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反隐形技术

反隐形技术

  • 外文名:Anti stealth technology
  • 应用领域:军事
  • 反隐形技术介绍
    反隐形技术是对付隐形技术的方法和措施,反隐形技术主要用于军事上。由于隐形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战略和战术防御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迫使军事科研人研究反隐形技术,用于摧毁隐形兵器。目前,反隐形技术的发展重点是针对雷达的。雷达实现反隐形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提高雷达本身的探测能力;利用隐形技术的局限性,削弱隐形兵器的隐身隐形;开发能摧毁隐形兵器的新武器。目前,美、俄、英、法、日等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反隐形技术,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研究高灵敏度雷达,扩展雷达的工作波段,将雷达系统安装在空中或空间平台上,提高现有雷达的探测能力等,提高了雷达本身的探测能力。反隐形技术是在隐形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军事科学技术。反隐形技术与隐形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无论哪一方有新的突破,都将引起另一方的重大变革。反隐形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新的反隐形技术理论上,其发展方向是:综合运用,系统综合,开发新的反隐形技术武器系统。

    反制技术竞争

    中国的歼-20升空,重新掀起了各界对“隐形战机”这一敏感而神秘话题的热议。殊不知,反隐形技术同样是各军事强国的重要发力点。事实上,美军的反隐形技术早已呈现出“攻击态势”,“发现并摧毁”对手隐形战机的能力正稳步提升。航空及电子系统专家戴维·福戈2011年1月11日就在美国《航空周刊》网站上撰文称,F-35早已进行过多次反隐形测试。英美媒体此前还披露过美国空军“反隐形演习”的蛛丝马迹。最近,互联网上又传出俄罗斯防空部队依靠“铠甲”雷达跟踪到F-22“猛禽”隐形战机的说法。可见,在隐形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各军事强国已在竞相寻求反制手段。

    隐形平台最主要的特点是难以被发现和跟踪。反隐形首先必须解决能够发现和跟踪隐形目标的问题。未来反隐形探测技术包括灵敏雷达、相控阵雷达、被动探测装置、光纤、能力有很大突破的计算机和微电子电路、数据融合和处理。隐形并没有使现在的雷达概念陈旧,只是对它的效能提出挑战,提高和改进现有雷达性能仍是反隐形探测的重要措施。美国1977年在国防部建立了反隐形办公室,对各种时间段发展反隐形技术和能力的效费比进行了研究,结果是发展反隐形技术比发展隐形能力要困难100倍,认为值得为发展隐形技术投资。美军提出并分析了50种非常规防空概念,并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了详细分析,还进行了一些实验。这些概念包括:声学系统、双基地雷达系统、红外探测方法、电晕放电探测、与宇宙射线相互作用、被动相干探测方法、雷达影子探测、“地雷”、磁扰动探测、混合双基地空间雷达、高频表面波雷达、探测飞机辐射、探测辐射度、飞行器气动尾迹探测、超宽带(脉冲)雷达。反隐形措施的研究正在向着全方位、综合运用、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

    研制高灵敏度雷达。这种雷达利用某些特种技术措施来提取目标重要信息。包括先进的单基地雷达(宽频带/超宽频带雷达、超视距雷达)、双/多基地雷达、毫米波雷达、超高距离分辨率雷达、合成孔径/逆合孔径雷达、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激光雷达等。美国的高灵敏度雷达正处于研究、样机试验阶段。预计高灵敏度雷达技术(如研制稳定度更高的频率发生器、信号处理能力更强的系统,以及动态范围更宽的接收机和模拟/数字转换器等)将会有新的突破。

    扩展雷达的工作波段。由于隐形平台通常是针对厘米波段(1~20GHz)雷达的,而且能够吸收雷达能量的隐形材料的厚度与1/4雷达波长有关。对超高频(300~1000MHz)和甚高频(100~300MHz)的较低频段,隐形效果不好。在众多的反隐形技术中,使用低频(<500MHz)是最有效的。因此,将雷达的]二作波段向米波段和毫米波段,甚至红外波段和激光方面扩展,都将具有一定的反隐形能力。美军正在制造工作在米波段的AN/FPS118超视距预警雷达;已研制成功一种海军用的可机动的小型战术超视距雷达;另一种舰载超视距反隐形雷达也在研制中,这两种雷达都工作在米波段。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等也在部署超视距雷达。美空军计划为“爱国者”防空导弹安装35GHz的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并开展红外探测系统和激光雷达预警系统的研究工作。

    提高现有雷达的探测能力。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雷达,包括采用频率捷变技术、扩频技术、低旁瓣或旁瓣对消、窄波束、置零技术、多波束、极化变换、伪随机噪声、恒虚警电路等技术,以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雷达的测铡能力;通过采用功率合成技术和大时宽脉冲压缩技术,来提高雷达的发射功率;通过采用数字滤波、电荷耦合器件、声表面滤波和光学方法等先进技术,来提高雷达接收机的信号处理能力等等。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雷达联网,从整体上提高雷达的反隐形能力。

    研制新体制雷达。 ①谐波雷达。谐波雷达能接收隐形兵器所辐射的入射波谐波,但辐射能量很低,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②无载频雷达。无载频雷达又称冲击脉冲雷达。无载频雷达改变信号基波和谐波的混合,重新形成波形,取代发射所要求的波形,一般用方形脉冲,脉冲极窄(0.1~1ns),其瞬时频谱带极宽(0~15GHz),可能发现隐形目标并进行识别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隐形的效能。目前正处于原理性探索阶段。③双频段雷达。隐形兵器的隐形措施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起作用,双频段体制的雷达有助于探测隐形目标。

    区别于常规雷达的新型探测手段采用光学、红外探测系统探测隐形目标。目前,采取的隐形措施主要是反雷达隐形,降噪、反红外和可见光措施较少,技术难度大。采用光学、红外和紫外探测装置,可以弥补雷达探测的缺陷。1996年,英国“轻剑”光电跟踪系统,曾在6千米的距离上截获并跟踪了B-2隐形轰炸机。1997年底,美第366空中远征联队从美国本土飞赴巴林时,曾使用商业成像卫星的图像跟踪常规飞机。由此可见,采用可见光侦察卫星能够发现隐形飞机。海事电光监视系统(MEOSS)可用于小舰,其探测范围是向上30度,向两边各170度,采用8~12um波长,可探测7.5千米外20m长的艇,1.5千米外的人。“红外搜索和跟踪”( IRST)扫描器、ARISE(ARE可重构建的红外扫描装备)能够进行 360度监视。

    将雷达系统安装在空中平台上。隐形飞行器的隐形重点多放在鼻锥方向正负45度范围内,其他方位的隐形效果较差。将探测系统安装在空中平台上,通过俯视探测,可提高对雷达截面较小的目标的探测概率。美空军的E-3A预警机(采用高PRF脉冲多普勒雷达)和海军正在研制的“钻石眼”预警机(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高空预警气球(载大型孔径雷达),都能有效地探测隐形目标。俄罗斯、英国和印度等国都很重视发展预警机。改进机载预警系统的措施是:提高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灵敏度,以跟踪更远距离的更小目标;安装先进的平面态势显示器;多个传感器一体化;采用数字通信系统、卫星通信、宽频谱甚高频无线电设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等。

    新型被动探测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昼夜不停工作的电视台和电台在近地空间传输的电磁波,通过区分和处理隐形目标反射的这些电磁波的信号,探测、识别和跟踪诸如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甚至卫星等目标。1998年美国演示了“利用周围射频跟踪卫星”地基被动探测监视系统,可探测轨道高度为1000千米以下的卫星;同年,美国还演示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寂静哨兵”被动探测装置。“寂静哨兵”对180hn外、有效散射面约为lO平方米的飞机进行了探测和跟踪。辐射源是距接收站50千米的超短波广播电台。经过改进,该系统可识别空中目标,探测和跟踪距离将增至220千米,改进后的系统可处理几个(不少于三个)辐射转播发射机的信号,可同时探测和跟踪200个空中目标。美准备将“静中心”系统接收机安装在飞机和无人机上。

    使用声学系统探测隐形目标。基本探测装置是麦克风。由5个麦克风组成的每个探测器阵列可以探测8千米外的B-2轰炸机的声音,能够粗略估计信号到达的方向。每个探测器阵列将探测到的信号传送给中央设施进行处理。利用这种探测器阵列建造警戒线,覆盖B-2轰炸机可能进入苏联的路径,需要400个探测器阵列,总长约22400千米。这样的“警戒线”能对飞过覆盖区的任何飞机发出警报,这是一种简单的防空系统。为跟踪和攻击隐形飞机,需要扩大“警戒线”的纵深,以确保隐形飞机在足够的时间处于被跟踪状态。假设隐形飞机以0.8马赫速度飞行,15分钟应该飞行240千米,要求“警戒线”的部署达到类似深度,即“警戒线”应该覆盖544万平方公里。每个声探测器阵列可探测8千米的距离,覆盖面积为20.2万平方米,覆盖544万平方公里需要27000个探测器阵列。美国建设这样的系统需要11200千米长;围绕北美需要16000千米长。

    研究探测装置融合技术。将雷达与红外、电光系统、激光系统以及其他非射频探测装置融合在一起,并以最佳方式将来自各个探测装置的数据融合到一个协同的信息库中,形成一种多功能、多频谱的综合探测系统,用以探测隐形目标。

    猛禽磨练F-35

    《航空周刊》的文章称,各国的防空系统如今正变得日益强大,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等装备的性能不断提升。戴维·福戈称,2009年,美国空军在爱德华兹基地测试了探测隐形战机的技术。“当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猫鹊’验证机(由波音-737改装而来)搭载了F-35全套电子设备和雷达,同F-22隐形战机、F-15战斗机进行联合测试,并成功地跟踪到了F-22。”负责项目测试工作的F-35项目主管丹·克劳利当时自信地宣称,“F-35的航电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同类装备中最精密、最强大的”。福戈认为,克劳利的表态足以说明F-35的反隐形能力可有效对付外国新式战斗机。这也暗示了F-35可能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了反隐形技术。

    反隐形技术

    美国“战略之页”、英国《飞行国际》网站也曾披露过一次“反隐形战例”。据称,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2009年举行的一次公开展示活动中,有人惊异地发现一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由F-18“大黄蜂”舰载机改进而来)机身上涂有一个F-22图案。根据美国空军惯例,战斗机驾驶员在作战中取得战果后,要在驾驶座舱外的机身上喷涂上击落敌机的图案和数量。据该机驾驶员透露,这架EA-18G曾前往内利斯空军基地参加美国空军联合军演,并在演习期间取得了“击落F-22的战果”。“战略之页”网站在评价这一战果时认为,可能是EA-18G装备的电子干扰设备助其“击落”了F-22。文章同时强调,无论这个战果是不是真的,强大的电子干扰系统确实具备压制隐形战机的能力。

    美军琢磨反隐形技术,显然是希望在确保己方隐形优势的同时,削弱对手隐形战机的能力。考虑到美国空军经常派出F-22参加强对抗性演习,人们可以大胆猜测,其应对隐形战机的技术和经验应该是目前各国中最丰富的。这也说明,一支装备隐形战机的空军更需要加紧演练“反隐形战术”。

    俄靠专用雷达

    在美国努力攻关反隐形技术的同时,俄罗斯也不甘落后。据俄罗斯“太空防御-VKO”网站不久前披露“俄军S-300导弹部队使用‘铠甲’无源被动雷达侦测到4架F-22隐形战机”。虽然这则消息真假未辨,但“铠甲”雷达对隐形战机的侦测能力却绝非杜撰。

    与普通雷达相比,乌克兰生产的“铠甲”更像是一种电子信号定位系统,它可截获隐形战机本身发出的电磁信号,探测距离高达800公里。据称,“铠甲”装备有多目标信号特征数据库,内存几百种无线电发射源信号,其装备的数字计算机可对几十种不同目标信号源的技术参数进行测量比对,使雷达准确识别多种空中、地面或海上目标。此外,由于国土辽阔,俄罗斯一向重视防空部队的建设,加之面临美军隐形战机的压力,俄罗斯一方面加速隐形战机的研发工作,于去年放飞了T-50验证机;另一方面,开发与“铠甲”相似的无源被动雷达装备防空部队,从整体上提升了对隐形战机的防御能力。

    另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披露,2002年传出乌克兰要向伊拉克出口“铠甲”雷达时,美国曾公开表示反对并向乌克兰施压阻止交易。美国对“铠甲”雷达的忌惮也从侧面证明了其优良的性能。显然,在无法用空中力量抵御对手隐形战机时,依靠专用雷达提升防空系统反隐形能力也是一个好办法。

    中国有能力对付隐形飞机

    要磨练反隐形战术,一方面,可以像美军那样,出动F-22一类的隐形战机参加联合军演,让其与三代战机进行高强度的“空中对战”,从而使己方飞行员切身感受隐形战机带来的压力,并寻求破解之道;另一方面,还可让隐形轰炸机或隐形战斗机尝试“突破”已方的防空网,以随时寻找和补救漏洞,美军就曾进行过类似的演练。

    中国军队向来重视国土防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提出了“新三打三防”的口号,其中明确指出“要打隐形飞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新式防空导弹和国产隐形战机已经成为中国军队反制隐形战机的利器。例如,在2009年的世界雷达博览会上,中国某科研单位就自信地亮出了DWL-002型无源防空雷达,外界有评论指出这是当今世界上极为先进的反隐形飞机雷达。不久前亮相的歼-20隐形战机又使人们看到了中国军队反隐形实力从陆地到天空的提升、从守势向攻势的飞越。人们可以乐观地猜测,对付隐形战机,中国军队已经心中有底。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