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腓力斯丁人

地中海东南沿岸的非闪族民族

  • 中文名:腓力斯丁人
  • 外文名:Philistines
  • 属于:地中海东南沿岸的古代居民
  • 消失:公元前5世纪
  • 官方语言:印欧语
  • 腓力斯丁人介绍
    腓力斯丁人是一个非闪族的民族,因与周围闪族民族的混合而日渐消亡。随着民族的消亡,PHILISTIA这个真正的地名也不大通用了,但是腓力斯丁人的名称的另一个希腊拉丁语转写形式巴勒斯坦(Palestine)却逐渐得势,而且转而一变,成为地名,代替PHILISTIA沿用下来,直到今天。

    海上民族

    腓力斯丁人是居住在地中海东南沿岸的古代居民,被称为“海上民族”。公元前12世纪在巴勒斯坦南部沿海一带建立加沙、阿什杜德等小城。据《圣经·旧约》所载,曾与以色列人长期作战,前10世纪终被打败。

    从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起,在南起埃及、北至希腊半岛、东抵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西达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的地中海东部广大地区内,出现了许多古代文化中心迅速衰落以至灭亡的现象。

    尼罗河畔的埃及新王国曾经显赫一时,此时其声威也一落千丈;强大无比的赫梯王国在整个两河流域所向披靡,此时也盛极而衰、最终灭亡;在地中海的亚洲沿岸以及希腊半岛和爱琴海诸岛灿烂的迈锡尼文明也突然被毁灭。

    研究证明,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的入侵。古代希腊人称腓力斯丁人的居住地为巴勒斯坦,意即腓力斯丁人的国家,这就是巴勒斯坦地名的由来。古代巴勒斯坦的地理范围是在埃及和叙利亚沙漠之间,西邻地中海的广大地区,因此腓力斯丁人的最初的居住范围大约在古代小亚一带。

    腓力斯丁人之所以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主要原因便在于他们已广泛使用铁。而铁在公元前13世纪时还是十分珍贵和稀少的。在腓力斯丁人的墓葬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铁器,其中也包括铁制的武器。在《圣经》中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述。

    有人认为腓力斯丁人就是以希腊人为主而形成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古代希腊人自称达那俄斯人,又名亚该亚人。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亚该亚人联合加里亚人、西里西亚人、条克里人等部落,由海上大肆入侵埃及,后来他们分散于地中海诸岛和沿岸之间。

    埃及文献曾经把进攻他们的腓力斯丁人称作“北部丘陵诸国”的西部亚洲人。后来有人考证认为,在古埃及文献中出现的海上民族,是古代世界许多不同部落集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总称,每个部落集团的活动范围和规模都相当小,在古埃及所见的腓力斯丁人乃是他们活动的尾声。

    诸如希腊半岛的美塞尼亚、克里特等等,还有一些则来自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

    “海上民族”是一个众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只是数世纪中在地中海东部已经存在的特有的海盗活动和小国间战争的继续。西西里人、撒丁人、腓利斯人、色雷斯人也曾是海上民族的一部分。而后来活跃于世界古代历史舞台上的雅典人、吕底亚人、腓尼基人、以色列人、阿拉美亚人、罗马人等是海上民族各部落集团因迁移而相互融合后产生的新部落集团。

    传说故事

    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岸边,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道。这里最早的居民是迦南人,之后又来了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巴勒斯坦”地名的原意就是“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以色列人把巴勒斯坦称为“流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公元前1025年左右,他们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第一个希伯来人的王国。为了能在巴勒斯坦站稳脚跟,以色列人必须同腓力斯人战斗。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000年的某一天。在巴勒斯坦的一个山谷地带,腓力斯丁人与以色列人两军对峙。以色列人的首领名叫扫罗。

    这时,从腓力斯丁人军营中走出来一个大汉,名叫歌利亚。只见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头戴铜盔,身披铠甲,肩扛铜矛。歌利亚大步走上来,对着以色列军队立定高声叫道:“你们这些扫罗的奴才,不是要打腓力斯丁人吗?我就是腓力斯丁人啊,你们怎么不来打呀?要是好汉的话,快点派个人来与我战斗。如果他敢与我战斗,把我杀死,我们就做你们的仆人。如果我胜了他,你们就做我们的奴隶,服侍我们。”

    歌利亚喊了一阵子,对方没有一个人出来,他又叫道“你们赶快叫一个人出来,与我战斗,否则就是胆小鬼!”

    就这样,歌利亚天天出来叫骂,骂得以色列人个个胆战心惊。扫罗手下无一将士敢出来迎战歌利亚。

    正在此时,扫罗军营来了一个年轻人,他叫大卫,是来给他的当战士的哥哥们送食品的。大卫是个牧童,长得眉清目秀,又聪明过人。他见过三个哥哥后,听到军营外面有人在高声叫骂,问清了缘由,便愤愤不平地要去迎战歌利亚。扫罗王知道了,就把大卫叫到面前。大卫对扫罗说:“我们何必怕那腓力斯丁人呢,我们应该和他去战斗!”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扫罗对大卫说,“你可不能和腓力斯丁人战斗。你太年轻,而那歌利亚从小就是战士,他武功高强,力大无比。”

    “我可不怕他,”大卫对扫罗说,“我在放羊时,有次来了一只狮子,从羊群中叼走了一只羊羔,我就跑去追赶它、击打它,从它口中救出羊羔。”

    “你这么小就敢斗狮子?”扫罗问他,“狮子不咬你吗?”

    “咬我?”大卫继续说,“那我就揪住它的胡子把它打死。我曾经一人赤手空拳打死过狮子,打死过熊。那非力斯人再敢来对阵叫骂,我一定叫他与狮子和熊一样!”

    听见这样的豪言壮语,扫罗动了心。他对大卫说:“好吧,你可以出去战斗,愿上帝与你同在!”

    扫罗王把自己的铜盔给大卫戴上,把自己的铠甲给他披挂整齐。大卫觉得这些装备太笨重了,妨碍他走路,他又脱了盔甲,仍旧穿上他的牧羊服。

    大卫到溪水中捡了五块鹅卵石,装在口袋里,手里拿着牧羊杖和甩石鞭,然后从以色列军营中走下山谷,一步一步走近正在叫骂着的腓力斯丁人。

    那腓力斯丁人也向着大卫走过来。歌利亚看见大卫满脸稚气、细皮嫩肉的样子,不过是个放羊娃,哪把他放在眼里。

    两个人在两军阵前的山谷中,面对面地立定了。歌利亚对大卫说:“放羊娃娃,你拿着棍子到我这里来,难道我是狗吗?是不是以色列人都死绝了,叫一个娃娃出来迎战!”

    大卫对歌利亚说:“你来攻击我,是靠刀枪和铜戟;我攻击你,是靠着我们的上帝耶和华。”

    歌利亚迈着大步走过来。大卫也快步向他跑去,一边跑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鹅卵石,搭在甩石鞭上。只见大卫用力一甩,“哧溜”一声,像一道流星,那鹅卵石飞了出去,正中歌利亚的前额!歌利亚大叫一声,扑倒在地。腓力斯丁人全都惊呆了,谁也不敢上前。大卫手里没有刀,他就踏在歌利亚身上,从歌利亚腰间的刀鞘中拔出刀,割下他的头,把头提在手里。

    看见讨战叫骂的勇士死了,腓力斯丁人顿时溃散了。扫罗率领以色列人呐喊着,追杀过去,一鼓作气攻下了腓力斯丁人的几个城池,被杀的非力斯人成千上万。

    当扫罗、大卫和以色列战士从战场上凯旋时,以色列妇女从城里出来,欢天喜地,唱歌跳舞,迎接扫罗王和杀敌英雄大卫。妇女们同声歌唱:扫罗杀敌千千!大卫杀敌万万!

    后来,扫罗王继续征战腓力斯丁人,他和三个儿子都战死沙场。扫罗死后,以色列的十二个部落开会,部落长老一致同意把王冠给大卫戴上。大卫登基时,年仅三十岁。他决心继承扫罗的事业,把腓力斯丁人赶出巴勒斯坦。

    源于何处之谜

    从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起,在南起埃及、北至希腊半岛、东抵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西达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的地中海东部广大地区,出现了许多古代文化中心迅速衰落以至灭亡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众多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作过不少的发掘和探索,提出了种种推测和许多假说。有些学者把这一现象归因于“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的入侵。那么,腓力斯丁人究竟何许人也?他们来自何方?他们为什么有如此威力?

    古代希腊人称腓力斯丁人(Philistine)的居住地为巴勒斯坦,意即腓力斯丁人的国家,这就是巴勒斯坦地名的由来。显而易见,腓力斯丁人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和希伯来文明密不可分。

    希伯来人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令人因惑不解的问题。公元前14世纪,摩西率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进入西奈半岛。在征服巴勒斯坦即迦南地区的过程中,希伯来人遇上了一支新的和更加可怕的敌人——从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进入巴勒斯坦的腓力斯丁人。腓力斯丁人比希伯来人更为强大有力,他们迅速扩充地盘,迫使希伯来人放弃许多已经到手的土地,并把加沙、阿什克伦、阿什杜德、以革伦和加特这座城市结成联盟,以便防守自己居住的地区。腓力斯丁人住在最富饶的地区,并拥有可观的财产,掌握了赫梯人炼铁和制造武器的秘方,他们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其士兵的装备也很精良,战斗力极强。他们还常对以色列人施加压力并强占其土地,以色列各部落被迫采取共同行动,因此,以色列组成为一个民族与其说是取决于内部的变革,不如说是由于外部的压力更确切一些,是由于腓力斯丁人的威胁,希伯来人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抵御这一威胁。公元前1025年,希伯来君主国建立,首任新王扫罗首先把全部精力投入反击腓力斯丁人的斗争。继任君王大卫则将腓力斯丁人赶出了巴勒斯坦地区,使腓力斯丁人的地盘缩小到南方狭窄的沿海地带。

    腓力斯丁人究竟源自何处?他们是哪些人组成的?他们与犹太人的历史发展有何关系?这些问题一直是古代文化史中的难解之谜。现代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和菲利普·李·拉尔夫认为,腓力斯丁人是从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进入巴勒斯坦地区的。以色列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阿巴·埃班也认为,腓力斯丁人是爱琴海上的一个民族,入侵的北方部落把他们从家乡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的沿海地区赶了出来,腓力斯丁人最初想在埃及找到立足之地,但没有成功,然后他们才进入巴勒斯坦的。

    前苏联著名的古代史专家阿甫基耶夫认为,腓力斯丁人是在公元前12世纪突然出现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他继而含混地说,“腓力斯丁人是属于爱琴部落集团的,在埃及铭文中这些部落被称为海上民族。”但对这一集团包括什么人这一问题,阿甫基耶夫却避而不谈。他认为,腓力斯丁人的强大无比在于他们广泛地使用铁,而铁在公元前13世纪时却是十分珍贵和稀少的。

    另一名前苏联古代史学家塞尔格耶夫提出了与阿甫基耶夫略微不同的假说。他认为,腓力斯丁人就是以希腊人为主而形成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古代希腊人自称达那俄斯人(Danaos),又名亚该亚人,公元前13世纪至14世纪,亚该亚人联合其他部落——加里亚人、西里西亚人、条克里人等——由海上大肆入侵埃及,后来他们分散于地中海诸岛和沿岸方向。对此,埃及铭文曾有记载。

    有两位名叫阿列山德拉·尼比和南希·K·桑达斯的女学者分别撰写专著阐述各自的见解。阿列山德拉·尼比主要从词汇学、语言学方面寻求答案。她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重新研究涉及载有“海上民族”的古埃及文献资料,纠正从埃及学发展早期流传下来的一些不正确概念,严格按照文献中所有词汇的确切含义进行分析。她的结论是:进攻埃及的腓力斯丁人是被埃及文献称为“北部丘陵诸国”的西部亚洲人,只是我们至今还不知道他们的族源,也不知道他们的故乡所在,要想把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有赖于西亚考古和闪米特语种研究工作的进展。

    南希·K·桑达斯着重从社会发展和古代社会部族的交融来考虑问题。她提到大约在公元前1186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打退海上民族和其他来自北方的敌人的联合进攻。她认为,关于海上民族及其在当时的历史时代中的作用,其图案是支离破碎和无限复杂的。她指出,古埃及文献中提到的海上民族是古代世界许多不同的部落集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总称,每个部落集团的活动范围和规模都相当大,而在古埃及所见的腓力斯丁人则是他们活动的尾声。在总称为腓力斯丁人的各部落集团中,有些人可能来自西亚西北角的安那托利亚、塞浦路斯和叙利亚北部;另一些人则来自爱琴海的一些地区,诸如希腊半岛的美塞尼亚和克里特等等;还有一些则来自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

    她还认为,如果过多地注意埃及文献中提到的一大堆名字,那将是一个错误。实质上,这是一个众多民族融合的过程,我们只看见他们活动的一部分,它只是数世纪中地中海东部已经存在的这一地区特有的海盗活动和小国间战争的继续。西西里人、撒丁人、腓利斯人和色雷斯人也曾是“海上民族”的一部分,而后来活跃于世界历史舞台上的雅典人、吕底亚人、腓尼基人、以色列人、阿拉美亚人和罗马人等则是“海上民族”各部落集团因迁移而相互融合所产生的新部落集团。

    总之“海上民族”究竟源于何处?包括哪些人?他们去向何处等等问题,至今仍无一种成为学术界所公认的定论。

    考古挖掘

    当地时间2016年6月28日,以色列阿什克伦国家公园,考古学家发掘了首个腓力斯人墓,出土150多具腓力斯人的遗骨。这些遗骨可追溯至公元前11至公元前8世纪。这次出土的数据有可能会证实圣经中关于腓力斯人是移居到古以色列沿海的移民的记载。出土的遗骨样本目前正接受检测,有望揭开腓力斯人的来源之谜。[1]

    参考资料

    [1]以色列发掘首个腓力斯人墓 有望揭其来源.网易. [2016-07-11].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7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