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目头尾的唱词是描写秋景,当中的唱词源自〔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黄鹂调充满古典的审美趣味,反映着我们民族悠远的文化情怀,同时,它又是濒危的鼓曲音乐遗产,难得一闻。
“黄鹂调”亦称黄沥调又称猫儿俏,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霓裳续谱》曾收录13支,内有3支双唱。黄鹂调是从元明时期流传至今的极少数曲牌之一,它的声腔旋律古雅委婉,顿挫悠扬,演唱难度很大。
当时的“黄沥调”与今“黄鹂调”的字格、腔格略有不同,最初可能是根据古老的曲牌演变而来。据清刘廷玑的《在园杂志》中记载:“小曲者,别于昆、弋大曲也,在南始于“挂枝儿”,一变为“劈破玉”,再变为“陈垂调”,又变为“黄鹂调”。”《秋景秋色凄凄》中的“碧云天”一支,是直接引用昆曲《西厢记长亭》中“端正好”、“滚绣球”的部分曲词。
“秋景”头尾之间的〔黄鹂调〕,唱词摘自〔元〕王实甫作《西厢记》中的“长亭”一折。虽然与《秋景》的传统唱词没有内在联系,但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欣赏。
曲词为:
秋色凄凄,衰草离离。倚望河桥景物稀,斜阳渐下水流迟。〔过板〕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时谁染霜林醉,秋江上尽都是些离人泪归。
车儿投东,马儿向西,只落得一递一声长嘘气,只落得一递一声长嘘气。
碧天云外,鸿雁高飞。青山画就黄〔卧牛〕
黄花地,你看那采莲船上一女子,早向东园去赏菊。
末尾旧词为:“你看那采莲船上女子每,走向东篱去赏菊。”在古时,字典里是没有们这个字的,所以,“每”是们的意思。散人在学唱时注意追求那种古朴苍凉的感觉,好像面前呈现一幅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的景象。在元曲曲调大多失传的今天,这是仅存的少数几支来源于元明的曲调,已成濒危。记得前几年的北京濒危曲目演唱会上,京剧教育家萧长华先生的孙媳胡全琛女士演唱过此曲。
清人李斗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有这样一段话:“小唱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最先有“银钮丝”、“四大景”、“倒扳桨”、“剪靛花”、“吉祥草”、“倒花篮”诸调,以“劈破玉”为最佳。”在这里李斗除介绍了扬州清曲演出形式和流行曲调,还特意推荐其中最佳曲调为“劈破玉”,接着他不惜篇幅,说到该曲在江南演出受到欢迎的盛况。他说:“有于苏州虎丘唱是调者,苏人奇之,听者数百人,明日来者益多,唱者改唱大曲(指昆曲),群一噱而散。”可见此曲当时不仅受到扬州听众的喜爱,也受到江南听众的欢迎。奇怪的是这首名曲,至清嘉道之后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音沉响绝了近200年。对于它的消失,有人用清人刘廷玑在《在园杂志》中的一段话来解释,该书说:“小曲者别于昆弋大曲也,在南始于“挂枝儿”,一变而为“劈破玉”,再变为“沉垂调”,再变为“黄鹂调”。”
据此,即认为“劈破玉”本从“挂枝儿”演变而来,后来又变成“沉垂调”、再变为“黄鹂调”。照此推算,现在的“黄鹂调”就是当初的“劈破玉”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实际情况是“黄鹂调”早在“劈破玉”之前就已存在,清康熙时人费执御《梦香词》中即有“扬州好,宵市小桥西,八座名园如画卷,一班时调唱“黄鹂调”,竹树总迷离。”(自注:“黄鹂调”广陵小曲腔也。)其他如“挂枝儿”(即“南调”)、“沉垂调”均为独立曲牌至今仍在演唱,而且此曲牌变成彼曲牌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我们认为刘廷玑所说的变,是指某一时期群众欣赏兴趣的变化,即有时时尚“挂枝儿”,有时时尚“黄鹂调”,绝不是指曲调本身的变化。
那么,那个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最佳曲牌“劈破玉”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此为清曲界一直关注的话题。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上世纪80年代,扬州文化艺术研究室在编辑《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卷扬州分卷》时,竟有幸收到旅居北京的耿鉴庭先生送来的一份“劈破玉”工尺古谱的复印件。这位中医专家历来关注乡邦文化,对于昆曲和扬州清曲均研究有素,这一古谱是他在清理家藏乐谱中发现的。文化艺术研究室的同志,收到这一古谱之后,立即请著名音乐家武俊达先生鉴定,确认为[劈破玉]琵琶伴奏谱。因此谱是工尺谱,当初又未记板眼,很难译成简谱,幸武先生非常熟悉扬州清曲,他按照五大宫曲之一“黄鹂调”的尺寸,同时参考琵琶弹奏指法译成今天的简谱,交艺人试唱后,取得成功。当代清曲传人聂峰又据此在演唱实践中,对唱字和行腔进行了一些调整,使之更加顺畅。
想不到当年曾受到李斗击节赞赏的最佳曲牌“劈破玉”,在消失了近200年之后,破土而出,使这一古老的乐曲重放异彩,实在令人庆幸。遗憾的是当年无私奉献这一珍贵古谱的耿鉴庭先生,和精心译制简谱使这一古曲获得新生的武俊达先生均已先后作古,再也不能亲耳聆听这天籁之音,使人深感痛惜。可以告慰二位先生在天之灵的是,我们已经把“劈破玉”列为140支清曲曲牌之首,收入刚出版的《扬州清曲·曲调卷》中,并配有音响资料光盘,使这块“宝玉”,可得永久保存。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8月16日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