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白字戏

广东汕尾海丰县地方传统戏剧

  • 中文名:白字戏
  • 发源地:福建省闽南
  • 来源:元末明初
  • 非遗级别:国家级
  • 遗产编号:Ⅳ-74
  •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 申报地区: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 属于:广东省汉族戏曲剧种
  •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 白字戏介绍
    白字戏,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6]

    历史渊源

    白字戏的形成,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南宋时形成的闽南、粤东民间小戏是海陆丰白字戏的前身。宋代漳州地区在每年秋收之后,有号称“戏头”者.“逐家聚敛钱物,豢优人作戏,或弄傀儡,筑棚于居民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广会观者;至市廛近地,四门之外,亦争为之。[13]”据考所作之戏传到粤东及海、陆丰后,即俗称老白字或竹马戏。这些民间小戏,基本上是二小戏或三小戏,均由孩童扮演,剧目如《搭渡弄》、《四九弄》等,都是民间生活小戏,所唱俱为地方小调民歌,用大管弦和笛子伴奏。白字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还吸收并借鉴了流行于同一地区的正字戏的许多东西。在白字戏的传统剧目中,上述民间小戏为数极少,而大部分是易语而歌的的大戏。前者称小锣鼓戏,后者称大锣鼓戏。大锣鼓戏有帮腔,用大锣大鼓伴奏,干唱。其剧目、曲文.唱腔、器乐等各方面,均与正字戏的曲戏部分非常接近。因此,潮州戏谚又有“正字母生白字仔”之说。[16]

    另外,还有认为白字戏与潮剧同源异流。白字戏艺人尊奉田元帅为戏神,与福建南部的梨园戏、老白字戏以及正音戏(今正字戏)、潮音戏(今潮剧)等相同。[20]白字戏的开台例戏《净棚》、《八仙拜寿》、《仙姬送子》、《跳加冠》等仍用“正音”演出;白字戏有“罗哩畦”调及拉腔,正字《金钗记》、潮调《荔镜记》等古本亦有,这也是出自南曲。因此,认为白字戏与潮剧是同源异流,均来自南戏。由于可据的史料缺乏,以上二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5]

    明清时期,白字戏已十分活跃。据调查,清咸丰年间,白字戏有三十多个班社活动。[11]清同治八年(1869年)白字戏的荣贵春班、双鸣凤班活跃于海、陆丰和惠阳的广大农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海、陆丰白字戏拥有近二十个班社,其中老荣顺延续时间较长,名角荟萃。[21]白字戏过去均为童伶,成年变嗓后,则多转学唱正字戏,因此,晚近时期的正字戏名演员、名鼓师,如红脸郑城盖、白脸刘仁勋、乌脸刘妈倩、文武生陈宝寿、鼓头师傅刘采等均出自此班。[1]20世纪40年代以后,粤东灾祸频生,艺人饥死逃亡,已溃不成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丰沙港新荣顺班的叶本南(艺名粒仔旦)、卓孝智(艺名妈柏生)等,率先组织“民艺白字戏剧团”。1953年吸收了一批青年演员并改名为“海丰县青年白字戏剧团”。[15]1956年定名为“海丰县白字戏剧团”。1962年,剧团组织人力抢救、挖掘和整理传统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对剧目、表演,特别是音乐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改编并编演了一些传统剧目和现代戏。其中,传统剧目《白蛇传》,现代戏《社长的女儿》、《朝阳沟》等颇受群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欢迎。1969年剧团被解散,1979年重建。[4]此时,海、陆丰两县仅有这一白字戏的专业演出团体,而业余的白字戏剧团则有数十班之多,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海、陆丰的民间戏剧活动极为繁荣,白字戏班、曲班遍及海丰、陆丰城镇农村。

    文化特征

    表演程式

    白字戏曲采用海丰、陆丰方言,分生、旦、丑、净、公、婆、贴7个角色行当,表演程式严而不僵,载歌载舞,富有生活气息。传统乐队有7人,俗称“七张交椅”,即一对鼓(大鼓、鼓头)、一对吹(大吹、二吹)、一对锣(头锣、二锣)和一副大铙,后文武场乐器都有所增加。白字戏以演文戏见长,亦从正字戏中吸收部分提纲武戏,擅演儿女恋歌,整本戏较多,折子戏较少。短打用南派武功,舞台美术简朴,便于移动。白字戏剧目分小锣戏、大锣戏两大类。小锣戏又分正板小锣戏、反线戏和民歌小调戏三种。小锣戏唱腔活泼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大锣戏音乐庄重典雅,具有高腔音乐的特点。

    唱腔结构

    白字戏唱腔结构以曲牌联套体为主,也有部分板式唱腔。它音乐优美,有联曲、滚唱、一唱众和等形式与特点。曲牌分为正板白字曲、反线曲和杂调,统称为“白字曲”。[10]正板白字曲又称“大板曲”“正音曲”。曲牌结构近似正字戏中的正音曲,有滚唱,有帮腔。反线曲唱腔尾句常有“唉咿唉”的拖腔。反线曲也有帮腔,无滚唱,风格独特,地方色彩最浓厚。白字戏中的民歌小调较为丰富,来源广泛。其中,一些小调一直以“正音”演唱,大抵来自正字戏;另一些为海丰、陆丰一带的民歌小调。此外,还有来自闽南的福建道,以及佛曲等。这些统称为杂调。

    曲牌

    白字戏的曲牌由牌头、牌腹、牌尾三部分构成。牌头为两句唱词,其字数有四、六、七字不等,一般起句多为四字句,第二句则多为七字句;牌腹多为滚唱,以七字句为主,句数多少不拘,旋律可随意反复运用,适用于叙述、诉说;曲牌尾句常配以锣鼓。白字戏的曲牌多为佚名,冠以名称的尚有40多支。[7]其中,小曲或曲牌结构已不完整的约占三分之二,比较完整的曲牌仅有十几支,而常用的曲牌则不足十支。

    代表剧目

    白字戏的主要剧目人称“八大连”,包括英台连(《同窗记》)、陈三连(《荔镜记》)、高文举连(《珍珠记》)、秦雪梅连(《三元记》)、蒋兴哥连(《珍珠衫》)、王双福连(《临江楼》)、袁文正连(《还魂》)、崔鸣凤连等,另有《白鹤寺》、《白蛇传》、《访友记》、《书琴缘》、《天门阵》、《白罗衣》等优秀传统剧目和《金菊花》、《红珊瑚》等现代剧。[19]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白字戏具有民间祭祀戏剧活化石的功能,不仅对研究中国民间戏剧,而且对于重新认识中国戏剧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白字戏记载着历代海陆丰乡民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思维模式,它是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白字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对白字戏现状的深人的田野调查以及对白字戏的系统研究于活化石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承现状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白字戏曾一度获得发展和繁荣,后随着娱乐产业的发展和审美的多元化,其演出市场逐渐萎缩,传统剧目和富有特色的行当艺术及其他舞台艺术等已濒临消亡。[22]

    传承人物

    吴佩锦,男,汉族,1972年生,广东海丰人。[3]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8]代表作品有:《方世玉打擂》《燕青打擂》等。[14]

    钟静洁,女,汉族,1971年生,广东海丰人。[12]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其扮相靓丽,动作柔美,尤以舞绸、水袖等表演见长,唱腔圆润细腻,字正腔纯,节奏感强。代表作品有《崔君瑞休妻》等。

    保护措施

    2018年5月14日,由海丰县县文广新局主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承办的“传统文化——白字戏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该系列活动拉近海了丰地方戏曲艺术与青少年学生的距离,让传统文化在薪火相传中更自信。

    社会影响

    • 重要演出

    2014年11月18日,海丰县白字戏《龙宫奇缘》在广州市蓓蕾剧院上演。

    2014年8月,2014年中国戏曲节在香港举行,海丰县白字戏剧团表演了白字戏《金叶菊》。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获得“白字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参考资料

    [1]陆丰白字戏–陆丰宣传文化网.2015-07-27[2022-05-24].

    [2]白字戏《金叶菊》献演春城 全国稀有剧种同城汇演落幕.2019-07-26[2022-05-24].

    [3]“白鼻仔”吴佩锦获评“德艺双馨:让古老稀有剧种焕发生机.2022-03-21[2022-05-24].

    [4]谁持彩练当空舞.2019-03-22[2022-05-24].

    [5]白字戏-历史溯源|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2022-05-24].

    [6]《彭湃之母》广州首演.2019-09-09[2022-05-24].

    [7]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开展全省濒危剧种调研,汕尾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_人文名片_汕尾市投资促进局.[2022-05-24].

    [8]“白鼻仔”吴佩锦获评“德艺双馨:让古老稀有剧种焕发生机.2022-03-21[2022-05-24].

    [9]白字戏《金叶菊》献演春城 全国稀有剧种同城汇演落幕.2019-07-26[2022-05-24].

    [10]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开展全省濒危剧种调研,汕尾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_人文名片_汕尾市投资促进局.[2022-05-24].

    [11]将白字戏曲录成光碟 让年轻人在KTV都能唱.2017-08-29[2022-05-24].

    [12]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2022-03-16[2022-05-24].

    [13]白字戏-历史溯源|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2022-05-25].

    [14]白字戏与京剧:戏服有相似,脸谱大不同.2017-08-29[2022-05-25].

    [15]七百年“啊咿嗳”绵延不绝_部门动态_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05-25].

    [16]潮剧业余研究者陈勃用“八小时之外”写就《潮剧源流新证》一书.2019-01-06[2022-05-25].

    [17]非遗广东|“潮州顶头”——白字戏.2020-05-09[2022-05-25].

    [18]“白字戏”演员杨汉威:从瘾君子到非遗传人.2018-06-25[2022-05-25].

    [19]陆丰白字戏–陆丰宣传文化网.2015-07-27[2022-05-25].

    [20]白字戏.2009-08-17[2022-05-25].

    [21]将白字戏曲录成光碟 让年轻人在KTV都能唱.2017-08-29[2022-05-25].

    [22]“白字戏”演员杨汉威:从瘾君子到非遗传人.2018-06-25[2022-05-2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9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