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腾格里峰(Han-t'eng-ko-li Peak,亦作Hantengri Feng或Khan Tengri),天山的高峰。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边界线上。海拔6,995米(22,949呎),为天山主峰之一。周围有巨大的山谷冰川,其中南依诺勒切克冰川长59公里,上游在中国境内,下游在哈萨克境内,是天山第一大冰川。铁米尔苏冰川(36公里)、土格别里齐冰川(34公里)和卡拉格玉勒冰川(36公里)全部在中国境内。冰川末端下降到2,500∼2,800公尺的森林带。汗·腾格里峰与哈雷克套山之间的南北向冰槽谷自古为南疆与伊犁间的通道。其间有木札特冰川阻塞,旅行者须攀越这条冰川,经过积雪深厚的达坂。其艰难险阻之情,唐玄奘早有记述。
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位于东经80.2°,北纬42.2°。它是我国境内天山山脉的第二高峰,在最高峰托木尔峰以北20公里处。汗·腾格里峰坐落在南天山的主脊线上,主要有5条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北山脊、东北山脊和东南山脊。西山脊和东北山脊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境线,其南侧在中国境内。汗·腾格里峰峰体高峻而雄伟,终年积雪,冰雪崩频繁。特别是南壁,宽阔而多断层峭壁和沟壑,冰雪坡象一堵玉壁高耸于苍穹之下,使人望而绝步。汗腾格里峰的地质情况也较复杂,属褶皱断裂复背斜的核部,由此而造成了此峰山势壁立,陡峰险峻,沟堑纵横的地形。因而,直至登山活动已较发达的今天,其南坡中国一侧至今都还没有登山家们拜访的足迹。
汗·腾格里峰,在西天山。蒙古语,“汗”为“王”,“腾格里”为“天”,即“(顶)天的汗王峰”。
天山山脉中科克沙勒岭与哈尔克山的结合部位,是托木尔-汗·腾格里山汇地区的高峰之一,海拔6995米。位于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国界线上。东与天山山脉最高峰──托木尔峰(7435.3米)相邻,西邻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伊塞克湖盆地,北邻伊犁河谷地,南邻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绿州。
汗·腾格里峰区出露为奥陶纪砂岩、砾岩、大理岩化灰岩及千枚岩化泥岩、炭质页岩等,属加里东褶皱带,在其南北两侧为华力西褶皱带,依次向外为中、新生代褶皱,最后现代山体升起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的喜马拉雅运动之后。汗·腾格里峰一带地势高峻,山岭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6000米以上的高峰多达40座,山地大面积突出于雪线上,形成中国境内天山和整个天山山脉的最高部分。山体高大,面迎西风气流,降水较丰富,在海拔3200米处年降水量500毫米,5000米以上地区年降水量达900毫米左右;海拔3200米以上地区年均温为负值,为大规模冰川发育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故在托木尔-汗·腾格里山汇地区,形成天山山脉现代冰川作用的最大中心。
中国境内天山山脉有现代冰川6896条,总面积为9548平方公里,其中53%集中于此,以山脉为中心呈不对称放射状分布。在托木尔峰与汗腾格里峰之间,发育了最大冰川──南依诺尔切克冰川,长61公里,下游伸入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此外还有台兰峰东侧的土盖别里齐冰川,长37.8公里,西琼台兰冰川长25公里(雪线4200~4300米,冰川作用下限3084米)等。这些冰川以长大的树枝状山谷冰川最为发育,拥有多级支流和狭长的冰舌,冰面表碛密布,热喀斯特发育,形态上有其独特之处,因此有“土耳其斯坦型”冰川之称,中国则称为“托木尔型”冰川。众多冰川和大面积的积雪消融,是其南北坡阿克苏河、木扎尔特河和特克斯河等的主要补给来源,并孕育着南北片片绿洲。
站在山腰间,向下俯视,眼帘忽然闪现一幅生动的画卷:辽阔的牧场缀着星星点点的毡房,马群在草原上奔腾;错落有致的农舍间,鹅群在村头追逐;潺潺缓缓的河流绕过郁郁葱葱的林海,流向远方的雪山深处。回望眼前的兀山险峰,沟壑万丈,回环绕转,鬼斧神工,峭壁上山花烂漫,蝶飞蜂舞,绿苔茵茵,鸟鸣婉啭,草被清翠,绵缎蜿蜒,让人赏心悦目;参天林木遮盖,穹庐蔽荫,山风呼啸,松涛咆哮,蒸腾的气流徐徐升腾,袅袅娜娜,宛若一条白练直挂云天。被阳光反射着的冰川雪峰,透射出七彩斑斓,幻化成大小均匀的光环,蚀在半空中不消不散。一只鹰隼显得格外俊逸,在大气蒸腾的云层里盘旋,久久而不肯离去。人们怀着虔诚的向往,忘记一路疲惫,赶到昭苏县夏特乡,再骑上当地牧民早已为我们备好的马匹,沿着崎岖的山路,颠簸前行。骑马大约走了一个时辰,人们被脚下的悬崖峭壁所阻挡,不得不下马徒步攀行,翻过一座峭壁,眼前就是仰慕已久的直插云霄的汗腾格里山峰。仰望跌宕起伏的莽莽群山,千仞攒空,层峦叠嶂,阳光把整个西天山照射得巍峨壮观,使头顶的雪山斜射格外晶莹剔透。
山中春雨倾盆而下:艰难地攀行二十多分钟,直达汗·腾格里山的中峰。脚下皑皑白雪晶莹浑然,阳光反射到雪壁上,夺目刺眼。此时此刻,知觉告诉着自己,山顶的空气明显稀薄,气温急剧下降,云层在疯狂地翻动,一场倾盆大雨就要立刻泼向巍峨的汗·腾格里山峰。这时中间有人要求立即下山,也有人要坚持等到这场大雨过后继续向上攀登。大约不到五分钟,整个西天山笼罩在黑压压的云层里,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人们只好找到一个凸起的崖壁下躲雨。时下已是仲春,昭苏当地有一句农言,“春雨绵绵,连阴半月”,但人们来时听当地的老乡说春季的昭苏高原春雨比起往年少之又少,整个春天几乎是干旱。时间随着眼前的倾盆大雨而过,人们只能躲在崖壁下盼着雨停下来。似乎老天故意捉弄我们,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征兆。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雨渐渐地停了下来,天空中飘着星星点点的毛毛细雨。
山若水洗一尘不染:雨过天晴,阳光分外妖娆,大地更加娇美,整个西天山宛若水洗一样,尘埃不染。这时已是下午6点一刻,时间已不允许我们继续攀登顶峰,到了夜晚也不可能住在山上,再说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允许人们滞留,经过大家一番商议,还是决定下山。常言道,登山容易下山难。这话使人们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并不夸张。等到人们下了山,回到乡政府所在地,已是深夜12点多。乡上用当地哈萨克族最热情的礼仪招待了人们。尽管人们最终没能登上汗·腾格里山峰,但当地民俗的纯朴和老乡的善良好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汗·腾格里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门。1987年前,在原来南关清真寺的基础上加以扩建,改用今名“汗·腾格里”(王中之王的意思)。该建筑为双层楼式,下层为商场,上层是清真寺,楼外部两侧皆设半环形登楼台阶,集伊斯兰传统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于一身,风采别具。
1902年进行过重建,1987年前,在原来南关清真寺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建,改用今名“汗·腾格里”(王中之王的意思),是市内较大的维吾尔族清真寺之一。
重建后的大寺,位于南门临街,坐西向东,外观壮丽,造型美观,四座高大尖塔,簇拥着中间的大圆屋顶,两侧另有两个小圆顶陪衬,具有浓郁而典雅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大寺整体为塔楼型,由4层组成,地下两层,地上两层;底层为寺院商场,二层即地面层,是寺院生活用房,第三层为礼拜大殿,四层则是经学班教学楼。全寺格调明快,浓郁的伊斯兰艺术风格与现代化建筑融为一体,拱顶塔楼,月牙塔尖,庄严、肃穆、宏伟、壮丽,引人注目。
1937年,前苏联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
2004年8月10日在吉尔吉斯斯坦汗·腾格里峰遭遇雪崩的登山者中有4人在8日获救。迄今,已有11人遇难,数十人仍下落不明。获救的4名登山者分别来自乌克兰和捷克。根据吉尔吉斯斯坦紧急情况应对部门掌握的情况,另有40名俄罗斯登山者也曾来到该峰,但至今仍未与他们取得联系。位于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的汗·腾格里峰海拔7000米,5日开始发生雪崩,持续到周末才结束,至少有11人已被确认在这次灾难中丧生。[1]
深秋的昭苏高原,天高云淡,风景如画。这天,天气十分晴朗,我与朋友相邀,走进神秘的昭苏夏特沟,去攀登号称“天山之父”的汗腾格里峰。
我们从县城向西驱车70余公里,赶到夏塔乡,再骑上当地牧民早已为我们备好的马,沿着崎岖的山路,颠簸前行。大约走了一个时辰,路变得非常难走,我们不得不下马徒步前行。翻过一座十分险峻的山,直插云霄的汗·腾格里峰出现在我们眼前。
大家顾不上休息,小心翼翼地朝山顶爬去。头顶上的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我们,幸亏有山风吹过,送来些许凉爽。
站在山腰向下俯视,眼前闪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辽阔的牧场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毡房,马群在草原上奔腾;湍急的河水绕过郁郁葱葱的密林,流向远方;峭壁上的山花清香四溢;阳光下的冰川晶莹剔透。我们又艰难地攀登了20多分钟,大家都累得喘着粗气,浑身被汗水浸透了。山顶的空气明显变得稀薄,气温急剧下降。云层在山顶疯狂地翻滚,肆虐的秋风吹得人眼睛流泪,一场大雨即将来临。这时,有人建议立即下山,也有人说等大雨过后继续向山顶攀登。不到5分钟,整个西天山都被笼罩在黑压压的云层里,瓢泼大雨倾泻而下。我们只好到一个崖壁下躲雨。老天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的征兆。我们坐在崖壁里的石头上,感到浑身发冷,冻得人直哆嗦。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雨渐渐地停了下来。雨过天晴,整个西天山宛若水洗过一样,一尘不染。时间已晚,大家决定下山。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并不夸张。等我们回到夏塔乡政府时已是深夜。
这次登山,虽然未能登顶,但却让我们享受了登山的过程,磨炼了我们的意志。
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23日电(王军 孙浩)
在新疆特克斯河畔的湿地保护区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六团麦地里,一群灰鹤翩翩起舞、觅食喜戏,灰鹤、天山雪域与金黄的麦地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图。
金秋时节,昭苏高原的原生态美景吸引成千上万的灰鹤、野鸭及天鹅在此聚集南迁。在雪域之巅的汗·腾格里峰下,东至昭苏解放桥,西至七十六团苏木拜河,沿特克斯河一带的灌木林聚集,天籁之音不绝于耳。
每年秋天,这里天高云淡、羊肥水美,红柳、蔷薇、沙棘等次生林呈现一片金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上千只灰鹤、野鸭和天鹅在此栖息,被游客们称为“鸟类天堂”;独特的高原绿洲生态景观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外地游人驻足观看。
20世纪80年代,人们生态意识淡薄,将野沙棘、红柳等砍伐作柴烧,次生林、植被遭受破坏,飞禽走兽日趋稀少;针对这一不良现状,20世纪90年代,国家不断加大对天然植被的保护力度,将特克斯河、苏木拜河沿岸数万亩河谷次生林作为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起来,禁止不法分子对次生林砍伐、放牧、狩猎等,经过7年封育,沿岸数万亩河谷次生林得到恢复。
据了解,每年秋收时节,成千上万只野鸭、灰鹤等汇集在特克斯河畔、苏木拜界河的湿地保护区。它们互相嬉戏亲昵地叫着,在草丛和田间地头觅食玩耍,往返于麦田次生林之间,以水草、野草种子、谷物、昆虫以及水生动物为食,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实数罕见,场面蔚为壮观,在当地堪称一绝,引来外地游客竞相观看。[2]
[1]攀登历史.[2019-07-25].
[2]新疆汗腾格里峰下湿地保护区成候鸟迁徙“大本营”.中新网. [2013-05-13].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7月5日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