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中文名: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外文名:Gansu Xiaol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 地理位置:东经106°13′10″~106°33′06″、北纬33°35′12″~33°45′11″
  • 占地面积:31938公顷
  • 景区等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气候类型:暖温带、亚热带
  • 地址:甘肃省东南部
  • 保护级别:森林生态系统
  • 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
    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中秦岭的西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3′10″~106°33′06″、北纬33°35′12″~33°45′11″。保护区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8.5公里,成立于1982年,2006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31938公顷。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羚牛秦岭亚种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

    历史沿革

    1982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天水地区头二三滩自然保护区”。

    2006年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名为“甘肃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甘肃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秦岭的西端。

    地貌

    甘肃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熔岩地貌,局部地段发育大面积喀斯特地貌。山顶发育的喀斯特漏斗,形状仿佛农家使用的大锅,当地人谓之“锅坑”,小的直径500米左右,大的直径2000米,彼此连绵成群。

    水文

    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嘉陵江及其支流东沟河、瓦窑沟、云凫河、陈家沟等,水系呈辐散状分布,最后向西和西北汇集,注入嘉陵江。其中嘉陵江是保护区最大的过境河流,干流流经保护区西缘。年径流总量8.4×107立方米,年平均流量51.6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9800立方米/秒(1981年),流域平均径流深297.6毫米。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地区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的自然地理景观。

    动物资源

    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鱼类3目5科5亚科15属17种,两栖类2目6科6属11种,爬行动物2目6科17属24种,鸟类16目39科199种,哺乳类7目20科66种。

    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鱼类17种,其中总东洋界鱼类3种,古北界鱼类4种,两界共有的鱼有10种。有两栖类11种,其中4种属东洋界,古北界2种,共有5种。有爬行类24种,其中东洋界种22种,纯古北界种没有,共有2种。有鸟类199种,广布种74种、古北界种69种和东洋界种56种。有66种哺乳类,其中古北界种有30种,东洋界种28种,两界共有的物种有8种。

    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5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28种。其中国家二级两栖爬行动物1种;鸟类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种,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物种18种,即鸢、苍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红隼、燕隼、红脚隼、红腹角雉、勺鸡、红腹锦鸡、灰鹤、红角鸮、雕鸮、领鸺鹠、斑头鸺鹠、短耳鸮、灰林鸮;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哺乳类4种,为羚牛秦岭亚种、云豹、豹、林麝,二级保护哺乳类有大灵猫、果子狸秦巴亚种、狼北部亚种、赤狐蒙新亚种、野猪川西亚种、林麝、小麂指名亚种、毛冠鹿指名亚种、羚牛秦岭亚种、鬣羚、斑羚等10种。(以上数据截止2014年)

    植物资源

    物种基本组成: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23科、561属、1258种(含种以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6科12属18种;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105科448属1057种,单子叶植物12科101属183种。

    区系地理成分:保护区的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中国所有的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属于世界分布的有56个属,属于热带或以热带为中心分布的类型有128属、244种,分别占总数的22.9%、19.4%;属于温带性质的类型有376属、806种,分别占总数的67.2%、64.5%。显然北温带分布的属数、种数最多,温带属性是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

    从科属的分布型统计看,属于世界广布型的有34科56属202种,分别占自然保护区总的科属种的27.6%、10%和16.1%;属于热带分布型的有55科128属244种,分别占自然保护区总的科属种的44.7%、22.9%和19.5%;而属于温带分布型的有86科375属807种,分别占自然保护区总的科属种的69.9%、67%和64.4%。(以上数据截止2014年)

    区域范围

    保护区总面积31938平方米,核心区面积10 256平方米,缓冲区面积10158平方米,实验区面积11524平方米。

    旅游景区

    云幈寺

    云幈寺座落于云幈乡北端,占地约两亩,有大殿、经室、厢房、斋院和山门。大殿中供奉着如来佛、观世音菩萨等众神像,山门中面目狰狞的灵官塑像,山门上有一幅隶书对联,上联是“存心邪僻 任尔烧香无点益”,下联是“持身正大 见吾不拜有何妨”。

    古峡栈道

    在观音峡峡谷左面的峭壁上,留有古栈道遗迹十余处,据说汉刘邦当年退出咸阳入汉中时,为向项羽表明自己无心夺中原而火烧栈道,烧的就是这条栈道。后来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佯装修复的也是这条栈道。1949年7月,宝鸡解放后,战败的国民党胡宗南残部214师也是取此道南逃四川的。

    管理现状

    保护机构

    甘肃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隶属甘肃省林业厅管理。管理局主要职能为: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调查保护区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与资源监测,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从有利于保护区工作出发,进行适度合理的产业开发工作。管理局内设四科一室:保护监测科、科研宣教科、产业开发科、计划财务科、办公室,下设四个保护站:嘉陵保护站、站儿巷保护站、严坪保护站、云坪保护站。

    保护措施

    严格执法

    有力打击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行为。管理局统一行动,对辖区内所有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场所,尤其是对相关花鸟市场、酒楼饭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等采取拉网式、地毯式的清理整治检查,依法从严从重查处一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案件,切实遏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势头。

    建立长效机制

    保持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对因保护监管不到位、执法不力导致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现象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一旦发现工作人员涉及非法食用、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将依法从严处置。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拒吃野生动物的良好社会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摒弃“野味滋补”的落后观念,倡导健康安全饮食理念。

    保护价值

    生态价值

    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原始、独特,物种古老珍稀,生物多样性典型、丰富。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羚牛秦岭亚种的最西分布区和甘肃省境内羚牛秦岭亚种的最大分布区。

    科研价值

    保护区管理局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按资源优势选择确定科研项目。组织完成了《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羚牛生境保护措施模式研究》、《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清树的发展模式研究》和《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简介》等报告的研究,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考察工作搭起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国大、中专院校的实习调查铺垫了极为坚实的阶梯。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4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