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张新时

中国生态学家

  • 出生日期:1934年6月
  • 去世日期:2020年9月25日
  • 国籍:中国
  • 性别:男
  • 出生地:河南开封
  • 张新时介绍
    张新时(1934年6月-2020年9月25日),生态学家。原籍山东高唐,生于河南开封。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张新时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中国高山、高原、荒漠与草原植被地理研究,还致力于信息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研究与发展。他是中国数量植被生态学和国际信息生态学研究的创始人。2020年9月25日5点1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美国逝世,享年86岁。[1]

    人物生平

    1934年6月,张新时出生于河南开封,原籍山东省高唐县。张新时(6张)

    1955年,张新时毕业于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系,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农学院工作。

    1979年,45岁的张新时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态学与系统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1985年,张新时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6年,张新时回到中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

    1987年11月16日-20日,应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理事会主席SirFre dreck warner邀请,张新时赴瑞士日内瓦参加联合国核战争对环境影响讨论会。

    1990年,张新时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至1998年)。

    1991年,张新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六次学部委员会议,张新时当选生物学部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1995年,张新时担任《中国植被图》的项目负责人。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生态模拟与生态资产评估重点实验室成立,张新时担任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于2007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生态资产评估与资源优化控制重点实验室。

    2009年,张新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山北坡山盆系统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通过了项目结题验收。

    2020年9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官网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生态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时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9月25日5点10分在美国逝世,享年86岁。[1]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张新时长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1)揭示了中国荒漠区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2)提出关于青藏高原植被在“高原地带性”与高原对中国植被地带分布作用的重要论点;(3)提出了较完善与规律性的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系统与类型;(4)发展群落生态分析系统并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与结构,对现代生态学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5)采用信息科学先进手段与理论将中国“气候―植被关系”与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

    1957年,张新时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他的植物生态学研究也由此开始。随后,张新时院士又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生态地理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张新时对青藏高原植被分布类型和地理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1978年,张新时发表了《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论文,提出了“高原植被地带性分布”的重要观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张新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植被数量开放实验室,开发了计算机应用程序用于生物和环境数据的多元分析和模拟,在生态信息系统、退化草原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治理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使中国生态学研究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并使中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构建了覆盖中国关键生态区的两条陆地生态样带,这两条样带已成为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样带,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推动了国际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和陆地样带(NECT)研究。

    •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2月,张新时在中国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34部。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8.09

    《禾草和草地生态学》

    David J.Gibson著;唐海萍,张新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0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 必修1 生物学分子与细胞 中图版》

    张新时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8.08

    《中国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 生产范式集成》

    张新时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08

    《中国植被地理格局与植被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集 1:100万 说明书》

    张新时主编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0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张新时主编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展开表格

    • 承担项目

    截至2017年12月,张新时主持了中国高山植被垂直带系统、中国西部沙漠-绿洲生态系统、内蒙古半干旱地区荒漠化控制和中国SCOPE-ENUWAR项目专题等数十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2000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G2000018600)首席科学家。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12月,张新时主持和合作主持的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8

    青藏高原的植被地带性及对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

    《中国植被》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八完成人)

    1994

    毛乌素沙地立地分类评价和适地适树的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

    沙漠化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四完成人) 

    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万)》的编研及其数字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人才培养

    • 科技人才的吸引与稳定

    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到美国留学的一批青年学者留居中国国外的现象,张新时建议:1)对重点“稳住一头”和关键的高技术领域或机构的科技人员给予4-5倍,甚至更高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当然还要有优良的科研设施‘使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专心从事尖端科研。2)把吸引一批中国国外杰出的中华学子人才回流作为发展中国科技事业的重要战略,把美国作为中国科技人才的储备库。3)中国可以有计划地吸引部分学有所成的学者回国或每年有一定时期回国,在中国国内建立实验室,培养博士生、博士后,国家可为回国学者建立生活园区。

    荣誉表彰

    1991年,张新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2年,张新时获得国际亚太地区遥感大会颁发的科学成就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1年01月—2009年12月

    北京生态学学会第三、四、五届理事长

    1991年09月—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科学顾问

    1992年04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3年03月—2008年0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1993年10月—1998年12月

    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一届理事长

    展开表格

    个人生活

    张新时的父亲张静愚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舰空署中将署长,他是家中次子。

    张新时与妻子慈龙骏养育了3个子女,慈龙骏的研究专业是荒漠治理,不仅与张新时有许多共同语言,更给予了张新时无私的支持。

    人物评价

    张新时提出了高原地带性的新论点、青藏高原对中国植被作用、中国气候-植被相互作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格局与动态等一系列新理论,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国际生态学经典理论进行了重要的补充与完善,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而且为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许多研究成果已成为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科学决策依据。(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评)

    参考资料

    [1] 86岁著名生态学家张新时逝世:9月已有3位两院院士离世 ·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2020-09-26]

    人物关系

    慈龙骏

    妻子

    相关合集

    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全体健在 院士

    139个词条3526阅读

    卞修武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体病理学家

    曹文宣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晓风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表观遗传学家

    查看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的著名学者

    20个词条1325阅读

    何兹全

    著名历史学家

    黄祖洽

    理论和核物理学家

    王梓坤

    中国男数学家、教育家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