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凤自幼而孝,少年时曾买船前往南京探视父病,丧父后,与叔父分家别居。治家甚严,僮仆5岁不得入内厅,老仆进出如在官府做事有规矩。平日好盛装乘轿,与地方官员和文化人交游。不吝家财为义举,宁都公益事业多得兆凤资助。助人为乐不知疲,强调做事必须有准备,不可仓促行事,故其言行令人折服。
明末,县令以诏举“孝友廉洁”而举荐兆凤,兆凤以为母守孝辞,后聘为师儒。兆凤年四十,齿落背驼,仍助人婚葬之事而不疲。
崇祯死于煤山之消息传至宁都,兆凤举家大哭,并卖田招收义兵,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宁都,四处抓人,抄没地方大族,兆凤全家藏匿于翠微峰,明亡后,削发隐居于今距宁都县城西2.5公里远的翠微峰,名其居室曰“易堂”(明亡,号哭不食,翦发为头陀,隐居翠微峰,是冬,筮离之乾,遂名其堂为易堂。 ),此时地方动乱不已,家族生存环境遭受破坏,兆凤竭力维护,居家艰难之时,出钱葬与其结怨的叔父一家,把魏氏宗子遗孤尊为新一任宗子,其长子魏际瑞(原名祥)、次子魏禧、季子魏礼皆为清初著名文人和思想家。
魏禧与兄际瑞﹑弟礼以及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曾灿讲学于易堂,提倡古文实学,世称"易堂九子"。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8日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