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扬剧

扬州市地方传统戏剧

  • 中文名:扬剧
  • 来源:扬州花鼓戏和扬州香火戏是扬剧的雏形
  • 流行地域: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
  • 非遗级别:国家级
  • 遗产编号:Ⅳ-56
  • 批准时间:2006年
  • 申报地区:江苏省扬州市
  • 成长于:汉族戏曲剧种
  •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 扬剧介绍
    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

    历史渊源

    起源

    扬州花鼓戏和扬州香火戏是扬剧的雏形。扬州花鼓戏原为对歌对舞的打对子,只有一小旦与一小丑两个角色表演,后角色有所增加,并穿插以笑活打诨,清康熙年间即有此类花鼓戏的演出,社班在吸取徽班和扬州清曲剧目后,形成比较成熟的花鼓戏,因花鼓戏以丝弦乐器伴奏,唱腔细腻,故俗称“小开口”。扬州香火戏由原农村烧香敬神、香火会演变而来,“香火”即主持香火会活动的男巫:因香火戏以大锣大鼓伴奏,唱腔高亢,故俗称“大开口”。

    发展

    1911年,扬州香火戏由扬州进入上海,改称维扬大班,扬州花鼓戏先到杭州大世界演出。

    1920年,扬州花鼓戏进入上海,扬州香火戏改称维扬文戏,两者语言一致。

    1931年春,在上海聚宝茶楼以维扬戏名义联合演出《十美冈》,为扬剧发展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1954年,把维扬文戏定名为扬剧。

    艺术特征

    音乐曲牌

    扬剧音乐属于曲牌体,主要由花鼓戏音乐、香火戏音乐和扬州清曲、小唱三部分组成。花鼓戏音乐包括种大麦调、磨豆腐调、深亲调、跌怀调等曲调,风格健康淳朴、生动活泼;香火戏音乐包括上字句、十字句、快板、船调、渔调等曲调,高亢粗犷,乡土气息浓郁;扬州清曲和扬州小唱包括满江红、叠落、侉侉调、梳妆台、剪剪花等曲调,行腔优美,典雅细腻,娓娓动听。

    伴奏器械

    扬剧伴奏有文、武场之别,文场有主胡、正弓、琵琶、三弦、扬琴、笛、唢呐等乐器,武场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器。扬剧的伴奏轻俏流丽,既规范而又灵活,色彩鲜明,个性独特,在一般剧种中较为少见。

    角色行当

    扬剧的角色行当虽有生、旦、净、丑之分,但区别并不严格,演员戏路较宽,在唱腔上也只分男腔、女腔。各行当的表演多从昆剧、京剧借鉴吸收而来,但始终保持着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重。扬剧一向重视丑行和旦行的表演,一丑一旦的传统剧目很多,由此形成了扬剧特有的喜剧风格。

    分布地区

    扬剧是最能代表扬州地域风情的民众艺术,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南京、泰州、淮安,以及上海市和安徽省的天长、滁州、来安等邻近江苏的地方。

    代表剧目

    扬剧的传统剧目有四百多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玉蜻蜓》、《珍珠塔》、《审土地》、《绣符缘》、《王昭君》、《闹灯记》、《三戏白牡丹》、《命妇宴》、《樵夫与画女》、《鸿雁传书》、《百岁挂帅》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扬剧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审美性,思想内涵丰富,能传达出特定地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风尚,具有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研究价值,是中国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传承现状

    近十多年来,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扬剧观众减少,剧团生存艰难,整个剧种面临生存危机。

    传承人物

    李开敏,女,汉族,1939年生,江苏扬州人。2008年2月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

    汪琴,女,汉族,1940年生,江苏扬州人。2008年2月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

    保护措施

    扬剧的传承有科班形式的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两种谱系,科班形成的金派、高派与华派并称扬剧三大流派。另有仪征崔氏世系、江都吴氏世系等扬剧的三大流派及各科班、各家族世系都培养出了不少杰出人才,老一辈的有臧雪梅、高秀英、金运贵等,中年一辈的有李开敏、汪琴、姚恭林等,青年一辈的有梅花奖得主徐秀芳、李政成(另获白玉兰奖、文华奖),以及孙爱民、葛瑞莲、赵紫君、王瑞如等。

    扬州大力发展戏曲事业,致力于培养优秀青年扬剧演员,通过开设戏曲文化课程、成立大师工作室、并挑选了一批演员送入中国戏曲学院进行系统学习来为扬剧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2012年,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创作演出的现代剧《青春树》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社会活动

    2014年3月,新编历史剧《衣冠风流》参加在上海举办的苏沪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交流巡演,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进行了全剧实况录像并在央视播放。

    2014年10月,扬剧研究所《白蛇传》剧组走出国门,代表江苏省赴韩国全罗北道参加国际艺术节演出。

    2018年10月16日,扬剧传统经典剧目《百岁挂帅》作为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舞台剧目之一,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青年演员们在江苏南京紫金大戏院演绎。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9日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