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367年劳第契阿会议之后,天主教剥夺了人民在宗教集会上歌唱的权利,交由受过训练的唱诗班负责包办,再加上“妇女在教堂必须保持缄默”的禁条,故唱诗班的高音部便以男童演唱。不过当他们声音成熟没几年,又得面临变声期的自然淘汰,因此就有教堂以“假声歌手”(Falsettist)来代替,然而音质总是有点不太自然,而且也只能达到女中音的音域。但来自西班牙的假声歌手却有秘诀,能够唱到女高音的音域,而后音乐学者发现他们其实就是阉伶歌手(Castrato)。
阉人歌手以他们高超的声乐技巧占据了十六、十七世纪的歌剧舞台,但随着时代的递移,这种不人道方式注定成为历史的灰烬。而在逐渐兴起古乐热潮的二十世纪后期,许多当年阉人歌手所演唱的乐曲,只好交由女中音或假声男高音来演唱;由于古乐的研究,保留了阉人的发声技法,经由特殊的训练,假声男高音重回舞台,找回原有嗓音清亮,较无世俗气习的唱法;可以在许多的宗教或神剧音乐展现。也有作曲家将这种角色再度放进歌剧中。
也许你在唱片上看到假声男高音不同的名词,Alto或Countertenor,其实这两种写法都是指假声男高音。
Male Alto是中世纪曾盛行过的一种高的男声,演唱者为成年男子,能用假声唱到女声的高度,音质比较柔弱 近似女声,当时的教堂严禁女子唱诗,圣咏合唱的中音部(alto)由假声男高音或童声(boy\’s voice)演唱,后来才改用女声,假声男高音简称为alto。
Countertenor是中世纪至巴赫、韩德尔时期曾盛行的一种男声,演唱者为成年男子,在自然声的基础上,依靠自由移动至高处的喉头位置,和充份发挥头腔共鸣而唱到女声的高度;音质则始终保持男声的特点,高音区也不像女性alto那样柔弱,而是清澈、透亮。音域很宽,是因为常有人分不清这两者的差别。
假声男高音与所谓的早期音乐(early music)是分不开的 不过在1600年以前到巴洛克时期,以至十九世纪初都有得研究,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斯》中的奥菲欧亦为ALTO的角色。一些较早期的牧歌中也不乏此类作品 如英国作曲家道兰、普赛尔等鲁特琴曲,为声乐曲目极重要的一部份。
活跃在歌坛的著名假声男高音有: David Daniels,Andreas Scholl,Max Emanuel Cencic,Philippe Jaroussky等等
假声
人们日常说话的声音为真声,与之不同的发声状态所发出的声音(如男作女声)为假声。没有经过训练的嗓音,由自然声区往高处说或唱,到一定的高度就感到困难,若再高,声音就突然改变,失去原有的音色,而变成又虚又弱又无色彩的声音,即所谓“假声”。中国戏曲界称真声与假声为真嗓与假嗓,大嗓与小嗓,大本腔与二本腔等。我国传统说法是男女都有真声与假声;西洋则没有真声之说,仅称之为胸声。男女都有胸声。但假声只限男声。女声只有头声和比头声更高的“哨声”。
人的声带有两种发声机能,即发胸声的重机能与发假声或头声的轻机能。发真声以甲杓肌的作用为主,声带全振,边缘圆纯,声音饱满响亮,声门随音频开合,用气较省,一般在中低声区使用。发假声则以环甲肌的作用为主,声带局部(边缘)振动、边缘薄,声门闭合不严,有一梭形缝隙,费气较多,一般在高声区使用。
天然假声并无表现力,有表现力的是受过训练的、有呼吸支持与有共鸣的艺术假声。中国戏曲中的青衣,古代欧洲一些教堂里(如英国与俄罗斯的教堂)的男性女高音或男性女低音等都是用假声演唱;中国京剧、昆曲中的小生、中国民间的青海民歌花儿和瑞士、奥地利山区的约德尔(一种山歌)的演唱,则是真假声交替使用;中国戏曲中的老生、老旦,中国和世界很多地区的民歌,大都是用真声演唱。
假声是歌唱技巧之一。从声带发声来说,假声主要是声带边缘振动,声带不完全闭合,张力不强,气力不大,带有头腔共鸣泛音,音质有别于真声(Speaking Vioce),声音透明、纤柔、轻盈。这种特殊的发声方法为男声所特有。天然的假声又空又虚又无色彩,受过训练、有表现力的假声是歌唱的假声。
假声歌唱历史悠久,早在8世纪西班牙就十分盛行假声歌唱,很快就代替了唱诗班中的童声。帕勒斯特里那(Palestrina)曾为假声歌手写有不少弥撒曲和经文歌。意大利教堂聘用不少西班牙假声歌手,著名的有莫拉列斯(C.Morales1500-1553)路易。达.维多利亚(T.Luis da Victoria,约1548-1611),蒂。桑托斯(G.di Santos)等。史学家认为西班牙的假声歌手实际上可能也是阉人歌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17世纪随着阉人歌手的兴起,假声歌手开始衰落。不过,在常规男高音演唱中是经常采用的,如20 世纪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吉(B.Gigli)、斯基帕(T.Schipa)、克劳斯(A.Kraus)、盖达(N.Gedda)、卡雷拉斯等的假声唱法,那半透明的音效,惟妙惟肖,堪称一绝。
counterenor一词,中译很不划一,也很难译准,如译为“假声男高音”、“上男高音”、“最高男高音”、“假女低音”、“小女低音”、“男生女低音”、“小生男高音”、“男声中音”、“高次中音”、“反男高音”等等,不一而足。我取“高男高音”。
意大利盛行阉人歌手,英国则是高男高音嗓音之乡,阉人歌手从歌剧舞台销声匿迹时,英国的男高音虽也处于没落时期,但从未消失,一直延续至今。二战后,欧洲盛行一种古乐表演流派,演唱早期的声乐作品,歌唱方法和声音效果力求恢复古乐的原貌,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古乐纯正之美。于是高男高音也得以借复古之势重返乐坛,着要归功于阿尔佛雷德。戴勒(Alfrde deller,1912-1979)的率先倡导及其歌唱艺术。
高男高音和阉人歌手或假声男高音有所不同,不能混为一谈。音域一般都超过正常音域,在高声区采用一种头声区发声方法,着是一种有气息支持和共鸣效果的歌唱方法,声音结实有利,几乎具备乐器般纯净、清脆的音色,声响特殊。
继戴勒之后,在国际乐坛上涌现了一批很有潜质的男高音后起之秀,如鲍曼、克里斯多费里斯、李拉金、阿萨凡、斯克尔等,他们的演唱风格和发发声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各有特点,别具一格。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9日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