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李生

《聊斋志异》中人物

  • 中文名:李生
  • 作者蒲松龄性别:男
  • 作品体裁:小说
  • 作品出处:《聊斋志异》
  • 创作年代:清代
  • 李生介绍
    李生,中国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人物,节选自《聊斋志异》卷八的篇目。

    原文

    商河李生,好道。村外里余,有兰若;筑精舍三,跌坐其中。游食黄,往来寄宿,辄与倾谈,供给不厌。一日,大雪严寒,有老僧担囊借榻,其词玄妙。信宿将行,固挽之,留数日。适生以他故归,僧嘱早至,意将别生,鸡鸣而往,扣关不应。

    逾垣入,见空中灯火荧荧,疑其有作,潜窥之。僧趣装矣,一瘦驴繁灯上。细审,不类真驴,颇似殉葬物;然耳尾时动,气咻咻然。俄而装成,启户牵出,生潜尾之。门外原有大池,僧系驴池树,裸入水中,遍体掬濯已;着衣牵驴入,亦濯之。既而加装超乘,行绝驶。生始呼之。僧但遥拱致谢。语不及闻,去已远矣。

    王梅屋言:李其友人。曾至其家,见堂上额书“待死堂”,亦达士也。[1]

    注释

    商河:县名,今属山东省。

    道:此指佛法

    兰若:佛寺。详《画壁》注。

    精舍:此指居士诵经修行的斋舍。三楹三间。楹,量词,屋一间为一楹。

    游食缁黄:指四方云游的僧道。僧人缁(黑色)服,道士黄冠,合称“缁黄”。

    信宿:两宿。

    灯檠(qíng清):灯架。

    超乘:本指跳跃上车,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此指腾身跨上驴背。

    绝驶:谓驴足不点地,飞奔而去。绝,绝尘。驶,驰。

    译文

    商河县有一个姓李的书生,喜欢佛法。在他们村子外面一里多地,有一座庙。里面建有斋舍三间,李生就在那里打坐修行。四方云游的和尚道士,来来往往也都暂住在这里,他就和他们倾心交谈,供给饮食,从不厌烦。有一天,天下着大雪,气候极其寒冷,有一个老和尚挑着行装前来借宿,老和尚说出话来,很是玄远奇妙。住了两个晚上就要离开,李生诚心挽留他,又住了几天。正巧李生因为有别的事情回家,老和尚就嘱咐他早点回来,意思是将要和他告别。第二天鸡一叫就回来了,李生敲门没人答应。

    跳墙进来之后,看到屋里的灯火还荧荧发亮,怀疑老和尚在干什么,就偷偷地看着他。老和尚正在急忙收拾行装,一头瘦驴被捆在灯架上。仔细一看,不像是个真驴,很像是殉葬的物品,不过耳朵和尾巴到是不时地动一动,还气乎乎的样子。不大一会儿,行装准备好了,打开门就把驴拉了出去。李生偷偷地尾随在后面。大门外面原本有个大池塘,老和尚就把驴系在池塘旁边的树上,光着身子就跳进水里,把全身用手洗完之后,穿上衣服又把驴拉进水里,也给它洗了一洗。过后带上行装跨上驴背,驴足不点地,飞快而行。李生这才大声叫他。老和尚只是远远地在那拱手表示谢意,说话的声音却听不到,走得已经很远了。

    王梅屋说过:李生是他的朋友。他曾去过王梅屋的家里,看到他的堂上的匾额写着“待死堂”三个大字,也是一位旷达的人士啊。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3部、杂著5种。

    参考资料

    [1] 《李生》[引用日期2017-07-05]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