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秧歌剧

抗战时期诞生的地方戏曲

  • 中文名:秧歌剧
  • 类别:地方戏曲
  • 诞生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 内容:大生产运动、参军、学文化
  • 秧歌剧介绍
    秧歌剧是一种剧目类别,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小歌剧,音乐吸收了戏曲中的郿鄂,道情和陕北民歌。剧情较为简单,主题集中,有两、三个角色。反映边区人民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等内容。

    起源

    一种小型的歌舞剧。是抗战时期在延安解放区创作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延安解放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的号召,投身于工农兵群众之中去,认真研究民间艺术,热情地向群众学习流行于陕北农村的一种歌舞形式——秧歌,在群众性秧歌的基础上,熔歌、舞、剧于一炉。创作出“秧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其情节单纯,人物少,道具、化装简便,载歌载舞。著名的作品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动员起来》、《宝山参军》等。

    区别

    “秧歌”与“秧歌剧”是我国北方农村农历新年时惯常表演的一种民间歌舞,有大场和小场两种形式,“秧歌剧”主 要指小场的秧歌,是由两三个角色表演的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小戏。秧歌剧的音乐一般采用当地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音乐,以及创作的音乐。

    历史评价

    “秧歌运动”历史评价

    “秧歌运动”是延安音乐工作者聆听“讲话”之后,响应毛主席“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去”的号召,投身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向民间艺 术学习,为人民群众创作的结晶。

    新型秧歌剧在题材上大都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和生活,如对大生产运动的反映、对农家生活新图景的描绘、对战士生 活的展现。音乐上以陕北等地方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群众歌曲的音调和节奏,同时又能够展示作曲家个人富有特色的音乐创作风格。秧歌剧的蓬勃兴起和迅速发 展,为新型歌剧的产生进行了思想上和艺术上必要的准备和积累。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8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