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取材于唐太宗登基之初,重用“文臣”魏徵治国安邦的故事。唐太宗以历史为镜,不拘一格,重用前太子旧臣魏徵。魏徵从国家社稷利益出发,对以封德彝、厐相寿为代表的得胜派的纵情淫逸、贪赃枉法,坚持以“唐律”绳之。面对随自己身经百战的爱将和固执冷静的魏徵,唐太宗内心产生了剧烈的痛苦和矛盾。但是为免重蹈隋炀帝覆辙,唐太宗终于摆脱了宠臣的谄媚和个人感情,接受魏徵忠谏,处置了贪官厐相寿。在魏的辅助下,开创出贞观之治的盛唐时期。剧作戏剧冲突跌宕有致,唐太宗和魏徵的形象血肉丰满,真实可信。获文化部,中国剧协1980—1981年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目奖.
原文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翻译
魏徵相貌平平,但是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帝的主意,常常犯颜直谏。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他收敛。他曾经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外面都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而您最后又没去,不知为什么呢?”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后来害怕你来嗔怪,所以中途停止了。”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在怀里;魏徵站在那里上奏朝政大事,很久故意不停下来,鹞鹰最后竟死在太宗的怀里。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也为魏征),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邢台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