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泰陵

西夏景宗李元昊陵寝

  • 中文名:泰陵
  • 别名:西夏王陵3号陵
  • 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 泰陵介绍
    西夏泰陵,考古调查称西夏王陵3号陵。位于西夏博物馆西南,俗称“昊王坟”,是旅游者经常参观的一座王陵。茔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虽遭破坏,但仍是整个陵区中规模最大的西夏帝王陵墓。

    整体布局

    泰陵是整个陵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历经千年,地面建筑虽遭严重破坏,但陵园的阙台、陵台基本完好,陵城神墙、门阙、角台大部尚好,布局清晰可辨。

    主要景点

    阙台

    阙台:位于陵园南端,于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东西相距离20米,由黄土筑成。阙台正方形,边长8米,高7米,上部内收,顶部有一小台基,其上散有残砖瓦,推测为原有建筑。阙台是低龄区别于陪葬墓的特征之一。

    碑亭

    碑亭:位于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阙台北34米,东西两碑亭相距80米。1987年考古工作者正是发掘东碑亭,台基呈圆角方形,四壁呈三级台阶式。台基地边长21.5米,顶边长15.5米,高2.35米。四壁台阶以绳纹砖包砌,石灰勾缝,局部砖尚存。有三个人像碑座出土(应为四座,存三毁一);还出土有西夏文残碑360块,残片文字最多的仅5字;还有瓷、铜、铁碎片及泥塑残块等。

    月城

    月城:位于碑亭北,呈东西长方形,东西距120米,南北距52米,墙基宽约2米,高0.7米,占地约10亩,北与陵城南墙相贴。城如月牙露出,故名月城。月城南墙正中有门,石道两侧有石像生基址。

    陵城:四面城墙(俗称神墙)环绕,呈南北长方形,南北向距180米,东西相距160米。城墙墙基宽3米,用黄土分段夯筑,各段基如须弥座状,故又称须弥座式神墙。陵城四周城墙正中辟门为门阙,门址宽约12米,每个门阙由三个圆锥形夯土基座组成,从地面散布的瓦片、脊饰残件推测,曾建有门楼。城墙四角各有角台,角台有砖瓦残存。在南神门内约25米偏西处,有一用黄土垫实的台基,直径20米,高0.7米,其上建筑无存,周围地面残存大量青砖灰瓦及琉璃构件,此为献殿。

    陵台

    陵台:陵园北高矗立约20米的一个塔状凌锥形夯土台,用黄土密实夯筑而成,八面七级,夯土台有椽洞。陵台周围地面散有大量瓦片、瓦当、滴水等建筑物残块。献殿与陵台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形似鱼脊的用砂石填成的墓道封土。墓道长50米,北端为一盗坑,直径20米,深约5米。

    墓主生平

    陵主李元昊,小字嵬理,后改姓嵬名氏,更名曩霄,自称“兀卒”(意天子)。性雄毅,多大略,晓“浮图佛学,通蕃汉文”。宋天圣六年(1028年),率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夺取甘州(今甘肃张掖——)。24岁被立为太子。宋明道元年(1032年),父死袭位,去唐、宋朝廷所赐“李”、“赵”姓,号“嵬名氏”。称帝,立年号,更衣冠,立官制,制礼仪,建蕃学,置十二监军司,又命大臣野利任荣创制文字(西夏文)。宋宝元元年(1038年),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国号大夏,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年号天授礼法延祚。宋康定元年(1040年)、宋庆利元年(1041年)及二年,大举攻宋,与宋军分别战于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西)和定川寨(今宁夏固原中和乡),皆获胜。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与宋议和,并称臣于宋。宋册封其为夏国王。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 年),因夺子宁令哥妻,在没藏讹庞唆使下,被宁令哥刺死。在位17年。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墓号泰陵。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4日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