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东山晓旭

东山晓旭

东山晓旭介绍
东山晓旭,“莆田二十四景”之一。风景区位于莆田东岩山。东山是莆田东岩山的简称,原名乌石山,因其山势如麒麟,又名麟山。该山位于莆田市区胜利北路西侧。东山晓旭是“莆田二十四景”的首景。东岩山的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向阳的山坡上,自南而北随山势上升,依次为麟山祖祠、东山妈祖宫、报恩东岩教寺。关键信息景点介绍整修扩建参考资料目录景点介绍麟山祖祠旧称宗孔堂,俗称“三教祠”,奉“三一教”创始人林兆恩。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明代宗教改革家,曾在这里聚徒讲学,倡“道释归儒,儒归孔子”的“三教合二”学说,世称“三教先生”。林兆恩门徒 遍天下,且代代相传。在他生前,南京、北京等地就建有“三教祠”,现在东南亚华侨聚居地也多建有三教祠。因此,这里的三教祠就被尊奉为“麟山祖祠”。祖祠建筑群包括牌坊、三门、拜亭、正殿,以及林龙江纪念馆。正殿系明代创建,清代重修;梁架斗拱为清代之物。其他建筑物则是近年修复或新建的。正殿后有树龄达1600多年的晋代古樟,胸围13.8米,高15米。古樟系分西、南、北三股,1997年偏西的一股颓然倒地,今剩南北二股,上面依然青枝绿叶显露生机。北股地表处看不到韧皮部,不知它是如何汲取养分的。古樟的奇绝之处就在这里。东山晓旭“贤此心,圣此心,天地亦此心,主敬最要;家吾事,国吾事,宇宙皆吾事,集义为先。”——正殿中的这副楹联透露了林兆恩倡导的“三教”宗旨。嘉靖年间,莆田遭受倭患、瘟疫的双重煎熬,数以万计的黎民陈尸郊野。林兆恩和他的门徒不避腐臭移尸焚化。1996年,东山西侧发现层层叠叠的骨灰罐两大坑,就是他们行善积德的实物佐证。后来,群众集资在山顶偏西建起庙宇式的“明代倭难义冢”,既可宽慰古代亡灵,又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东山妈祖宫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莆田城中心文峰宫迁来的,民间俗称东山文峰宫;宫内有两尊宋代木雕妈祖像,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宫前有古石刻“溪山第一”。该宫早年格局较小,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陆续增建了梳妆楼等建筑物。报恩寺建于宋淳化元年(990),几经兴废。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僧舍、爬山廊等,而以石塔最为有名。报恩寺石塔建于宋绍圣年间(1094~1098),坐落在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的中轴线上,高约15米,三级,空心,八角形,四面开拱门。内壁砌有悬挑条石梯级,可登至二层。塔基八面浮雕有37只狮子,各具情态,生动逼真。护卫四个塔门的金刚力士身披甲胄拄剑而立,神态雍和,造型古朴。塔檐和攒尖塔顶仿砖瓦刻饰,造型优美而负势向上,宋代我国南方的寺院布局尚无此例。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此,有些专家认为,石塔可能是在隋代砖塔的基础上改建的。建筑群东侧原有一片古松,古松东侧有巨石,过去都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那百余株古松就像百余条巨龙拔地而起,盘旋凌空,即使无风的日子,走在古松下的小路上,也会听到头顶松涛飒飒的呼啸声。可惜经过20世纪中叶的动乱浩劫,古松被砍的仅剩数棵,如今新植的幼松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20世纪末开辟了东岩山公园,在东北坡直至山顶建起了亭台楼阁,均建东岩山碑林。相传唐代高僧妙应禅师曾留下“乌石山前,官职绵绵”的谶语。后人印证道:“宋以后莆中林、陈、方、黄、宋、刘、王、郑、李九大姓簪缨不绝,皆居山下也。”南宋大文豪刘克庄住在山下,写有《乌石山》诗,回忆童稚时期在山上游玩的诸多乐趣。整修扩建东山几经沧桑,往日的丛石景观、滴翠古松以及一些亭阁诸如“留云阁”、“枕烟阁”以及“三峰亭”等,如今已无觅处;但几年来经过整修扩建以后,寺祠殿宇更为壮观,远非昔日所能相比。现在已修建了石板坡路,可容两辆汽车并列行驶,自山麓直抵东山祖祠、天后宫和报恩寺门口。整个景点,古树古塔古寺相映成趣,有诗赞曰:[1]岩色青葱接翠薇,东方初日正含晖。晶光散露珍珠落,赤羽经林玉鸟飞。东山晓旭石畔柔叶清影过,岸边弱柳淡辉依。分明日易谷此间有,涌出圆轮挂岫巍。

景点介绍

麟山祖祠旧称宗孔堂,俗称“三教祠”,奉“三一教”创始人林兆恩。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明代宗教改革家,曾在这里聚徒讲学,倡“道释归儒,儒归孔子”的“三教合二”学说,世称“三教先生”。林兆恩门徒 遍天下,且代代相传。在他生前,南京、北京等地就建有“三教祠”,现在东南亚华侨聚居地也多建有三教祠。因此,这里的三教祠就被尊奉为“麟山祖祠”。祖祠建筑群包括牌坊、三门、拜亭、正殿,以及林龙江纪念馆。正殿系明代创建,清代重修;梁架斗拱为清代之物。其他建筑物则是近年修复或新建的。正殿后有树龄达1600多年的晋代古樟,胸围13.8米,高15米。古樟系分西、南、北三股,1997年偏西的一股颓然倒地,今剩南北二股,上面依然青枝绿叶显露生机。北股地表处看不到韧皮部,不知它是如何汲取养分的。古樟的奇绝之处就在这里。

“贤此心,圣此心,天地亦此心,主敬最要;家吾事,国吾事,宇宙皆吾事,集义为先。”——正殿中的这副楹联透露了林兆恩倡导的“三教”宗旨。嘉靖年间,莆田遭受倭患、瘟疫的双重煎熬,数以万计的黎民陈尸郊野。林兆恩和他的门徒不避腐臭移尸焚化。1996年,东山西侧发现层层叠叠的骨灰罐两大坑,就是他们行善积德的实物佐证。后来,群众集资在山顶偏西建起庙宇式的“明代倭难义冢”,既可宽慰古代亡灵,又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东山妈祖宫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莆田城中心文峰宫迁来的,民间俗称东山文峰宫;宫内有两尊宋代木雕妈祖像,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宫前有古石刻“溪山第一”。该宫早年格局较小,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陆续增建了梳妆楼等建筑物。

报恩寺建于宋淳化元年(990),几经兴废。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僧舍、爬山廊等,而以石塔最为有名。

报恩寺石塔建于宋绍圣年间(1094~1098),坐落在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的中轴线上,高约15米,三级,空心,八角形,四面开拱门。内壁砌有悬挑条石梯级,可登至二层。塔基八面浮雕有37只狮子,各具情态,生动逼真。护卫四个塔门的金刚力士身披甲胄拄剑而立,神态雍和,造型古朴。塔檐和攒尖塔顶仿砖瓦刻饰,造型优美而负势向上,宋代我国南方的寺院布局尚无此例。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此,有些专家认为,石塔可能是在隋代砖塔的基础上改建的。

建筑群东侧原有一片古松,古松东侧有巨石,过去都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那百余株古松就像百余条巨龙拔地而起,盘旋凌空,即使无风的日子,走在古松下的小路上,也会听到头顶松涛飒飒的呼啸声。可惜经过20世纪中叶的动乱浩劫,古松被砍的仅剩数棵,如今新植的幼松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20世纪末开辟了东岩山公园,在东北坡直至山顶建起了亭台楼阁,均建东岩山碑林。

相传唐代高僧妙应禅师曾留下“乌石山前,官职绵绵”的谶语。后人印证道:“宋以后莆中林、陈、方、黄、宋、刘、王、郑、李九大姓簪缨不绝,皆居山下也。”南宋大文豪刘克庄住在山下,写有《乌石山》诗,回忆童稚时期在山上游玩的诸多乐趣。

整修扩建

东山几经沧桑,往日的丛石景观、滴翠古松以及一些亭阁诸如“留云阁”、“枕烟阁”以及“三峰亭”等,如今已无觅处;但几年来经过整修扩建以后,寺祠殿宇更为壮观,远非昔日所能相比。现在已修建了石板坡路,可容两辆汽车并列行驶,自山麓直抵东山祖祠、天后宫和报恩寺门口。整个景点,古树古塔古寺相映成趣,有诗赞曰:[1]

岩色青葱接翠薇,东方初日正含晖。

晶光散露珍珠落,赤羽经林玉鸟飞。

石畔柔叶清影过,岸边弱柳淡辉依。

分明日易谷此间有,涌出圆轮挂岫巍。

参考资料

[1]一、东山晓旭.福建省情网. [2012-05-26].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8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