐墓位于福州市省军区内的交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面对五凤山。墓地平面呈如意形,采用三合土夯筑,共有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封土隆起,形状酷似覆釜。墓地封土后,护坡正中央饰有一个直径为0.82米的圆形“寿”字。在封土前,竖立了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米的墓碑,其中一面刻有御赐祭文,另一面刻有御赐碑文。墓地正中的供案桌上立着一块长方形石碑牌,上面镌刻着56个楷书字,采用传统的书写形式,读时先从中间行开始,然后向右行,接着向左行,再回到右边读,以此类推。墓地两侧的墓柱也是用三合土制成,上面刻有“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圭节卧牛眠”的字样。封土前的墓屏上镌刻着“风清华表翔元鹤,云护佳城阖玉鱼”。第一层墓埕两旁还有一对雄狮子,采用三合土塑造,雄狮戏球,雌狮携子。林则徐墓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实行封闭式保护,暂不对外开放。

    详细介绍

    碑文

    碑牌上所列官衔都是林则徐的,按当时“父以子贵”的规例,做父亲的死后也可以享用。供案左右的转角柱上镌有对联:“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碑面阴刻:“皇清诰封资政大夫、两淮盐政、前江苏按察使晹谷林公、配陈夫人,男少穆公、妇郑夫人,出继男雨人公、妇李孺人寿域。道光丙戌年仲夏吉旦立。”楷书,直下11行(读序自中、左、右),字径12厘米。

    碑文中的“晹谷林公”为林则徐父林宾日(1749~1827年);“陈夫人”为林则徐母陈帙(1759~1824年);“少穆公”即林则徐,“郑夫人”为林则徐妻郑淑卿(1789~1847年);“雨人公”为林则徐弟林霈霖,“李孺人”为霈霖妻李氏。此墓系清道光六年(1826年),林则徐因母丧守制,为其父母营造的,林则徐逝世后附葬于此。

    建筑特点

    两侧竖立一对青石碑,左为《御赐祭文》,右为《御赐碑文》,高2.6米,宽1.10米。第二层墓埕正中立一堵三合土横屏,上刻:“五凤来翔”楷书,字高0.59米,宽0.46米。

    林则徐墓为咸丰元年(1851)朝廷派官致祭时所立。196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重修,并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又扩展墓园,前砌护坡,后植松竹。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目前林则徐墓实行封闭式保护,暂不对外开放。

    墓主简介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又字元抚,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以严禁鸦片、坚决抵抗英军侵略闻名于世。林则徐为唐朝 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籍贯福建侯官。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历经事迹

    林则徐于道光二十年(1840)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东街(今福州市鼓楼区中山路)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7月18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