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齐家文化遗址

位于甘肃省广河县的文化遗址

  • 中文名:齐家文化遗址
  • 外文名:its cultural sites
  • 景区等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 著名景点:龙泉寺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广仁街
  • 齐家文化遗址介绍
    齐家文化遗址是1924年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城关镇)排字坪乡园子坪齐家坪社发现的,西距广河县城35公里。这里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齐家文化大约产生于距今4130±105年前经碳-14测定结果,属于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文化。

    发现和分布

    齐家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两省境内的黄河、洮河、大夏河、渭河、湟水流域。分布范围,东起泾、渭河流域,西至湟水流域,南达白龙江流域,北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齐家文化遗址,在青海省境内最有名的当属喇家遗址。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官亭镇境内的黄河岸边二级台地上;是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现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约20万平方米。

    文化特征

    齐家文化遗址的一大特征是玉器明显增多,这里早年曾发现过重型礼仪玉器——玉璧和玉刀,进入本世纪后,又曾发掘出祭坛遗址和目前所知最早的面条实物遗存。

    齐家文化上承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早期年代约为前2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甘肃、青海境内,黄河的主要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也有零星分布。

    齐家文化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出现了阶级分化并产生原始军事民主制。

    齐家文化的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种植粟等农作物,人们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和骨器,有石镰、石刀、石斧、石磨盘、石磨棒、石杵等。

    齐家文化的畜牧业相当发达,饲养的家畜有猪、羊、狗、牛、马等,基中养猪业最为兴旺。手工业也发展到一定水平,制陶、纺织及冶铜业都取得较大成就。

    齐家文化的陶器独具特色,主要有泥制红陶和夹砂红褐陶,还有少量的灰陶和泥制彩陶。纺织品以麻织面料为主,冶铜业发达,出现了红铜、铅青铜和锡青铜,表明齐家文化晚期已进入青铜时代。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私有制的产生,齐家文化中原始的贫富均等的状态已经被打破,出现了贫富差别以及人与人社会地位的高低之分,男子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并产生了阶级和军事民主制。

    源头和分期

    关于齐家文化的渊源,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齐家文化是马厂类型的继续和发展;有人认为是常山下层文化的继续与发展;有人认为是独立发展而成;也有人认为是马家窑文化发展到马厂类型后分为东西两支,一支发展为河西的四坝文化,一支发展为齐家文化。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其源头大致在陇东及宁夏南部,由东向西渐进扩展。齐家文化的分期与类型的划分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暂定为五个类型,分东、中、西三个区(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东区为甘肃东部地区的泾水、渭河、西汉水上游等流域,分师赵村和七里墩两个类型。中区为甘肃中部地区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流域,以永靖秦魏家遗址为代表,称秦魏家类型。西区为甘肃西部和青海东部地区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与河西走廊,分皇娘娘台和柳湾两个类型。各期陶器的演变规律是器形从粗矮向瘦长发展,单耳罐领部由矮到高,耳由小环形发展到宽边弧形耳,耳上端由与口沿平齐发展到低于口沿。双大耳罐是齐家文化最常见的一种器物.它从早期到晚期的变化趋势是颈部由短变长,底径和颈径的比例缩小,腹部由鼓腹发展为折腹。齐家文化的彩陶数量由多到少,最后消失。

    后续发现

    上世纪以来,在中国西北的渭河、洮河和湟水流域,都曾发现过多处齐家文化遗址,其中著名的有甘肃永靖大河庄遗址、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和青海乐都柳湾遗址等。

    龙泉寺齐家文化遗址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龙泉寺齐家文化遗址发现于1986年,分布面积约1000㎡,文化层距地表2.4—3米。遗迹有半地穴房子白灰层居住地面(白灰居住地面是齐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袋形灰坑、烧陶器的窑址等;遗物有篮纹灰陶、桔黄陶罐、陶鬲、石斧以及骨锥等。

    磨沟齐家文化墓地

    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8年7月到11月,为配合九甸峡水库建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联手对此前“圈定”的目标——磨沟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潭县陈旗(今王旗)乡磨沟村西北约300米处,整个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遗址范围内发现有仰韶中晚期、马家窑、齐家和寺洼文化文化遗存。

    专家们在抢救性发掘中,意外地发现了目前规模最大的齐家古墓葬群,2008年发掘面积约1700平方米,共清理齐家文化墓葬346座,2009年又清理了120余座,其中齐家墓葬占了绝大多数。

    徐家崖齐家文化遗址

    2008年12月17日,庆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宁县文物普查办公室联合在宁县焦村乡西沟村徐家崖庄新发现一处齐家文化遗址。新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址地处宁县焦村乡西沟村徐家崖(又称徐家嘴)西洼沟与大土堆沟交汇的沟边上,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约14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5-3米,距地表2米左右。调查发现有文化层、灰坑、火烧硬面等遗迹。采集到的标本有泥质高领篮纹红陶瓮残底片、夹砂红陶短颈直口瓮残片、泥质红陶短颈侈口瓮残片、夹砂窝纹褐陶罐腹部残片、泥质高领篮纹红陶瓮口沿残片,还采集到少量夹砂红陶细绳纹罐残片、夹砂绳纹罐底残片、粗绳纹夹砂灰陶斝残片、敞口折肩灰陶罐残片。根据遗迹和遗物,经市普查办专家组鉴定,确定该遗址主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遗存,并有少量仰韶文化遗物和周代遗物。此外,在该遗址内还发现了数座汉墓残迹。新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址,表明远古先民们在此地生活的时间较长,采集的实物标本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了新的资料。

    云堡山齐家文化遗址

    2009年3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定西市安定区文物普查组发现一处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大型齐家文化遗址。这一遗址位于安定区香泉镇云山村云堡山。遗址南北超过2公里,面积约200万平方米。遗址暴露出的遗物遗迹十分丰富,仅白灰面遗迹累计长度超过100米,灰坑30余处,灰层累计超过4米。安定区博物馆考古人员在一处自然塌陷的断面台地上清理出一座完整的灰面房址,房址长和宽各为3.7米,中间有一火堂,红土土厚0.5米。据安定区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张克仁初步分析后认为,这一遗址是齐家文化大型居落遗址。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9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