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湿地动物

湿地动物

  • 中文名:湿地动物
  • 兽类:5目9科23种
  • 两栖类:2目3科7种
  • 爬行类:3目6科12种
  • 野生动物:20目36科98种
  • 鸟类:10目18科56种
  • 甲壳类:世界共有7500多种
  • 分布地区:我国的众多湿地
  • 湿地动物介绍
    在我国湿地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中,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计20目36科98种,占4类动物总数的13.5%。其中有兽类5目9科23种,鸟类10目18科56种,爬行类3目6科12种,两栖类2目3科7种

    概要

    分布地

    湿地动物

    由于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广,因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共有湿地兽类7目12科31种;湿地鸟类12目32科271种;爬行类3目13科122种;两栖类3目11科300种。此外,鱼类、甲壳类、虾类、贝类等脊椎和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特征

    我国湿地野生动物特征如下(国家林业局,2003):

    湿地动物

    ①我国湿地野生动物涵盖了7个生态地理群,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②我国湿地中的野生动物,多系能够适应水域也能适应陆域两种生存环境的种类。

    ③我国湿地鸟类绝大部分为迁徙性鸟类,周期性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

    Hɑзɑров(1977)将沼泽生态系统的动物划分5类:①只在沼泽地觅食和繁殖;②在森林沼泽地带繁殖,但在其他地点觅食;③森林地带的种类,除了繁殖季节以外,长期觅食于沼泽;④既在沼泽又在其他生态系统繁殖和觅食,但更喜欢在非沼泽系统栖息;⑤只在迁徙季节在沼泽上短暂停留。

    分类

    湿地鸟类

    我国湿地鸟类资源丰富,据湿地调查统计,我国共有湿地水鸟12目32科271种,主要由鹤类、鹭类、雁鸭类、鸻鹬类、鸥类、鹳类等组成,此外尚有少量猛禽和鸣禽,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湿地鸟类共10目18科5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12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共44种。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记录到9种,占60%;此外,还有许多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

    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类群。根据居留型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留鸟和旅鸟4类。我国北方的寒温带和温带以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以冬候鸟和留鸟为主。很多迁徙鸟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

    湿地鸟类

    湿地鱼类

    我国大部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海岸湿地,水温适中,光照条件好,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因此鱼类种类多,经济价值高。我国鱼类约有3000种,其中湿地中鱼类有1000余种,占全国鱼类种类1/3。湿地鱼类由内陆湿地鱼类、近海海洋鱼类、河口半咸水鱼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构成(国家林业局,2001)。

    湿地鱼类主要种类

    内陆湿地鱼类种类多,有13目38科约770种(包括亚种,下同)。其中北方区以鲑科茴鱼科狗鱼科、江鳕科等耐寒性较强的鱼类为主,此外还有一些鲤科、鳅科和刺鱼科的种类;西北高原区,生活着适应高原急流、耐旱耐盐的鳅科及青海湖的裸鱼;江汉平原区的鲤鱼类特别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中心;华南区和西南区均以鲤科、鳅科和鲇科种类为主。沼泽湿地是多种鱼类产卵和繁殖场所,如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是冷水性鱼(如鳇鱼大马哈鱼鲟鱼)的繁殖地。

    近海海洋鱼类划分3个区。黄、渤海区生活有鱼类250多种,著名种类有小黄花鱼、鳕鱼太平洋鲱等;东海区是我国主要浅海鱼场区,生活有700多种鱼类,主要大种类有带鱼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鲳、鳓、真鲷海鳗等;南海区生活有鱼类800种,经济鱼类主要有鲷、蓝圆鲹、沙丁鱼、金钱鱼、金枪鱼、鲣鱼、旗鱼鲨鱼等。

    河口半咸水鱼类共有60种,过河口洄游性鱼类20-30种。

    湿地两栖类

    湿地两栖类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从水到陆的过渡类型,它们除成体结构尚不完全适应陆地生活,需要经常返回水中保持体表湿润外,繁殖时期必须将卵产在水中,孵出的幼动物还必须在水内生活;有的种类甚至终生在水内生活,所以两栖动物全部归入湿地动物。据统计,我国两栖动物共有3目11科45属300种。从动物区划来看,东洋界成分占优势,古北界成分次之,广布种较少。国家重点保护种类有2目3科7种。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其中西南地区种类最多。两栖类中无足目仅有版纳鱼螈1种,生活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湿地;有尾目大多是水栖湿地种,如大鲵、贵州疣螈东方蝾螈等;无尾目数量较多、分布甚广。

    湿地爬行类

    湿地兽类

    爬行动物是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真正陆生动物,但其中有一部分种类生活在半水半陆的湿地区,是典型湿地种。但其中一部分次生地回到水中生活(海水或淡水),一部分则经常在水域中或其附近生活。在我国已知412种爬行动物中,有3目13科49属122种应属于湿地野生动物。从动物区划来看,东洋界成分仍占明显优势,其中龟鳖目陆龟科外、蛇亚目游蛇科的部分种类都分布于我国南部,属东洋界成分。古北界成分集中于蜥蜴目鬣蜥科的一些种类。广布种不多,常见的有乌龟、鳖、赤链蛇蝮蛇等。国家重点保护种类有3目6科12种。

    湿地兽类

    我国湿地兽类有31种,隶属于7目12科,约占我国兽类总种数的6.2%。国家重点保护种类有5目9科23种。与湿地两栖类和爬行类不同,湿地兽类的广布种成分较多。生活在水中或经常活动在河湖湿地岸边;如白暨豚、江豚、水獭、水貂等;适合潮湿多水生活条件,如麋鹿、大麝鼩、田鼠等;经常出没湿地兽类,如川西北沼泽的獾、藏原羚三江平原湿地的狼、黑熊、狍等。

    无脊椎动物甲壳类

    甲壳类

    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全世界共有7500多种,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动物类群,大部分种类为海产,淡水种类不多。甲壳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生态类型多样。按生态习性大体可分为浮游甲壳类和底栖甲壳类两大类,前者一般个体小,营浮游生活,后者常营底栖生活。分布在中国海域的甲壳类动物中,现已知的蟹类有600余种,虾类有300余种,磷虾42种。甲壳类大部分为海产种,淡水的种类虽少,但分布很广。

    简介

    湿地生态系统有众多种类的消费者,其中包括、蚊等昆虫在内的无脊推动物,许多动物种类在长大之后就变为草食性。有些昆虫在幼虫阶段栖于水底,是鱼、蛙和潜鸟的食物来源。湿地鸟类是湿地的一个重要景观,它们不仅属于草食性动物,也属于肉食性动物,是湿地生态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在湿地中,无论是成水的还是半成水的湿地,几乎所有的水禽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栖息地。其中最为常见的湿地动物有鱼、虾、蚌等。它们不仅仅是湿地中食肉动物的食物,也为人类提供了佳肴美味,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

    湿地栖息地种类(根据地形、水文和生态区域进行划分)极多,因此人们不可能把湿地物种表轻易地列出来。洪泛平原或河边湿地与较大水域(它们有时融合在一起)共同拥有许多动物。在亚马逊流域,低水位时鱼类生活在河道或洪泛湖内;高水位即饱和期,它们就分散到洪溢林中。洪泛平原湿地在洪水期被河边鱼类和其他物种利用作为它们的栖息地。洪水脉冲理论强调了这一事实的生态意义。那些地表水与河流湖泊没有联系的湿地缺乏鱼类,却拥有移动的、分布广泛的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尤其是飞行昆虫的幼虫) 。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