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潘德海

潘德海

  • 外文名:吉林四平
  • 出生日期:1956年
  • 国籍:中国
  • 性别:男
  • 籍贯:吉林四平
  • 潘德海介绍
    潘德海潘德海 (1956.3—)吉林四平人。擅长油画、水彩。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曾在深圳大学艺术中心从事艺术设计。云南省地矿局中学美术教师。作品有《掰开的苞米—凝结了的粒子》、《掰开的苞米—后山》、《掰开的苞米—八月 》等。论文有《想象与行动的对话》。

    作品展出

    个展

    2007年 潘德海个人画展北京保利博物馆

    2001年“头发越来越少”潘德海个人画展香港少励画廊

    1994年“潘德海个展”北京歌德学院

    联展

    2007年“艺术与收藏”北京保利博物馆

    “从新具像到新绘画”北京唐人艺术中心

    “从西南出发”广东美术馆

    “远眺”上海望东艺集

    2006年“共享之土—云南当代艺术邀请展”南京四方美术馆

    “共同连线”北京华艺沙艺术中心

    “云南创造”昆明翠湖会

    “国际艺术博览会”北京

    2005年“温暖—中国当代艺术精英展”上海虹桥画廊

    “缘分的天空”深圳美术馆

    “闻香识女人”北京、上海、香港

    “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4年“贵州双年展”贵州师大美术馆

    2002年-2004年“中国当代艺术巡展”德国杜依欺斯堡美术馆、意大利罗马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2001年“男孩女孩”新加坡斯民艺苑

    2000年“亚洲艺术展”伦敦亚洲当代艺术画廊

    1999年“2000年艺术展”法国亚克迪尔

    1996年“现在,今天和明天”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1993年“毛”走向“波普”展

    澳大利亚美术馆及墨尔本美术馆

    潘德海作品

    “后89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

    1992年“油画年展”中国历史博物馆

    1991年“当代艺术文献展”北京中国画研究院

    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奖 北京美术馆

    “中国现代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88年“88年中国现代艺术展”成都美术馆

    1986年 组织并参与“西南艺术研究群体”

    1985年“新具象画展”上海、南京、重庆

    作品特点

    内心有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归属,于是主体材料笃定最天然、最环保的木与石,在客厅、餐厅、厨房开放式的空间里,除了原色的杉木外,就是清一色的鹅卵石,“为保留其原

    潘德海

    色原貌,我们坚持不为木材刷漆,就是要这种感觉。太城市的不要,太现代的不要。”杉木用的是黄杉木,这种与潘德海“对上了感觉”的木材,因其天然的纹理、色泽及烘干后不易变形的特性,不仅被用于吊顶,还用来做自己设计的柜子,书架,门及门套,“别看这些材料自然素朴,就以为手工方面可以随意敷衍,真应用起来可要留神,工艺要精,既要保留自然本色的效果,也要注意拼接处的处理技巧,即所谓粗犷不粗糙。”

    客厅及大部墙体都是在原色水泥的基础上,直接涂涂料而成,涂抹手法尽量自然。温暖的土黄,大地的泥土的感觉,一方面与自然相亲相融,一方面其暖暖的调子最适宜做家居底色。客厅处阿拉伯风格的壁炉是潘德海亲手设计的,用水泥纯手工拍出来,再涂上涂料,其纹理效果比墙体要粗犷得多,就是要表现它的原始、自然,还有一股遥远、神秘的气息。

    配画心得

    首先定好底色,土黄色调子暖,就是最好的选择;客厅宜挂大一点的油画,因为油画的质感与带天然纹理的墙面最搭配,在这里特别适合天然感觉的,厨房较休闲,可放简单轻松

    潘德海在作画

    的素描;如果挂大面积的画又显得堵,于是不规则地放上多幅小画,精致又活跃;卧室是最私人的空间,喜欢就好,一切随意。

    人物评价

    大概是1982年开始,潘德海的绘画语言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这个伟大的主义影响了很多中国的艺术家,他们的经历大都相似,只能从整个学校都没有几册的画册中看看他们景仰的大师作品,潘德海也不例外,虽然当年没有机会出国看真迹,但是1983年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毕加索的油画展还是极大激励了潘德海。当年潘德海借了一百元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奔向了北京,一路上过得非常据,但看到了真迹后,潘德海异常兴奋,他觉得自已的绘画是正确的。回到昆明后,潘德海异常兴奋,生产能力超强这个时期他绘画是典型的抽象表现主义,在我看来,这算是一个练就技术的好时期,要说严格的观念产生,应该是被学术经常拿出来评论的“苞米”系列。可是任何一种变化都不是突然的,仔细看

    潘德海作品:一家人

    他的作品,后来抽象的画面中开始有了五官,但不是人的五官,可能是山或是植物的表情,潘德海说五官也是模糊不清,但你能隐约辨别表情,从而感受到艺术家通过苞米要传达的感情,他说那些苞米是人的细胞,从细胞的角度来看,人的确是特别复杂的系统。在栗宪庭的笔下,潘德海无疑是西南青年艺术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1985年在上海、南京举办了《新具像》画展。1986年成立了西南艺术研究群体。“苞米”系列的作品入选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从此,潘德海,即苞米也成为了学术界的共识。潘德海因此用苞米脱离了政治波普的洪流建设当中。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中有一段对潘海的评论:“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告诉我们,对技法符号的选择本身并不说明任何问题,最为重要的是须倾听内心的呼唤。……因此,风格也就是精神力量表现形式。”这段话使人想起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论断。潘德海对自己的作品的阐释显得更为深奥:“灵魂内视自己,面对现实,外在的一切使他想到些什么呢?他能感悟到些什么呢?一把椅子,座山,一个生命体,灵魂应该怎样去解读、破译,怎样对这一切来进行新的超验的阐释,这是今天创造精神和生命灵魂所无法回避的一个深刻问题。”这是潘德海的内心自白,它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但并没有阐释自己的作品。就像萨特在《寻求绝对》中用存在主义来解释贾科梅蒂一样,贾科梅蒂成为萨持的媒介,正如存在主义也作为贾科梅蒂的媒介使他创造出独特的形式,从而在现代雕塑史上占一席之地。但无法从贾科梅蒂的雕塑返回到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同样,我们也无法从潘德海的近些期作品返回到他所设定的精神情境中去。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