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这度是不行的。分寸感又因人而异。一个好法官判案,天理人情全照顾到,一个好的木匠运斤成风,砍掉人家鼻子上的白粉点而毫不伤鼻,一个好的卖油翁,不用“聚口”,直接由油葫芦往瓶子里灌油,都是得力于手心并用多年而拥有的分寸感。
表演
演员的分寸感或者叫做“火候”是表演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往往成为评价演员表演的一个标准问题。观众是十分敏锐的,特别是在戏的紧要关头,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复杂、微妙的关键时刻,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啃节”上,演员表演的分寸稍稍不对,不足或是太过了,立刻会让观众跳出剧情,感到很不满足,犹如别人给你搔痒没有搔到痒处那样难受。可以说演员的演技如何,就在于他能否准确地把握表演分寸,做到不温不火,不露不白,恰到好处。
写作艺术
对语义的敏锐感觉和精确把握。为衡量语言文字素养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志。分寸感愈强,描摹得就愈准确得体,鲜明生动。古人所谓炼字、炼词、炼句,即是对语言分寸感的精确把握。文学创作中把握语言描写或叙述的分寸感,是求得最佳表达效果的条件。
艺术描写
“没有分寸感就没有艺术家” “画虎不成反类犬”这句话,本义固然在于告诫人们不可好高骛远,以免弄巧成拙。但是,本欲画“虎“的,为什么反而类了“犬”呢?从艺术表现的失误来看,不能不说是由于画虎人缺乏分寸感所造成的。艺术的分寸感十分重要。所谓“分寸感”,就是在适当的地方,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把表现对象准确地表达出来,使人感到恰到好处。在文学描写中,有没有分寸感,这是衡量作品有无审美价值、能否感人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也是衡量作家在艺术上是否获得自由、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了分寸感,作家才可能处理好审美过程中的各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既遵循艺术规律,又能获得自由、“随心所欲不逾矩”。有了分寸感,才可能创造出真实可信、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从而使作品产生预期的审美效应。正因为分寸感对艺术描写如此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文论家、作家对它十分重视。
音乐表演
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分寸感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音乐表演成功与否。因此,对于什么是分寸感,音乐表演中的分寸感指的是什么,以及有关音乐表演分寸感的诸多问题都要有个清楚的认识,从而来指导具体的音乐表演活动,确保音乐表演取得成功。一、音乐表演的分寸感。分寸感是一种度,一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就是适度感。宋玉在他的《登徒子好色赋》中写到:“臣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位“东家之子”美到增减一分都不行。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事物存在的量是有一个度的,也就是说有一个“临界点”,事物的量超过了某一界线就会成为另一事物。通常所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都表明这个度的存在及其重要性。音乐表演中同样存在这种度,也就是音乐表演的分寸感,它的实质就是在音乐表演中,音响材料(力度、音色、节奏等)性质变化的方向、音乐形象的把握、高潮的铺垫、作品风格的把握等能满足听众的审美期待。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