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郑发生

民革中央画院理事

  • 中文名:郑发生
  • 国籍:中国
  • 性别:男
  • 民族:汉族职业信息职业民革中央画院理事民革桂林书画院院长
  • 代表作品:郑发生作品集
  • 主要成就:曾多次举办个展,作品为国内外名士收藏
  • 郑发生介绍
    郑发生,民革中央画院理事、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鉴赏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CSI项目特邀教授、民革广西书画院副院长、民革桂林书画院院长、政协桂林书画院副院长、广西艺术品收藏协会副会长、桂林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民革桂林市委副主委、桂林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雁山区政协常委。

    人物经历

    郑发生[1]从事收藏鉴定30余年,擅长中国绘画。曾师从著名收藏家、画家谢稚柳先生、著名画家宋雨桂、叶侣梅、刘益之先生。宗法元王蒙,明文征明、沈周、董其昌,清四王,主攻山水,画风清疏秀逸,意象高远深幽,颇有古韵。曾多次举办个展,作品为国内外名士收藏。发起并组织策划《二十一世纪如何发展广西艺术品市场》研讨会及美术界创刊30周年纪念等系列活动,为各电视台、电台、热点访谈、百姓文化大讲坛、桂海讲坛特邀嘉宾。出版有《郑发生作品集》等。

    成就及荣誉

    2016年10月 画美在发生 ——记郑发生美国艺术之行[1]

    2017年10月31日“造境——郑发生山水画展”在新加坡隆重开幕[2]

    2017年11月 桂林百姓文化大讲坛主讲郑发生教你如何辨别书画真伪[3]

    人物言论

    中国山水画中的禅意与道家思想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我们可以从郑发生的作品领悟到他的个性特征。观他的作品,从一笔一画,一山一水可以清净超脱,从其 画境中得以体验。正如黄宾虹先生所说:“山水事乃写自然人性,亦写吾人之心。”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云云,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香山翁曰:“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

    郑发生说:一个人怎样才能静观万物皆自得,创作出感人的作品呢?必须怀有天地万物的度量。人若没有量,就没有广博的胸怀,也不可能有融万物于一体的气魄。

    要想在画境中体现广阔博大,人必须量大、量生,这样就能聚收容纳万事万物。若万事万物纳于人之身心时,身心则达到一切皆空,身心达到一种纯净,就能达到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于我为一”的真境,就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才能使心清净,创作时达到“无人无我”的画境。中国传统画论中的核心:一是表现对象的心,一是画家的心。画家在创作时必须心无杂念,不断地唤发本性“真”的灵根,放下一切世俗的妄念,纯净集心,这样才能达到静观皆自得的灵气。

    郑发生提出作画时必须“静”“净”“境”相通而相并。“静”字通常理解为静止,安静心意,为短暂的 表象;“净”则为彻底的心象;“境”是作品中的内涵与立意。首先要求达到身心清净,不能净,则什么都不可能展现。净是天地人相合的标志。由身净升华到心净,再由心净返现到身净。心净生明,清除杂念,有利于身心虚静,激发自性的灵感,达到“发物象而取真”的意境。用净、清、静的心性调发周身内外,作画时高度入静,定准一心,一心不乱,自感体内有一股热能生发,在周身行,自能由静生定,神清气爽。

    郑发生认为,绘画就是心灵的创作。创作水平的高低全取决于悟性的高低。我们平常心绪散乱,烦躁不安,这样是画不出好画的。创作时,必须把心力集中,忘怀万虑,去除烦恼,观心见性,自能感应,逐渐进入创作的作品中,就能体现无上智慧,将自身有形之体,融到无限的天地万物中去。内心有天地的胸怀,日月的光辉,则一尘不染,净洁如镜,这样人之性情即可通山川之性情,人的精神就会合于山水的灵性。起心动念,万般皆有念生,发动自体原始潜能生发本性正念,自性清净,体内安泰,自体的情与意就会达到和天地万物相融合,展现的妙境就会接连先天,贯通后天,智慧通达,构思的创作就能达到“似与非则为真似”,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也。[4]

    一画一世界 发生在画里

    为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大力推介优秀文化 作品,本报特推出“艺海”版,以专业的视角,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的艺术品鉴赏知识,普及艺术教育、提升素质教育,弘扬历史文化。内容涵盖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介绍和推出在本地、全区、全国乃至世界的优秀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欢迎广大艺术家参与。

    第一次见到郑发生本人的时候,我忘记了他所有的头衔,只看到一个亲和的画者。

    先生的笑让人觉得心境明朗辽阔,使人颇感惬意。先生的成熟和蔼,随性洒脱毫无遗漏的表现在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笑容,每一句随意而发的话语里。因为好奇,在与先生喝茶期间,我曾几次忍不住离开凳子去看他珍贵的收藏品,先生一点都不计较我的无意失礼,还亲切地对我说,可以多看看、多看看!当我给一个古董苏绣拍照的时候,先生亲切地问我需不需要帮我拿着苏绣让我拍到更好的角度。先生的大方随性让我更加对他心生敬重。

    先生从事绘画三十余年,他的绘画笔精墨妙,我深深被他画作的意境所感动。

    我年纪尚小,阅历浅薄,但也粗略地看过和了解过一些画,但是极少有画让我看了有想哭的心情。先生的画,写实又写意,入的不是眼,是心。

    先生说,我画山水,偶画花鸟。先生的画,初看时就会被画面感所折服。先生的画,大片大片的墨块晕染在纸上,再以细笔精细地勾画。在妙笔渲染的画里,或是连绵起伏的山间,烟雾氤氲缭绕,或是高山深涧,再或是小溪环山,却又恍然间不知踪迹,如梦如幻,似仙境。

    在那云雾缭绕的画上,陋室一间,树木葱郁,深涧又不知所踪。我想要在先生画里的山顶上,斜靠一棵树,吹着风,听着鸟鸣,看看云。

    一幅幅画的布局,虽不知所画的原风景有多辽阔,但总让人深信这是对风景最好的截取。画里的明暗对比、浓淡相错,仿佛不是墨形成的,它们不是静止的,是无数有生命的小精灵在纸上跃然跳动。视线停留在这一块的时候,余光里却又看到了周边的跳动,于是整幅画都像有无数的无形触须,在不知不觉间与大脑里的神经交融相错。

    我极喜欢画上的勾线。在晕开的墨色上,先生的勾线蜿蜿蜒蜒轻重转折总是恰到好处。于是那山、那水,便有了最动人的神韵。画,有了灵气。像是能看到树叶的摇曳,山脉的血液。你能感受到画里有声音、有呼吸,你能清晰深刻地感受到画里的生命。先生的好多画,如果用心去看了,便发现那画上的山脉不再仅仅是山脉,那树木不再是树木。我先是看到有幅画上原本是在云中若隐若现的山脉,竟然是有如一只高大的马儿。我顿时想到兴坪的九马画山,将不同的地方结合起来看,竟然就是九只形态不一的马。还有一幅画上那山顶与云雾相接的地方,细细一看,仿若一位白衣飘飘的大侠头戴斗笠,立于山顶俯视这大好山河,而那四周原本是飘渺的连绵山脉,却又如在风中的万马奔腾……于是秀雅的一幅画,竟然又令人顿感武侠之风。先生的画原本都是画面一眼观去清秀飘逸,空灵悠然的,可细细看来,却还画中有画,每一幅画原本的感觉都被打散,再在思想中重组成各种各样的画风感觉,这可真是令人十分诧异!

    先生这么多作品里,有一幅是我特别喜欢的:画上右侧是浓墨深染的深山,一袭瀑布直流而下,在山底激起浓浓上升的水气,左边连绵的山脉在大雾弥漫中若隐若现,山下白雾茫茫的河流上几帆渔船正要开往远方。当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我瞬间就被十分写实的画面吸引进去,总觉得越看越有意思,却又觉得有哪里是我已经看到,却还没有反应过来的。不过后来在我远远无意一瞥的时候,知道了哪里让我觉得疑惑———这幅画名为《渔歌飞瀑伴读图》,它巧妙的就是,那右边青山飞瀑的画面,却又好似一位侧身姗姗而行卓越多姿的女子,雾鬓云鬟,着水袖长衫,左手执一书卷于眼前。她踏水而来,一边看书,一边款款而去迈入那山石里。再一看,又像是从山壁里出来,面前雾气茫茫的河流,似乎正要迈步而出。这是那深山的仙人吗?在那云雾缭绕的山壁里似乎别有洞天!云山深处有仙人啊。

    于是我问先生,您许多的画里都是这样画中有画,这是您当初构图的时候刻意而为的吗?先生说,都是画作完成以后,才由大家发现的。不过许多人说,这画中显佛倒是居多。我再用心看了先生几幅画,果然看到好几幅山水画里有形态各异的弥勒佛。我想,何为缘,这就是缘。佛说,你心里有什么,便看得到什么。先生心里有什么,便在潜意识里画下了什么。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山川河流,每一个人看同样的物体,在心里显现的模样却不会完全一样,所以画在纸上也不一样。

    先生的画作里,云雾飘渺,如梦似幻,每一幅都给人一种岁月静好、年华无伤的感觉,但还是会让人看着看着就流泪。云雾流水是那悄然而过的时光,山峦是那永恒的存在!活了三十年、四十年,或者八十年,终将会化作山间的黄土一抔。永恒不在静止里,永恒在那奔流不息的无数个瞬间。先生是寄情于景,结合他精妙的画技,画上能看到鲜明的情感,让人觉得深深的感动。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先生那些云雾缠绕在山间,山峦只露峰尖的画。人生匆匆几十年,何为实?何为虚?何为苦?何为甜?当自己都消失的时候,一切皆是幻影。但是此时此刻,我们真实地感受着每一种生命的存在。真实地感受着生活,有时候生活不尽人意,于是想去到那么一处有流水,有白云,有花香,有鸟语的地儿,将心放空,将所有的烦恼都丢掷。大自然美丽,却又变幻无常,先生将他所画的每一处风景最美的模样都封在了他的画里。画里的雾气永不会消散,画里的河流永不会干涸,画里的树木永不会凋零。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这也是流动中的另一种永恒。

    看着先生的画作,越看越深入的时候,云雾似乎也渐浓。但是如果再跳出来,整幅画作清丽空明,心又亮了。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还活着的时候,愿在喧嚣的闹市里,耳听烦忧,眼观杂烩,愿受悲苦;但我也想活在先生那宁静的画里,听风声,听雨声,听雷声,安之若素。想起不知道哪里看到过的话:我愿有一日,得菩提,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郑发生:道教风水文化与桂林山水画

    “中国的山水画有深厚文化背景。郑发生的桂林山水画不直接具有政治和社会功利的目的,却具有人文情怀。他的画厚重又有文气。文静、雅气、清新是他的特征,因而具有明显的传统文人画品格。画家寄情于山林,是出自对现实的希望,所以在中国画中,山水画的成就最高。在长期的实践中,山水画家对祖国山水陶醉、迷恋,发现、发掘其中的美,并由衷地加以赞美,也很自然地赋予它以某种现实的品格。郑发生用独特的方式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在艺术语言中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他在保持自己绘画语言特质的基础上进行探索,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8月21日,在北京举办的民革中央画院第三期山水画写生培训班上,中国美术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教授对桂林山水画家郑发生的作品进行了点评。

    郑发生用传统技法为主表现桂林山水的自然风貌,他的“烟雨漓江”堪称当代经典。记者在位于七星路的郑发生工作室,有幸聆听了他关于道教风水文化与桂林山水画的高见。郑发生说,画山水其实就是画自己的心。人如果能端正清静,就能日新其德,聪明智慧通天透地。画画和做人、治国一样,都离不开传统文化底蕴,讲究品善德高。在宋代,大画家米芾就已经针对烟雨漓江进行过创作了。在画桂林风光的时候,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去处理画面,就能让人觉得既神秘又有内涵。

    漓江其实就是一幅八卦图。不管你走到大圩,游到兴坪,一路下去,它的每一个湾就像是一个人生的转折,每一个湾都像是一个事业的跨越。漓江一年四季都非常美,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有烟雨时———云纱雾幔,峰回水转,山色空濛,景物依稀,如含蓄深沉的抒情诗,扑朔迷离,韵味不尽。云雾从两岸青山腰间穿过,山水浮云,倒影翩翩,就像美丽的少女披上了薄纱。

    郑发生现场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一幅四米多长,两米宽的桂林山水画作品,并解释了这幅画的两层意义:其一代表事业,其二代表家庭。画面上有连绵不断的山峰,也有一望无际的河流,还有隐在山中的深潭,漓江两岸的竹木村庄用虚实的手法表现,以大片水墨写意加细笔点染,给观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郑发生说,在绘画中,画家要根据挂画的方位及朝向进行立意表现。这幅作品中宽广的河面代表事业———一望无际,预示前景广阔;山的脉络连绵不断,表示人脉广大;在山与山之间有云———朋友云集。这云不能断(有时隐在山后),云代表气———元气淋漓嶂犹湿。我们说接地气,元气、云气本出一元。潭把水接住,水代表财。水从远方流过来,看不到头,接到潭里,也不知流向哪里。中国山水绘画其实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与中国的风水文化有了不解之缘。“喜气迎人,亲如兄弟;怒气迎人,残于兵戈”,桂林喀斯特地貌山石结构很坚硬,但在艺术表现中应该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

    “桂林漓江两岸的竹子,在有雨时,湿润的叶子更显翠绿。竹子的飘逸,结合桂林秀美的灵性,给人感觉小巧而有诗情画意。烟雨赋予漓江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更有灵性和情调。竹子代表平平安安、事业有成,节节高。树可以画杂树,如漓江两岸的水柳和乌桕树。杂树叶子小,木质坚硬,长得很久,不易衰老,生命力强。漓江秋天的乌桕树一片火红,代表繁荣昌盛、幸福美满。漓江两岸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人感觉,就是摆在家里的小城一样可人。画家在描绘时,漓江就像一条大路,虽经过无数蜿蜒,却一直通到广阔的大海。源有自而归有终,百折千回,必达目的。”郑发生对记者说。

    要画好漓江,必须让人觉得“可居、可游、可观、可品”。品———看内容,看作者的思想;观———赏心悦目;居———好像生活在画中;游———如在画中行走。山水画要体现这几个意境。

    当记者问到作画的具体过程时,郑发生表示,在作画的过程中,该粗犷时要放得开,用大块笔墨堆砌;收 拾时要跟绣花一样,细细地整理,让画面耐人寻味,品得出内涵。画画是讲节奏的。大笔里面又有内容,粗中有细,才有韵味。墨是活的,有铺设浓淡的变化,在细节里面要把竹子细细地勾描出来,给人遐想的空间。黑里面有亮,亮中有变化,变化中求内涵。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绘画必须遵循这个法则,才可以天人合一。

    2013年癸巳春节前,中国邮政桂林公司寻找一位画家画桂林山水制作一套贺年片发行。公司负责人找到郑发生,发现他的画是用传统技法与桂林山水结合得比较完美的作品。这套邮政明信片全部用郑发生创作的桂林山水画作品印制成册,全国发行。[5]

    郑发生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

    [1]2016年10月 画美在发生 ——记郑发生美国艺术之行.桂林日报. [2017-12-09].

    [2]2017年10月31日 “造境——郑发生山水画展”在新加坡隆重开幕.桂林日报. [2017-12-09].

    [3]郑发生教你如何辨别书画真伪.桂林晚报. [2017-12-09].

    [4]郑发生的山水画.桂林日报. [2014-08-13].

    [5]郑发生:道教风水文化与桂林山水画.桂林日报. [2014-08-13].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4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