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联珠纹

盛行于隋唐时期的纹样

  • 别名:联珠、圈带纹
  • 联珠纹介绍
    联珠纹是隋唐时期曾盛行的丝织纹样的一种流派。联珠纹由一个个的小圆珠组成,圆珠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用以包围主题纹样,成为联珠圈。这是联珠纹的典型,从6世纪中叶直到7世纪80年代,是中国最重要的装饰题材。

    源头

    魏晋南北朝丝绸以至工艺美术装饰的重要变化是联珠纹的出现、植物题材的增多和纹样的写实,这集中表现在6世纪以来的南北朝后期。

    联珠纹,尽管在更早的时代,中国已有联珠纹,但它们没有形成一种简单的几何体,联珠可能自发地出现在任何年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因此,丝绸联珠纹的中国源头实在无法判断。

    联珠纹在中国流行的时代,西方文明风靡,在那时同中国交流的国家较多的西方文明大国里,最重要的是萨珊波斯(224-651年,在今伊朗),而联珠纹特别是联珠圈纹是其艺术的重要题材。同时,初唐联珠圈内的主纹往往有萨珊国教——袄教的含义。因此,中国的联珠纹特别是联珠圈也应当传自萨珊波斯。此时期联珠圈内的主纹也往往“洋”风扑面,如中国不产的狮子、少见的大象、着短窄胡装的人物、作隆准的胡相【图1·1】经常出现,而丝路行旅的图像也一再出现,甚至索性表现西方的神像。这些都是为初唐“洋”风扑面的联珠纹锦的涌现做铺垫。同时,也是联珠纹传自异域的证明。

    盛行

    联珠纹在中国的盛行于隋唐时期。

    唐前期,最引人注目的装饰图案组合是联珠纹,联珠圈内的主题纹样依旧很“洋”,如肩生双翅的翼马、暴露獠牙的野猪头【图1·2】等,它们在萨珊波斯都有特定的宗教含义,又有一些纹样如鸾鸟、花角鹿、野山羊等也有明确的异域文化背景。

    隋唐时代,在直径较大的联珠圈里,内置的纹样主要是禽兽和狩猎等人事活动,其构图方式有单独和对称两种。前者是萨珊联珠文锦的传统,品类不多,织造水平较低,应产在中国的西北及其以西的地区。对称纹样的文化来源稍复杂,中国的因素固然不少,经粟特中介的拜占庭因素也不容忽视,其题材极丰富,精美的联珠圈纹锦均属此类。它们起码大多是中国内地的产品,官府作坊聚集的长安、洛阳、扬州都是可能的产地,而益州最有可能。

    在隋唐五代的丝绸图案设计家里,唐初的窦师伦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字希言,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师纶生性“巧绝”,起初,在李世民的秦王府里任职,爵封陵阳公,又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设计出的瑞锦、宫绫图案“章彩奇丽”,题材有“对稚、斗羊、翔风、游麟”等,被称为“陵阳公样”,至少流传到9世纪中叶(《历代名画记》卷10)。唐前期,对称纹样的联珠圈锦风靡,它们采用的应当就是陵阳公样。

    演进

    唐人对联珠圈纹的改造应不晚于8世纪。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墓 出土的丝绸丰富,那里的一片联珠对龙纹绫带有“景云元年”(710年)的题记,它虽然也装饰联珠圈,但联珠圈已改成为双层,外圈还变成小圆环。日本奈良正仓院的两种锦透露了略晚的信息,在联珠狩猎纹锦上,双层联珠圈又改易为内层联珠,外层卷草。在卷草凤纹锦上,西方情调的联珠圈已为中国风格的卷草取代。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7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