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山市志》记载:“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OO五一部队驻江山,师长官峻亭,政治委员李宝奇。1961年9月调离。”而这支部队正是朝鲜战场归来战功赫赫的12军31师。
31师是支历史悠久的部队,其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即有名的陈锡联、谢富治师,其中所属的91团是抗日战争时期名震太行的129师769团。1950年底该军奉命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入朝作战,其时原隶属第11军的第31师编入12军。在朝鲜战场第5次战役中,第31师91团在被敌军重兵包围在三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的困难情况下,机智灵活,不仅成功安全返回,还俘敌240名,创下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上甘岭战役中,该师同34师一起投入战斗,在副军长李德生指挥下,取得了战役最后胜利,91团8连、91团辎重连、92团3连、93团9连等均荣立集体一等功。
1954年4月,31师随12军各部队分批以铁路输运的方式启程回国,回国后12军进驻浙赣铁路沿线的浙江金华、江山、江西上饶等地,军部及35师驻金华,31师扎营江山,34师扎营上饶。31师于1961年调离江山,驻扎江山七年多时间。
31师进驻江山后,因为没有现成的营房,打前站的同志只能像战争年代征战各地一样,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在城镇近郊和乡村选择祠堂、空校舍、农家闲置空房的人家商借,部队到达江山后,基本都有房子住。31师的师部被暂时安排在江山县委干部学校(党校前身)办公地南徐埂。部队借用民房毕竟有很多不便,1954年5月,华东军区指示全区所属部队尽快着手兴建各自的营房。12军要求各部队本着“为国家节约资金,自己动手造营房,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指导思想,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多快好省,安全施工”的原则,号召全军指战员要像完成战斗任务一样投入到营房施工。
5月17日,31师除少数步兵连队和炮团军训外,其余部队先后在江山的老虎山、贺村、双寿亭等地破土动工,兴建营房。师、团均成立营房建设委员会,成为12军兴建营房的先行者。
老虎山西临江浦公路和浙赣铁路,交通十分方便。31师选择最为合适的老虎山为师部所在地。建营房从修公路开始,在施工场地,一条条碎石公路很快就被官兵们建成了,他们一头与通往江山、浦城的省际公路相连,一头通向老虎山下的31师师部、91团、炮团等施工工地和老虎山采石场、江山港码头等处,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水路上,江山港虽然不能行驶大船,但也是一条终年不枯的黄金水道,很适合放竹排、木排,偌大的老虎山工地和邻近几个工地所需的大量毛竹、木材都依赖它送来。老虎山下的采石场也显得格外热闹。每天有规律地定时定刻放炮,施工现场有一套严格的可操作可检查督促的规章制度。在采石场的材料堆放处,各类石材按大小不同规格堆放,有用于打基础的,有用于砌墙的,有用于铺路基的,有用于铺路面的。
当时在31师司令部军务科当股长的陈福对此印象深刻。陈福今年已经83岁了,湖南长沙人,1948年入伍,江山政法委离休。对于当年在江山兴建营房的那些日子,陈福仍然记得很清楚,“我们31师参加施工的指战员们不怕日晒雨淋,不顾双手磨出厚茧、双肩破皮,什么困难也难不住我们。我们向民工学,边干边学,互帮互学,自己动手建窑、烧砖瓦和石灰,自己上山采石料。只此一项,我们就为国家节约了不少资金。”
31师建造营房的做法得到12军的充分肯定,同属12军的34师和35师纷纷带队来江山老虎山施工现场学习取经。
从1955年3月起,各部队陆续迁出民房和帐篷,搬入新营房。据陈福回忆,当31师年轻的指战员们乘坐汽车驶向新营区时,扑面而来的是一群高大的建筑群,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几乎像一个模子做出来的青砖青瓦房屋,一座又一座依山而建的青灰色高大楼房。进营门便是91团的营房,接着便是依山而建的师部楼房,其中单独的两幢小楼,就是司令部和政治部的办公楼。如今政治部及师部的楼房,随着江山的发展大都已拆了,而司令部的办公楼还保留着,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军楼。为何称将军楼?是因为住该楼的师长官峻亭之后荣升为将军。官峻亭,参加抗美援朝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后任31师师长、12军副军长、军长,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少将。
今年正是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也是31师驻江山的60周年,当年31师有一万多名官兵在江山保卫国家和支援江山地方建设,将军楼已成为31师辉煌的见证和美好的回忆。[1]
[1]将军楼史话.江山新闻网. [2015-08-18].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7日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