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

燃烧的黄龙旗

2010年CCTV10出品的纪录片

  • 中文名:燃烧的黄龙旗
  • 作者:孙成功
  • 小说类别:架空历史
  • 连载状态:连载中
  • 首播时间:2010年3月24日
  • 燃烧的黄龙旗介绍
    CCTV10播出的《燃烧的黄龙旗》主要讲述了淮军的历史,淮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继湘军之后又一支著名的地方武装。淮军(1862~1900)自成立到消亡的近40年间,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频发的苦难岁月,从淮军演绎到后来的淮系集团,涵盖并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有专家称,淮军史几乎就是一部晚清史,一部完整的晚清军事史。

    剧情简介

    相关剧照

    淮军的成立固然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有直接关系,但淮军又因其装备迅速近代化而成为一支皇朝防卫的中坚力量,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中,淮军都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在晚清洋务运动中,淮系集团更是路蓝缕,独领风骚,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局、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等)无一不与之有关;其麾下的北洋海军堪称当时中国最近代化的一支军队。

    十集纪录片《燃烧的黄龙旗》以独特的视角、平实的风格、个性化的语言,用历史事件、故事和细节结构全片,全面回顾淮军的兴衰历程,并力图将历史的严肃性、观众的兴趣点融为一体,引发国人们对中国近代历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1]

    分集剧情

    共10集

    01-05

    06-10

    第1集

    1840年以来的大清帝国在东南西北各个战略方向上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东南暴露给英法舰队;北方有哥萨克骑兵虎视眈眈;在内部,洪秀全扫荡湖南、湖北、江东,建立太平天国。而湖南的曾国藩,却巧妙扬长避短迅速拉起了一只强悍的湘军,成为太平军最强劲的对手。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亲自都统12万精兵,将上海变成一座孤岛,号称“坚坚固固,飞鸟不入”。一只船队运来数千名强悍善战的雇佣军。这是上海官绅们最后的希望。继湘军之后,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支新军——淮军开始了它将近40年风雨兴衰的传奇历程。

    第2集

    南人北相的挎刀书生李鸿章的确不同凡响,仅用三个月,就像变魔术一般,从家乡招募了一支6千人的雇佣兵。李鸿章能够在短短数月间自立门户,感召人心,淮军官兵都是狠角色。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兵在八旗绿营和洋人“未出一兵助剿”的情况下,独力击退太平军,首战告捷,威震上海滩。

    第3集

    淮军上海首战声名鹊起,但是这些江淮农夫比起装备先进的洋兵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洋人自恃装备精良往往对清廷的指挥置若罔闻,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洋人难对付,这其中的深浅李鸿章最清楚。他时常向人抱怨,外间不知者以为好帮手,其知者以为磨难星。从抵达上海的第一刻起他就无时不刻不在这些磨难星的压制中,淮军要想真正自立,朝廷要防止引狼入室,就必须克制这些磨难星。

    第4集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意志在血雨腥风中崛起,战争让李鸿章找到了抵御外敌的致命武器,从此,德国克虏伯大炮成为了淮军的制式装备。李鸿章被德国人的友善蒙蔽,引进了克虏伯大炮,甲午战败,德国率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李鸿章定制了军舰,都由克虏伯工厂制作,克虏伯对华贸易在李鸿章的积极态度下大量开展,而李鸿章的炮阵仍然抵不过近代中国的腐败军务,国土陆续沦丧,最后威海卫军港没有抵挡住日本军队进攻,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李鸿章用尽毕生心血购置的坚船利炮,也只是给大清国留下了一段伤心记忆。

    第5集

    100年前的人们对21世纪的想象,法国人和中国人肩并肩,亲切攀谈着,等待登上从北京到巴黎的高速列车。中国人还是清朝装束,扎着辫子,穿着灯笼裤,提着布包;火车的形象,已经和今天的子弹头高速火车极其相近。然而,100年多前,在火车和铁路的幕后,却远不是这种幻想画表现的那样和谐恬美,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与中国的剧烈冲突,已经从工业蔓延到了经济、文化、政治甚至国家主权。本期节目介绍了内忧外患的中国是如何建设属于自己的铁路,并通过铁路建设经济、构筑文化和维护国家主权,渐渐走向富强的。

    继续查看06-10集

    参考资料

    [1] 《燃烧的黄龙旗》_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_央视网(cctv.com) · 央视网[引用日期2021-08-14]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