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七曲山大庙

国家AAAA级景区

  • 中文名:七曲山大庙
  • 景区等级:AAAAA级
  • 所属地区: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
  • 地理位置:绵阳市梓潼县翠云廊路
  • 宗教:道教占地面积13000 m²
  • 类别:风景名胜
  • 外文名:Qiqu Mountain Temple
  • 著名景点:瘟祖殿文昌正殿桂香殿魁星楼翠云廊
  • 气候类型: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气候
  •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门票价格42元/位
  • 文物编号:4-3-0125-47
  • 七曲山大庙介绍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翠云廊路2号,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国家AAAA级景区。是禄神文昌帝君祖庭,文昌帝君及文昌文化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

    历史沿革

    七曲山大庙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庙,始建于晋,为蜀地百姓祭祀张亚子而建。七曲山大庙始建于东晋末年(约390年) 。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阴历七月,赵恒封张亚子为“英显王”。

    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扩建大庙,其后,从南宋末至清初的600年间,屡毁屡建。

    明末,百尺楼毁于火。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修。

    文昌正殿殿中文昌帝君驾白骡坐像铸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

    文昌殿南侧为“白特殿”,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时,将七曲山大庙分为两半。

    建筑特色

    七曲山大庙古建群保留较为完整,大庙仿王府格局营造,外有宫墙拱卫,内有殿堂和宫苑。全部建筑由23处殿宇楼阁组成,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611平方米,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集元、明、清三代古建筑于一体,公路对面的盘陀殿,为元代建筑。桂香殿、风洞楼、白特殿、家庆堂、启圣宫、关帝庙、望水亭、观象台、晋柏石栏等10处皆为明代建筑。百尺楼、文昌正殿亦为明代建筑,清代毁于野火后又重建。其余皆为清代和民国建筑。 

    七曲山大庙古建筑以百尺楼、正殿、桂香殿为中轴线,其余建筑由此向左右延伸。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故不十分对称。  大庙正门内是明代被誉为“西蜀名楼”的百尺楼,又名忠孝楼,清代重修后,楼共三层,高一百尺, 由46根擎天大柱凌空支撑。楼后为全庙的核心部位——文昌正殿, 殿前左右为钟楼、鼓楼。文昌殿后为桂香殿,系元代建筑。天尊殿,为全庙最高处。中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抗日战争时期曾来此地考察。他在其大作《中国建筑史》中论述天尊殿,说它“结构较为宏丽,其斗拱如鹫峰寺兜率殿之制。梁袱上施蜀柱及十字斗拱,与元代宣平延福寺大殿颇有相同之处。该殿营造年代当为明初或明中叶所构也。” 

    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在建筑手法上保留了一些宋式做法。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由元到清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

    主要景观

    百尺楼

    百尺楼为七曲山大庙的正山门,又名忠孝楼、星主楼、魁星楼,始建于明代。清雍正四年(1726年)被烧,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重檐歇山式,三重,通高145米,面五间21米,进深五间12米,台基用条石砌成,楼两侧有回廊直正前院,回廊面阔各三间长10米,进深一间宽4米。百尺楼采用通柱手法,用46根大柱承托,每根圆柱周长1.42米。梁架穿逗榫铆,结构牢固,虽经数百年风雨地震及川陕公路来往汽车震动,仍然保存完好。百尺楼屋面盖灰色简瓦,脊饰以万火炉及蝙蝠、山鸟、水兽,形态生动。

    百尺楼二楼正中塑有一魁星像,高4米余,面目狰狞,赤身临空,手持朱笔,独占鳌头,旧时文人赴考路经过此地必拜此神。

    文昌宫正殿

    文昌宫正殿位于七曲山大庙古建群的中心部位,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据《咸丰梓潼县志》载,此殿“清雍正四年冬与百尺楼被野火焚烧,雍正十年重建。”正殿平面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穿逗抬梁木结构,十一架梁前后乳栿搭牵用五柱,通高12.3米,面阔22.5米,进深四间21.5米,明间及次间为殿堂,两稍间系走廊。明间是次间的二倍,次间是稍间的二倍,其斗拱之分配均为四铺作,泥道拱雕饰菊花图案,施以五彩编装,成为装饰斗拱,唯屋前后乳前端延伸出柱头,其上置以大斗,并雕螭饰首,后檐乳栿前端穿过檐柱承托檐楞。正八边形抱鼓石柱础,其上雕刻带状花纹图案。殿宇明间前后置以六合格子穿心门,次间安有四合格子门,殿堂两侧与次间均用规格条石和青砖垒砌墙壁后壁,左右两廊安置古朴棂栏,显得格外利落空敞。

    桂香殿

    文昌宫正殿之后面是桂香殿。此殿为明代所建,单檐歇山式,盖绿色琉璃瓦,因殿前有四株古老的丹桂而得名。殿基呈长方形,殿堂通高11.2米,面阔三间,长19.94米,进深三间,宽15.67米。平面柱子排列整齐,减柱造法,当心间略宽于次间,与庙内其它明代建筑当心间倍于次间,然不同,角梁制作别具一格,母角梁后尾插于内柱,而子角梁交于距内柱米许的蜀柱之上,翼角平出,内而交错,柱角侧角明显。阑额上不施普柏枋,前檐施四铺作斗拱,栌头直接置于阑额之上。其余三面的檐额上直接放置垫木和檐楞。脊饰颇为精细,特别是正脊两端鸱吻,体态粗巨,张口卷尾。殿内陈设有铁铸文昌坐像一躯,高4米,侍从神两躯,高2.5米,四足日月鼎一只,“明弘治十五年铸造”。特别是两侍像造形极有个性,一个捧印,一人持卷。殿堂两侧有文昌传说故事的壁画,为清代所绘,还有乾隆年间刊刻的《文昌帝君阴骘文》。殿外门柱上有联日“小住为佳有数亩绿云一庭丹桂;大观在上看千门紫气万笏青山。”“翼宿聚精莫七曲山千秋圣境;拨经传孝友普天下第一斯人。

    盘陀殿

    盘陀殿因殿内有一大顽石而得名,相传为文昌帝君张亚子修身得道之地。此殿通高7.7米,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造。盖黄色琉璃瓦,抬木结构,四架椽屋三椽栿用三柱,建面70平方米,台基系条石硕成,正面置垂带踏道五级,殿内柱两根,直径32厘米,高4.7米,副阶柱10根,直径5厘米,高3.25米,前檐两角度施有侧角,柱子排列纵横成行,唯两根后金柱与前檐明间两柱减去。前檐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单抄计心造,昂为真下昂,第一层昂下出华头子,刻单叶菊花瓣,栌头直旋于阗额之上,成“月梁栿”。阑额不施普柏枋。殿总体造形均称,梁架结构简练,斗拱古朴。

    盘院殿内大石上塑有张亚子手持书卷坐像一躯。门联一副,即“在天垂像光照日月;过化存神泽庇人民。”殿前有拜厅,长7.2米,宽2.8米,清代建,卷棚顶木结构。左右墙壁上嵌有嘉庆、道光年问植柏碑记二通。

    铸像

    大庙里有10尊明代铁质铸像,最大的文昌帝君像高达4.7米,重30吨;8尊陪侍像高6尺,各重万斤。这些造像体态匀称,工艺精湛,为川中所少见。表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技术和造型水平。

    大庙中原有张献忠像,绿袍金面,甚为威武,清时给绵州知州安洪德所毁,今又重塑。据说张献忠领兵入川至七曲山,见庙内奉把的是文昌帝君张亚子,就说:“你姓张,咱也姓张,就与你联了宗吧!”因而把文昌庙改为太庙。“大”“太”相通,以后就叫大庙了。

    翠云廊

    七曲山大庙外古柏森森,翠浪如云。该处是古蜀道翠云廊。它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清。虽历尽千古沧桑,仍枝繁叶茂。它们的姿态奇异:有的主干挺拔,铁骨嶙峋,其刚直不阿的品格俨若泰山,所以人们叫它“泰山柏”;有的盘根错节,同根并干,形同连理,于是人们叫它“夫妻柏”;有一棵巨柏,膊干倾斜,形成既可躲雨,又可遮风的树腔。传说刘禅亡国后,被俘去洛阳途中曾在树身下躲过雨,故人们称此树为太子柏,又称阿斗柏。最为珍奇的是应梦仙台侧那株晋柏,周身无皮、无枝、无叶,却老当益壮,相传为张亚子所植。

    传说三国时,张飞率兵过此,因天热酷暑难当,遂下令兵士植树遮荫。据说奇迹出现了,居然“上午植树,下午成荫”。当地百姓称为“张飞柏”。到了明代,剑州知州发动百姓在古驿道上遍植柏树数十万株,给后人造就了这条翠云廊,翠云廊上的古柏,是活着的历史文物,是稀世的自然奇观。

    主要展览

    供奉文昌帝君的正殿内现陈列铁铸造像9躯。文昌像居正中高台,高47米,庄严肃穆。两旁侍从按官位排列成人字形,其中两侧童子造像十分生动,瞪眼突眉锁、张口结舌的表惰,被称为“天聋”“地哑”之神,据说这种神像为文昌帝君所独有。上述9躯铁像,后背均有铭文,系“崇祯元年西金火匠人薛姓”所铸。文昌像前,设有宋代淳年铸造的五角鼎一座。鼎座90厘米,鼎足造以兽形,为殿内文物之珍品。殿堂左右壁上还嵌有文昌乘白特怪兽行云石刻图。正殿前拜厅,屋基置须弥座,束腰为浮雕带状龙凤图案,正中及两侧有三道垂带踏道七级,拜雕梁画栋,异彩纷呈,明间悬有“紫极敷文”,为乾隆四川总督提军所书。

    气候特点

    七曲山大庙所在地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北有秦岭为屏障,受南来海洋性暖温气流影响,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降雨分配不均,一般冬春少雨,夏常伏旱,秋多霪雨。

    根据梓潼气象部门有关资料记载,公园内年平均温度为14.8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5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5摄氏度,极端最低温—6摄氏度,极端最高温36摄氏度,全年稳定通过10摄氏度的积温为5210.0摄氏度。平均降雨量992膏毫米,且雨热同季,相对湿度达76%,全年无霜期约260天。水热条件适度,有利于森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冬有积雪,一般年份公园内寨子山一带积雪厚度达20厘米。

    公园属涪水系,潼江从七曲山下环绕而过,为梓潼县第一大河,涪江一级支流;公园内沟渠、塘堰、水库众多。该公园的建设,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均有重要作用。

    文化活动

    文化价值

    七曲山大庙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

    大庙最初叫“亚子祠”,是为纪念晋代张亚子的。张亚子究竟是什么人,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侍母致孝,仕晋战死;有的说他为民行医,深受爱戴;也有的则把他说成是神仙一类人物。建祠以后,自唐至元,累封至“梓潼宏仁开化文昌帝君”。小小的祠宇也扩建成了一座大庙,有宫殿楼阁23处。这些建筑或建于元朝,或为明清遗物。

    史料记载

    清咸丰年间的《梓潼县志》说,“文昌灵应祠在七曲山顶,即梓潼庙,俗称大庙。”,“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西人,因报母仇徙居是山,自秦伐蜀后,世著灵异。宋、元历封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

    《辞海》梓潼帝君的条辞则这样说:“梓潼帝君,道教所奉的主宰功名、禄位之神。传说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纪念。唐、宋屡封至英显王。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故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加封为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按传说梓潼原是人,死后被封为神,同天上文昌星无关,但后来经乩坛一番制作,并在元代加封,与文昌星合而为一,即成文昌帝君。”

    于是,中国尚文的历史便开始有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按照唐朝武则天以来,历代科举制度以其强大无比的统摄威力,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在科考晋阶的前夜,一定会想到去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这也是中国各地文昌宫和观音殿、关帝庙一类,看似宗教,实际却更能迎合民俗而广布,且存量最多的根本原因之一。梓潼七曲山大庙便是这一文化的祖庭。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成人门票:42元/位

    免票政策:儿童身高1.3米以下免费;70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或老年证免费;残疾人持残疾证免费。

    优惠政策:身高1.3—1.4米之间的儿童购景区优惠票;60—69岁之间老人持身份证或老年证购景区优惠票;学生持学生证享受五折优惠。

    开放时间

    8:00-18:00

    适游时间

    景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日照充足。四季皆宜旅游,尤以春秋为最佳。

    交通信息

    七曲山大庙位于梓潼县景观大道中段。1路公共汽车可直达景区。公交线路停靠站点:

    1、梓潼客运站

    2、迎宾路口

    3、文丰楼

    4、东十字

    5、北十字

    6、翠云路口

    7、两路口

    8、人民公园

    9、文昌路口招呼站

    10、七曲小区

    11、南山门

    12、水观音

    13、敕法仙台路口

    14、大庙

    参考资料

    [1]四川七曲山大庙馆藏文物霉变酸化,当地启动古籍文献修复项目.澎湃. [2019-07-27].

    条目合集

    绵阳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岩寺

    四川窦圌山寺庙

    七曲山大庙

    国家AAAA级景区

    老君山硝洞遗址

    四川江油市重华镇的遗址

    查看全部 9 个条目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5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