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紫阳街

文化旅游区

  • 中文名:紫阳街
  • 所属国家:中国
  • 地理位置:台州市临海市古城家园(临海中学东南)
  •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 著名人物:紫阳真人张伯端
  • 主要景观:紫阳桥、紫阳坊
  • 原因:纪念南宋道教始祖紫阳真人
  • 所属城市:浙江省临海市
  • 官方电话:0576-85306305
  • 紫阳街介绍
    紫阳街是临海市第一古街,是千年古城的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街名的来历紫阳街原来是有街无名。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修《临海县志稿》绘制《临海县治附郭图》上,这条街没有街名的记载,而按照古迹、人名、地名而称呼这条街的所在地,当时称街的北端黄坊桥,南头揽秀楼,中间地段,从北至南称紫阳宫、一洞天、奉仙坊、十字街口、迎仙坊、白塔桥头、方一仁、德清巷口、牌门周、腊巷口、安乐天、炭行街等50多处地名,由于地名众多,给当时的市民通信带来许多不便。

    历史沿革

    为了统一街名,抗战时期,国民党县长庄强华对临海城关街道,选择了一些名人作了命名。命名的有文庆街、刘墩街、鸣雷街,将现在的紫阳街命名中正街。街名定了,当地市民还是继续称呼原来的地名为街名,中正街名存实亡。

    1949年5月29日,临海和平解放,于1951年,临海县人民政府作出了临海城关地区街名命名的决定。并征求了各界人士的意见,参照历史实际,对城关街名、巷名作了统筹规划和命名,为了纪念临海的和平解放,将中正街命名解放街,解放街一直沿用50年之久。同时,也将刘墩街改名为劳动路,睢阳街改名为继光街,保持了文庆街,其街名沿用至今。

    建设背景

    街名由来

    1994年1月4日,临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识志士将解放街的历史,作了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议和改街名的依据和理由。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冠名为紫阳街。改名紫阳街也是为了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他号紫阳,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卒于元丰五年(1082),寿99岁,居住临海城关樱珠巷。张伯端著作《悟真篇》一书中,倡导以道教内丹为中心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学说,与魏伯阳《参同契》并居道家正宗。特别是他晚年,以非凡的毅力,为探索延年益寿秘密,历尽艰辛,倾其毕生精力,为人类健康与生存作出贡献。《西游记》六十九回至七十一回,还讲述紫阳真人救朱紫国金圣皇后的故事,说的是麒麟山有一妖怪大王赛太岁,得知朱紫国金圣皇后“貌美姿娇”,使用妖法将其摄入洞府,当作夫人。为不使皇后受辱,紫阳真人张伯端驾临麒麟山,把身上穿的一件“旧棕衣”变为“五彩仙衣”送给大王,作为“新妆”,妖王十分欢喜,送给皇后,皇后穿上此衣,妖王无法接近,一近身便如“毒刺”刺人,全身疼痛难忍,故皇后身居妖洞,仍安全无事,后来孙悟空救出金圣皇后,夫妻得以团圆,但团圆不能近身,紫阳真人得知,从天而降,收回“仙衣”,就没有“毒刺”,终于使国王与金圣皇后仍复天伦之乐。紫阳名声大增,在中国道教史上有极高位置,是一位杰出人物。在当今人们中流传尽广,紫阳街的街名就由此而来。

    主要景观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临海紫阳街,从北到南,全长1080米,街上古迹,信步可数,深深吸引着人们。

    有纪念宋代南宗道教始祖张伯端(紫阳真人)的石碑、紫阳桥和紫阳坊。有紫阳故里和紫阳宫遗址,原紫阳宫南大门牌坊基石保存完好。明历十九年(1591)由举人吴执御、彭世焕、王如春、章应科、徐子瑜五人立的“五凤坊”,遗址尚在。

    紫阳街两旁的水井是紫阳街古迹的一大特色。古井众多,有建于明清年代,历经二、三百年的风雨沧桑的古井,也有建于民国时期的水井,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水井深度不同,一般在3米余,水味甘甜,水色明净,冬暖夏凉,哺育了一代代人。古井在这条街上,起到人们生活用水和防火双重功能的作用。水井布局合理,历代人们爱井如命,非常注意井水卫生,做到井上有圈,圈上有盖,盖边有锁。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紫阳井和千佛井。紫阳井,为纪念紫阳真人而建,坐落现在的樱珠巷9号对面,人们仍在井边洗衣、洗菜。每逢夏天,西瓜放在篮中,浸入水井冷却,吃起来比放冰箱更爽口。经修复的千佛井(即双眼井),在紫阳街的群井中,名声最大,传说尽多,相传在巾山建了一座千佛塔后,为了阴阳相对,才建千佛井,井壁有千尊佛,巾山上建双塔后,尚有“火神”不断出现,为镇住“火神”,在千佛井上加圈,成为“双眼井”,达到“以水克火”,保一方平安。还有白塔,建于宋代,“文革”被毁,遗址在白塔桥饭店对面,保留完好。

    在紫阳街,使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坊”,每相隔百丈就有大块青砖砌成的一堵坊墙,坊墙高三余丈,宽五六丈,拱门高丈余。坊名即地名,坊墙又称“防火墙”,有《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5座坊。前人用心良苦,设计出别具一格建筑特色,既是人行道,通马车,又是防火墙,还代替地名的多重作用,当今已成为街区的一道风景线。相传“奉仙坊”,说的是仙人在此地修心养性,这里是百姓供奉过仙人,而取名奉仙坊。“迎仙坊”则是另一种传说了,临海是块风水宝地,百姓安康,人间生活幸福美满,不少仙人下凡人间临海,为迎接“仙人”,才建了“迎仙坊”,这些都是传说。但紫阳真人创造气功理论,对于后人养生、长寿起到重大作用,这是实话。

    紫阳街北端北固山的郑广文祠,始建于唐广德二年(764年),是为纪念唐代郑虔在台州开创了文教之先河而立,因其诗、书、画并妙,被唐玄宗誉为“郑虔三绝”,如今成为临海古城文化源流的“缩影”;紫阳街的北端与台州府衙遗址毗邻的台州府文庙,始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是台州最大的文庙府学,是介绍台州历史人物最为齐全的场所。经保护性修缮的台州府文庙显得庄重、古朴,成为展示台州府城历史文化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紫阳街南端,位于巾子山麓、古城墙边的龙兴寺,为台州之首寺。自唐以来,寺僧思托六随鉴真东渡弘法,讲说天台宗义。日僧最澄入唐求学,久驻龙兴寺,研习天台教观,抄录经文,并授菩萨戒,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教,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而今也成为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众多的古迹,增加了人们吸引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流连忘返。

    文化活动

    名人故居

    紫阳街及周边街巷历代名人辈出,除紫阳真人张伯端外,还有陈涵辉、王观澜等。有的故居如今尚在:有官至礼、兵二部尚书,与徐霞客结为挚友,并为其题写《墓铭志》,“生为大明人,死作大明鬼”的忠臣志士陈涵辉故居;有为明代进士陈员韬、陈选和举人陈英三人而建的三大夫坊;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跟随毛泽东参加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运动,曾经担任国家农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的王观澜故居;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革命斗争,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的青年女英烈郭凤韶烈士的故居和郭凤韶烈士纪念馆。

    建筑特色

    建筑格局

    紫阳街房屋和街面店铺保留着宋代的遗风和明清的格局,房子一般以二层居多,局部三层,错落有致。有的房子有下檐,有的房子有栏杆,安排得非常合理,前店后坊,中间客堂,楼上卧房,成为前店、后坊、住房“三位一体”典型的江南风格。古代建筑,百姓从“福”“运”“平安”方面考虑较多,雕梁画栋,紫阳街的柱头、门上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有木雕、灰雕、石雕的三雕结合,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风格。紫阳街的路面全由一块块凹凸不平、粗糙开裂的青石板铺就,岁月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潮平潮落又潮涨”,紫阳街历经沧桑,一座座木结构、砖头墙,顶上铺木椽盖泥瓦的江南古代建筑与街面石板路,一起发出清香,如一首诗,一幅画,古色古香,向人们展示着无限的魅力。[1]

    紫阳街是临海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是古城遗址的缩影,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岁月沧桑和小城故事遗留在老屋起翘蜕皮的墙面上,遗留在高高挑起的飞檐上,处处充溢着它的原始魅力。这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铭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百年老店、名人旧居、街巷格局、传统习俗交相辉映,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

    参考资料

    [1]台州晚报:台州紫阳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浙江省文物局. [2021-06-23].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20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