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包绶

北宋朝奉郎

  • 别名:包綖
  • 所处时代:北宋
  • 出生日期:1057年
  • 出生地:安徽合肥
  • 去世日期:1105年
  • 性别:男
  • 中文名:包绶
  • 主要成就:朝奉郎通判潭州军州事
  • 包绶介绍
    包绶,幼名包綖,生于北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享年四十八岁,北宋名臣包拯次子,生母侍妾孙氏。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十月,调任谭州(今湖南长沙市)通判。赴任途中身染重症,船只开到黄州(今湖北黄冈)附近,便撒手归西了,得年四十七岁。

    人物生平

    幼年失怙

    包公嘉祐七年过世,包绶年仅5岁。宋仁宗亲自前往灵堂吊唁,为了照顾包公后代,赐与包家许多财物,还钦封包绶为太长寺太祝,并记录在案,在开封的丧礼完毕之后,包绶跟着家人,护送著包公的灵柩从开封回到合肥。后包綖渐渐长大,崔氏在官府的协助下请来启蒙老师,教包綖读书识字,并给包綖取了学名包绶。

    包绶八岁时,正逢朝廷三年一次的祭祀圣典,百官照例晋升一级,包绶也由太长寺太祝升为大理评事,包绶小小年纪,便已取得当年包公考中进士之后才得到的等同职位,不久又转为承事郎。包绶还是童稚之年,就具有了八品官的身份。不过包绶十分有志气,更加自强奋进,他虚心好学、知书达礼,遇事不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又严以律己、爱恨分明,一举一动,酷似包拯。

    母慈子孝

    九岁时,包公夫人董氏病逝,崔氏为其张罗后事,并把董氏葬在包公墓侧,此后包家便由崔氏为主,包绶成年后,崔氏一手作主为包绶娶了庐州知州张田的女儿张氏为妻。之后,张氏不幸早逝,崔氏再次主婚,给包绶娶了宰相文彦博之女文氏,成婚之后,崔氏便派人到开封一带寻找包绶生母孙氏,最后将孙氏接回合肥,让包绶母子团聚。

    崔氏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病殁,享年六十二岁,生前包绶对她有如亲生母亲一般孝顺,去世之时,包绶正在开封最高学府里担任国子监丞,闻讯之后,悲痛欲绝,连夜奔丧回到合肥,为其披麻戴孝,犹如对待生母一样。

    清正廉明

    宰相文彦博念及包拯之后,唯绶一身。便向继位的宋哲宗呈了《举包绶》的奏章,宋哲宗赐包绶做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团练判官,这是包绶第一次做官,处世严峻,办事认真,奉公守法,不贪图财利富贵,濠州知州见包绶身为名门之后,却不以势自居,遇事便常与包绶讨论,包绶也对知州直言不讳,二人相处甚欢,三年任满,离开濠州时,包绶博得一个廉洁勤政的好名声。

    之后包绶调至开封,升为七品宣义郎,分配做少府监丞,负责管理天子使用的龙袍、车驾、宝册、符印、旌旗等物,工作虽千头万绪,但包绶却处理的井然有序,赢得公卿们的赞许,纷纷上奏推举他。并指出“包拯之后,唯绶一身,孤立不倚,能世其家,恬静自首,不苟求进”。由于受到满朝公卿的倾力举荐,包绶先是被任国子监丞,继而进为宣德郎,再升为六品通直郎不久,又被任命为汝州(今河南临汝县)通判,经过包绶的努力,汝州便呈献一片平和清晏的景象。当包绶被晋升为六品朝奉郎,调离汝州时,汝州百姓扶老携幼,为他送行。

    英年早逝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十月,包绶调任谭州(今湖南长沙市)通判,赴任时途经合肥,他安排好家事,便乘船延南淝河巢湖,后入长江,溯江而上,但包绶正值年富力强、前程似锦之时,在途中他身染重症,船只开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附近,便撒手归西了,得年四十七岁。

    后来人们打开包绶的行李,发现除了任命状、书籍、文具、著述之外,找不到任何一件值钱的东西,衣袋里只找出四十六枚铜钱

    包绶过世时,儿女均未成人,一家老小只有依靠官府和姑丈文效接济度日,甚至无法将包绶的遗骸从黄州运回合肥。直到16年后,包耆年、包景年都已成家立业,经济稍有少转,才把父亲包绶的棺骨从湖北运回,葬入合肥大兴集的包氏大茔之中。包绶和文氏的合葬墓紧邻在包公墓的左下侧,棺木直接埋入土里,与平民葬式没有两样。

    家族成员

    关系

    人物

    备注

    曾祖父

    包士通

    赠太子少傅

    祖父

    包令仪

    赠太保、刑部侍郎

    祖母

    张氏

    父亲

    包拯

    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

    母亲

    孙氏

    展开表格

    后世纪念

    墓志铭

    北宋包绶墓志铭,一合两块。志盖呈正方形,长宽各100厘米,厚15.5厘米。盖上阴刻篆书:"宋朝奉郎包公墓志铭"9个字,四周雕饰花边,其中左右两旁阴雕6只仙鹤,翩翩起舞,嬉戏缭绕,翻飞在祥云瑞气之中,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上下两边则阴雕缠枝牡丹,布局巧妙,取姿优美,手法夸张,镌刻精细。志石长91厘米,宽96厘米,厚14厘米,刻文楷书。共32行,满行50个字,约1600个字左右。墓志记载了包绶卒于崇宁四年(1105年)而归葬于政和丙申(1116年)的史实。

    参考资料

    [1] “船王”包玉刚:勤俭自立爱国爱乡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2]

    人物关系

    包拯

    父亲

    相关合集

    包拯的家族成员

    4个词条930阅读

    包恢

    南宋时期官员

    包绶

    北宋朝奉郎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196次播放03:00

    百家说故事——包绶与《包拯家训》|央视网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