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宝光寺

四川省成都市寺庙

  • 中文名:宝光寺
  • 建造时期:东汉
  •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大道81号
  • 占地面积:约 80000 m²
  • 景区等级:桂湖宝光5A
  • 著名景点:五百罗汉像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市:四川省成都市
  • 外文名:Baoguang Temple
  •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 相关说明:成都十景之一
  •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国务院
  • 序号:383
  • 分类号:189
  • 所处时代:清
  • 宝光寺介绍
    宝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此寺相传建于东汉,因史料不足,难以断论。同时在北京通州和黑龙江同样有寺庙命名为宝光寺。同时宝光寺也是属于成都十景之一。

    简介

    宝光寺位于成都北郊18公里处新都县城。从成都出发,沿川陕路前行十六公里,约半小时的路程,便可见一座红墙环绕,佛塔凌空,竹树掩映的高大古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新都宝光寺。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

    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

    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但无信史可考。隋代名“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公元880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并命悟达国师重修庙宇,唐僖宗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

    但从这里已经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看来,这座寺院 最迟建于隋代,当时是否叫宝光寺尚无法稽考。但从1996年5月在寺内出土的唐代《施衣功德碑》最新资料表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这里已经叫宝光寺了。寺中的佛塔,名称宝光塔。四川省新都是镶嵌在成都平原上的一颗明珠,距成都市区18公里,为古蜀国三都之一。宝光寺坐落于新都县内,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是公认的成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教寺庙,每年前往游览、朝拜者在百万人次以上。宝光寺始建于东汉,历经战火,几度重修,终成时下的规模。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为"宝光寺",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改塔名为"无垢净观舍利宝塔",又称宝光塔。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建筑格局

    宝光寺占地面积8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宝光寺呈不规则矩形,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是一座“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

    主要建筑

    照壁

    宝光寺照壁,长方体状影壁,长约10米,高约4~5米,上有南无阿弥陀佛大字,顶为瓦片覆盖,上有龙形雕塑。

    山门殿

    宝光寺山门殿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堂高6米,宽6楹。殿内两侧各塑一尊密球金刚。

    大雄宝殿

    宝光寺大雄宝殿,木质结构,全殿用四十二根石柱支撑,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

    七佛殿

    宝光寺七佛殿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宽五间,深四间,单檐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佛龛前供1.36米汉白玉卧佛。

    天王殿

    宝光寺天王殿,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堂高10米,宽九楹,呈六方宫殿式,中供弥勒佛,两侧供四大天王,殿檐悬“一代禅宗”匾额。

    罗汉堂

    宝光寺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罗汉堂内有四个天井,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

    舍利塔

    宝光寺舍利塔为密檐式十三级四面塔,高约20米,每级四面各嵌佛像三座。木石结构,塔底护以石,底层正面龛内塑释迦牟尼座像。

    藏经楼

    宝光寺藏经楼为寺内最大重檐歇山式建筑,整个建筑由石柱与石磴互为连接,以木枋、木穿逗匀称串连以支撑屋面。基础以石开槽与石门坎紧锁,面层木板以阴阳相挂。殿内两壁,均以厚木板企口缝拼镶而成,黑色涂面,高约6米。殿内梁柱装饰华丽,雕刻精细,卷棚屋顶,涂黄红色。

    伽蓝殿

    宝光寺伽蓝殿,堂高6米,宽6楹,瓦片房顶,顶上有雕饰,木质结构。殿内塑护持寺院的三位菩萨:中为波斯匿王,左为祗陀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

    历史文化

    传说轶事

    唐末黄巢起义(878年~884年)时,唐僖宗李儇奔蜀,于寺内建行宫驻跸。唐僖宗夜见霞光出地,召随驾高僧知玄问法。知玄说地下必有舍利。唐僖宗命人掘之,果然得到一个石函,内藏舍利十三粒,晶莹明澈。唐僖宗遂敕令知玄监修砖塔十三级,赐塔名“无垢舍利塔”,寺名“宝光寺”。

    活动建设

    2017年2月27日,宝光寺举办了“传承文明、龙佑中华”文化活动。

    旅游信息

    地址

    宝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大道81号。

    交通

    从成都市区前往宝光寺可乘坐成都公交651路到宝光寺站下车,再步行至宝光寺。

    保护措施

    1956年,宝光寺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宝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宝光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20年12月23日,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寺历史文化街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

    来历

    相传宝光寺始建于东汉。根据终南山道定量律师撰《集神漩塔寺三宝感通录》记:隋代,蜀王杨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诜禅师遂于石上建九级森林塔。是时,每有旱涝,官民于此礼拜祈雨,轧有灵应,故寺名"在石",塔名"福感"。唐末黄巢起义时,僖宗奔蜀,于寺建行宫驻蹲。僖宗夜见霞光出地,召随驾高僧知玄问法。玄谓地下必有舍利。帝命掘之,果得一石函,内藏舍利十三粒,晶莹明澈。僖宗遂敕玄监修砖塔十三级,取"无垢舍利塔",赐寺名"宝光"。寺内宝物:宝光寺舍利铜鼎千佛碑陶塔、龙虎瓶均窑瓶 鹦鹉图五马图徐悲鸿《奔马》图等珍贵文物。

    历史沿革

    唐代

    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李炎下令拆毁天下大寺4千6百余所,小寺4万余所,宝光寺难免劫难,宝光塔也被摧毁。唐大中元年(847),宝光寺得以恢复,但宝光塔尚未重修。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日(即公元881年元月8日),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在五百神策军的保护下南逃入蜀。中和元年五月(881年7月)僖宗路经新都,曾“驻跸”于宝光寺。后来,他觉得这里环境很好,又距成都不远,便在寺后修建行宫(行宫露台的两个柱础现存于七佛殿前廊柱下)。唐僖宗平生崇信佛教,到了成都,他立即派郭尊泰捧着皇帝的“玺书”,迎请隐居在彭州九陇山的高僧知玄(即悟达国师)到僖宗驾前随行。

    唐中和三年(883)三月初八日,僖宗幸蜀已近三年。据说这天晚上,他在行宫闷闷不乐,夜不成眠,便到寺中散步。忽然,他见宝光塔废墟上霞光迸射,便惊惶失措地问悟达国师是怎么回事?悟达回答说:“此乃舍利放光,为祥瑞之兆,今黄巢已平,陛下可回长安了”。僖宗大喜,叫人挖掘,果然在塔宫内发现石函,函内有佛舍利十三粒,晶明莹彻,光彩照人。于是,僖宗命悟达国师重修宝塔,扩建佛寺。宝塔取名为无垢净光宝塔,佛寺仍名宝光寺。当时寺内有僧众一千余人,“蜀中之梵宫佛院未有盛于此者”。因此,悟达国师被尊为宝光寺唐代的开山祖师。

    宋代

    宋代,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国师)开法于成都昭觉寺。大观三年(1109)又住持宝光寺,并拓展寺庙规模,请宋徽宗敕赐宝光寺名大觉寺。据清道光碑刻《宝光禅院创建重修端末记》称:“宋圆悟禅师修持说法,接众数千”。使此寺进入了宋代的极盛时期。

    元代

    元代,寺庙一度残破。明初,石子美等人捐资培修,复名宝光寺。永乐十一年(1413),心空和尚在寺内建造尊胜陀罗尼咒石经幢,后来寺庙毁于火灾。明正德年间(1506枣1521),宝光寺经当朝首辅大学士杨廷和与翰林院修撰、新都状元杨升庵父子二人捐修,殿宇备极宏丽。

    明末清初

    宝光寺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遭到毁损。清康熙九年(1670),四川梁山县双桂堂破山和尚派他的弟子笑宗印密禅师来到宝光寺,新都县知县毕成英及地方缙绅的支持下,剪荆伐棘,重兴道场,被称为清代宝光寺中兴第一代老和尚。从康熙到光绪的两百多年间,由于不断培修扩建,宝光寺一跃而起,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即所谓“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是也[1]。

    民国时期

    民国年间,宝光寺一直保持了佛教禅宗大丛林的崇高地位。寺内方丈和尚无穷和贯一在国内佛教界颇有影响,而在成都“四大精蓝”间,宝光寺尤以执行禅门清规而闻名。当时在挂单僧人中,流传着这样顺口溜:“要吃喝,到昭觉;要赶场,到草堂;要关猪,到文殊;要坐香,到宝光”。峨眉山僧人,一半以上都是在宝光寺受的戒,因此,宝光寺有“峨半堂”之称。在宝光寺受戒,参学的僧、尼,不少都学有成就,有的还成为中国佛教界的知名人士[2]。

    解放后

    解放后,宝光寺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一九五六年,宝光寺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内许多寺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宝光寺的殿堂、佛像、匾联、书画等文物古迹基本无毁损,成为中国结构最典型,保护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禅宗丛林。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宝光寺作为全国重点寺庙和著名旅游点,必将日益发挥巨大的作用。

    隋代,宝光寺始建,初名“大石寺”。

    唐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途经新都,驻跸大石寺,赐寺名“宝光寺”。

    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国师)住持宝光寺,并拓展寺庙规模,请宋徽宗敕赐宝光寺名“大觉寺”。

    元代,大觉寺一度残破。

    明初,石子美等人捐资培修,复名“宝光寺”。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心空和尚在宝光寺内建造尊胜陀罗尼咒石经幢,后来寺庙毁于火灾。

    明末清初,宝光寺在战乱中遭到毁损。

    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宝光寺。

    新中国成立后,宝光寺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

    建筑景观

    整体结构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仅有的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

    罗汉堂结构

    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其中还有康熙、乾隆塑像分别一尊。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1540年)的千佛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础,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

    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观音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罗汉堂内塑像到底有多少?按照常人习惯,都说是五百尊。但是,当以三身佛左侧的“第一阿若桥陈如尊者”数起,由外层到内层,一直数到“第五百愿事众尊者”后,还剩下居于“十”字上的三佛、六菩萨、十八罗汉、五十祖师。故塑像共计为五百七十七尊。

    内部设置

    罗汉堂

    宝光 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是何处来的呢?相传,唐代眉州青神县出了一位高僧罗讵那,俗名罗尧运,他说法的道场在青神中岩。后来他带了五百弟子从四川到浙江天台山。据说,这五百弟子就是五百罗汉显化人间的。因此,宝光寺罗汉堂的对联说:“即此是天台,像显阿罗五百。”

    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罗汉堂塑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形态表情富于变化,姿势动作各不相同。其形态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丑……其表情或喜笑颜开,或愁容满面,或慈祥和善,或横眉瞪眼,或文静端庄,或勇武剽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练……其姿势有正襟危坐,合掌参禅者;有翘腿抱膝,怡然自得者;有张口振臂,谈笑风生者;有闭目托腮,若有所思者……其动作或持物,或不持物,而所持物件又各有区别:有持数珠、木鱼、宝杵、禅杖等法器者,有持钵盂、书卷、拐杖、拂尘等用品者,有玩蝙蝠、蟾蜍、仙鹤、麒麟等灵物者,有捧灵芝、仙桃、佛手、石榴等瑞果者……同时,其衣着的款式、色调、纹饰也各有差别,这些都与人物性格和所处环境巧妙配合,从而使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态,各有旨趣。

    许多塑像,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其中,有乘孔雀的,有驾虬龙的,有长三个脑袋的,有生五只眼睛的,有掰开颖壳现脸面的,有扒破肚腹露胎儿的……那引人注目的三位长臂罗汉,更是各有其“特异功能”:妙臂尊者会捉飞鸟,罗喉罗多能摘太阳,法上尊者可捞月亮。这些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佛教神话传说,表现出古代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也显露了雕甥家高深的艺术造诣。

    人物形象真实细腻

    罗汉堂塑像,更多的是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其线条明快自然,造型准确优美,形象真实细腻。塑像比真人略为高大,除一些面部形象作了艺术夸张外,头、躯干、四肢(长臂罗汉除外)都符合人体比例,衣纹、肌肉、骨骼也符合解剖结构,看起来自然贴切,给人以美感。塑像中,由于五十位历代祖师都实有其人,特别是禅宗初祖,南北朝的菩提达摩以后的祖师,他们去时不远,容貌神情大多栩栩如生,少有佛像的神秘感。有的像,还是按照祖师们生前的真容画像塑成的,而且毫无避讳地保留了他们的生理缺陷。例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代祖师、明朝的密云定慧禅师(1565~1641年),晚年面容清癯,须发尽白,但因过去生癞疮而毛发脱落,成为秃子,故顶上只有短而稀的几根头发,与那长而密的胡须相映成趣。又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七代祖师、清朝宝光寺的第六位方丈月容老和尚(?~1784年),身材矮小,面目浮肿,右眼小而下拉,这样的相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见到的。由于人物造型真实,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更增加了塑像的艺术效果。

    五百罗汉塑像与佛、菩萨塑像相比又是迥然不同的。按小乘佛教的说法,罗汉是人通过修行可以得到的果位,故罗汉像仍然没有离开人类社会,其面貌形态体现了佛教所流行的广大区域内的各色人种、各个民族的特点。易见的,有皮肤黝黑、须发卷曲的印度人,有身材高大、广颐深目的西域人,而更多的是和中国人民的面孔相同或相近的人以及东南亚各国人。1973年,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和她的丈夫、印度工程师陆文星来此参观时,曾指着几尊罗汉说:“他们真像地道的印度人。”

    生活气息浓郁芬芳罗汉堂塑像,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形象,再现了古代社会的人物风貌,见之似曾相识,倍感亲切。现略举数例:十八罗汉中的半托迦尊者,是位印度高僧。他正与心爱的幼狮玩耍,突然,幼狮好奇地咬住他的左耳环直往下拖。这位慈悲的佛子,双手托着心爱的小灵兽,痛得嘴歪眼斜,埋下头来,不知所措。见此情状,怎不令人失声发笑!

    五百罗汉中的第九十八位法王菩提,光头赤脚,放荡懒散。他僧衣半脱,裸露出肩头、胸乳和肚脐,右手肘托在踞坐的右膝关节上,正拿着挖耳子掏耳朵。那敛眉眯眼、咧嘴露齿的神态,表现了他那既感疼痛又觉舒服的内心感受。

    第一百二十位境界尊者,是位须髯浓密的西域胡僧。他远离乡邦,修行独处,僧衣残破,无人代劳,只好穿针引线,自己缝补。

    第二百零七位无边身尊者,是位皱纹满面、生活清苦的老和尚。他将僧衣脱至腰间,露出瘦削的肋骨,右手执搔耙(俗称“孝顺子”),反手抠背。此刻他的面部表情上,正流露出搔痒的快感。

    第三百八十八位飒拖怒尊者,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是一位喜爱儿童的长者。六个天真烂漫的小孩,或爬肩头,或踩脚背,或坐手心,甚至干出了挖他肚脐、掏他耳朵的恶作剧,而这位长者毫不动怒,任他们嬉戏玩耍……

    南北塑师各显神通

    技艺精美的罗汉堂塑像,是中国南、北两种流派的民间塑师汇聚一堂、分工合作、各显神通的产物,可谓达到了当时雕塑艺术的高峰。

    清道光末年,宝光寺妙胜禅师共聘请了三批塑师:属于北派的陕西帮、属于南派的川西帮和川东帮。陕西帮塑的罗汉头部肥大,肌肉丰满,造型奇特,别有情趣。川西帮和川东帮风格相近,塑的罗汉头部适中,表情自然,造型不同于一般的菩萨像,而更多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川西帮领头的姓周,他技艺高超,憨厚朴实,将毕生精力都放在塑菩萨和教徒弟上,到了中年尚无子息。

    如今,寺内老僧还津津有味地讲述他塑完罗汉得贵子的有趣传说。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川东帮的黎广修。广修原名德生,传说是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县)人,据今考证是四川德阳市绵竹县人,少时曾读诗书,后随父辈以塑像为业。由于聪明好学,他青壮年时在宝光寺塑罗汉中即大显身手,成为四川的泥塑名家。他将近六十岁时,应昆明筇竹寺住持、四川僧人梦佛之请,率徒五人前往塑五百罗汉,历时七年乃成。黎广修不仅积累了塑罗汉的丰富经验,而且擅长书法、绘画,精通诗文、佛理,故塑像得心应手,不落俗套,以生活气息浓郁而闻名全国。

    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多尊塑像,出自三批塑师之手,观察其风格,比较其优劣,现今尚能辨别出各家的作品。但总的说来,皆各有所长,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不愧是中国清代精美的塑像群之一,一直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宝光寺收藏的文物很多,有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所雕刻的“千佛碑”;创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的“尊胜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泰国国王所赠的贝叶经和同年从斯里兰卡求回的藏于石塔中的4粒舍利子;还有唐伯虎、祝枝山、竹禅和尚、张大千等名家的书画珍品。2001年06月25日,宝光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山门

    创于乾隆年间,内供设法神、金刚力士和明代县人杨廷和杨升庵塑像。

    天王殿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佛德和堂建,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月和堂建,中供弥勒佛,两侧供四大天王,殿檐悬"一代禅宗"匾额。殿后因有明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石刻《尊胜陀罗尼咒》经幢,故此殿又名尊胜殿。

    舍利塔

    位于天王殿与七佛殿之间。隋代系"木浮图九级",一殿。此塔建自唐僖宗中和年间,历千余年,屡有残破,屡有培修,现为密檐式十三级四面塔,高约二十公尺,每级四面各嵌佛像三座。塔底护以石,底层正面龛内塑释迦牟尼座像。龛聊"寺镇牟尼青色宝,山飞舍利紫霞光",为现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撰画。每级翘悬铜质风四个,全塔供铜、石、玉等质料雕铸造的佛像一百四十尊,舍利子十三粒。塔刹冠以金铜宝顶,映日夺目,是佛教著名圣迹之一。史称宝光寺中与初祖、清初著名高僧笑宗印密曾赋诗赞塔曰:宝塔凌空利似剑,几经鏖战圃周唐。清平天下无能及,留与业作栋梁。"

    七佛殿

    宽五间,深四间,单檐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是寺内仅有的唐僖宗时的遗物。明代状元杨升庵曾以此础题诗曰: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莲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业狩,王气遥从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驾,不及胡僧渡海杯。殿内三龛高五十公分的须弥座上,供世间庆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七佛立像,分别高4.4米和3.1米,神态庄严,造型宏伟,有较高艺术价值。佛龛前供1.36米汉白玉卧佛,系1991年缅甸佛教徒捐赠。此殿为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真印和尚募建。

    大雄殿

    高五丈,广五楹,面积七百平方米,清笑宗印密初建,乾隆年间恢章和尚改建,道光年间妙胜和尚重建。全殿用四十二根石柱支撑,雄伟壮严。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

    宝光寺舍利塔

    两旁立迦叶、阿难尊者,雕塑工艺美轮美奂。殿悬一副脍炙人品聊云:"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藏经楼

    全寺最大的一座殿堂,高17米、宽40米、深18米,全是石柱支撑,为该寺杰出建筑之一,清道光年间妙胜和尚修建。上为藏经楼,贮有敦煌藏经四十三册,房山石经二十二册,北藏经和频伽藏经各一部,共七百二十八函,七千二百八十卷。殿中供千手观世音菩萨像。四壁有诸天画像,画工精细,充分体现了清代艺术风格。藏经楼楼下为说法堂,乃历代方丈说法处。

    念佛堂

    位于寺院东侧自南向北的极乐堂后面,堂高10米,宽九楹,清同治年间真印和尚建。堂中有石舍利塔一座,高约5.5米,直径2米,由三块巨石镂空雕成,呈六方宫殿式。塔内精细地雕刻有以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为中心的各式各样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六根石上盘以飞龙,造形生动。整个石塔玲珑剔透,是寺内艺术价值较高的雕刻之一,相传为清代三个名工历时三年刻成。历代住持皆以此作净土宗道场。

    题咏集注

    任职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一九三八年底,因国民党军政中心转移到重庆,他也从武汉溯长江而上,到了四川。他在川八年,奔走呼号,竭力鼓动民族志气,宣传抗日救亡。他不仅是一位爱国将领,还是一位爱国诗人[3]。

    一九四一年三月十九日,冯玉祥将军来到新都,先游览了西蜀名园升庵桂湖后,又乘兴游览了佛教古刹宝光寺。他没有惊动新都县地方官员,宝光寺的方丈和尚又不在,知客师只好到西方丈请已退院二十多年的无穷老和尚到东方丈客堂作陪。冯将军见是一位老态龙钟的长者,即风趣的问:“你是庙子的老方丈吗?怎么还没有成佛呢?”无穷答道:“老僧罪孳深重,成佛的时间还早啊!”这位禅学精深的老和尚,因一九一九年宝光寺东廊失火,他披起大红袈裟爬上殿顶禳灾呼救,吼哑了嗓门,说起话来非常吃力,故而交谈不多喝了一阵清茶,便陪同冯将军到寺内各殿堂参观。

    冯将军先走进说法堂,观赏了左右两壁“九八加一老比丘”竹禅作的“九分禅字”和“捧沙献佛”巨幅字画,双折转身到念佛堂观看“构造精美颜色华丽”的石舍利塔,再到极乐堂观看“来至缅甸、晶莹光彩”的白玉佛像,然后到罗汉堂观看“各有神采、蔚为巨观”的五百罗汉塑像。冯将军游完了殿堂,又绕过弯曲的红墙和幽深的竹林,来到后园观看寺中胜迹紫霞山。紫霞山上有许多大楠树,“高者六七丈,叶茂根本固;树头最特别,各不相连属;此株与彼株,分得清清楚。”冯将军对宝光寺的建筑布局、佛教艺术和美景奇观赞赏不已,印象极深,并写诗作文记叙了这次的游览经过和感受。

    冯将军一生共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因为他是当兵出身,便自称这些诗为“丘八诗”。一九三八年三月,周恩来同志邀请冯将军以“丘八诗人”的资格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选任为总会理事。冯将军的诗感情真挚,朴素无华,通俗易懂,粗犷豪放,体现了他的爱国爱民思想和军人性格。他在《宝光寺》诗的开头写道:

    宝光寺,在新都,庙子大,柱子粗。

    仅用十二个字就勾勒出宝光寺的初步轮廓。此寺占地九万平方米,共用了大石柱四百多根;殿堂宏阔壮观,其中罗汉堂塑有五百多尊罗汉象。罗汉,根据小乘佛教的教义,是指断绝了一切嗜欲、解脱了烦恼、受人敬仰崇拜的圣人。罗汉堂内,却把清朝康熙、乾隆等皇帝加在罗汉行列中。

    作为反封建的斗士、民主革命的先锋、冯将军在诗中鲜明地指出:罗汉到是何人封,并有皇帝加当中;封建臭味全未改,革命先烈多英雄。冯将军从黄花冈的革命先烈,又联想到芦沟桥的抗日烽火,他以充满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激情的诗句,动员和尚也要发扬大无畏精打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尚须知大无畏,第一先把倭打退;我想和尚应奋起,救国救人为最急[3]。

    在中华民族抗日救亡高潮的推动下,在冯玉祥将军抗战诗歌的激励下,宝光寺的和尚奋起了。他们积极为抗日募捐筹款,有的还参加了僧伽抗日宣传队和救护队。[3]

    方丈

    意寂法师俗名傅世立,重庆市开县人,1963年9月出生。他1985年9月到新都宝光寺出家,在宝光寺兼洛阳白马寺方丈明高大和尚座下披剃为沙弥,1987年9月又在明高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1990年毕业于四川省佛学院,2001年结业于四川省佛教执事进修班。他从1991年起,历任宝光寺知客、副寺、监院,委员会成员、副主任,成都市佛协常务理事,四川省佛协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新都区人大常务委员等职。

    意寂法师在党的十六大方针指引下,坚持走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他1999年十月在宝光寺参与接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2003年3月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赴泰国迎奉佛牙舍利回国。同年10月赴北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他爱国爱教,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当代年轻佛教徒的优良风范。新都宝光寺是中国著名佛教禅宗丛林,历代高僧辈出。

    意寂法师在宝光寺先后受到明高、遍能、贞意三位大和尚的亲切关怀和直接培养,佛教修持和佛学水平不断提高。从1995年以来,他在省内外的传戒法会中,多次担任引礼师。1996年和1997年,两次出国参加中、日、韩佛教文化友好交流会。1998年至2003年,相继参加四川省宗教局“四川宗教论坛”的学术讨论会,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如《加强青年僧人自身建设,迎接新世纪》、《论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论佛教僧团在新世纪的历史责任》等。2003年3月,宝光寺方丈、管委会主任贞意大和尚圆寂后,意寂法师勇挑宝光寺管理承担,显现出非凡的才干。他团结管委会一班人和广大僧众,认真学习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宗教政策和理论,加强佛教僧团的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和组织建设,搞好寺院的设施、文物保护,园林绿化等,努力展示宝光寺的佛教文化特色,发挥宝光寺作为新都对外开放窗口的作用。近些年来,对寺内殿堂建筑进行全面推修,对一些名木古树进行抢救保护,将数十万元的慈善功德款用于希望工程、抗洪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年届不惑的意寂法师,长期担任宝光寺执事,积累了丰富的寺院管理经验。他道风纯正,办事认真,工作能力强,深受全寺僧众的拥戴,2004年5月被推举为宝光寺第二十五代方丈大和尚。

    交通信息

    公交:

    1、成都市区乘坐651路公交车从五块石出发直达宝光寺。

    2、在成都市区乘坐650-660路公交车均可到达新都区范围,换乘公交X05、X08、X10、X41、X44、X45、X47、K8A均可到达。

    自驾:

    1、沿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公路行驶10.6公里,进入成渝环线高速,行驶5.7公里,从新都出口上新都大道,行驶至宝光大道中段。

    2、沿川陕路一路北行,至新都绕城路口左转,100米后,宝光大道路口再左转即可道到。

    参考资料

    [1]成都“十景·新十景”评选结果揭晓.凤凰网. [2017-02-14].

    [2]宝光寺.新浪官网. [2014-08-27].

    [3]冯玉祥题咏宝光寺.佛教导航. [2015-08-24].

    条目合集

    成都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1955年成立于四川省的博物馆

    王建墓

    四川成都市的国家二级博物馆

    都江堰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查看全部 41 个条目

    成都十景

    都江堰古堰流碧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武侯祠祠堂柏森

    国家一级博物馆

    青城山青城叠翠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山峰

    查看全部 10 个条目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4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