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贾雨村

红楼梦人物

中文名:贾雨村 外文名: 别名:名化,字时飞 籍贯:胡州(湖州) 性别:男 国籍:中国 职业:家塾教师,知府
贾雨村介绍
贾雨村,《红楼梦》人物,谐音“假语存”。名化(话),字时飞(实非),别号雨村,胡州(一作湖州)人氏。他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方腮。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却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后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没有一文钱,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得到甄士隐相助后,才上路考取进士,做了“大如州”知府。但是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后经林如海举荐,在贾政的帮助下,官复原职,任应天府知府。后来在薛蟠打死冯渊一案,徇私枉法,胡乱判案。后来,贾府被参,贾雨村落井下石,贾府终被抄家。后被削职为民。[1]

人性异化

正面出场

贾雨村,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印象都会特别深刻。因为贾雨村有几点特别突出,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地琢磨。像贾珍、贾赦这些人,一出场就不是好东西,薛蟠,是吧?贾雨村可不是。我们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注意到,曹雪芹在介绍贾雨村的时候,是罕见地介绍了他的姓、名,“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贾化号雨村,《孟子·尽心》:君子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

贾雨村是他的号,后来就是以号行了,籍贯,然后他的家庭出身,他是官宦世家,但是到他的时候,早就没落了,处境怎么样呢?穷困潦倒,寄居于葫芦庙内,卖文写字为生,就是给人写个对联,代写个书信,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写点什么东西,就靠这个糊口,介绍得非常详细。

然后我们再看,这是作者介绍,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曹雪芹通过甄士隐的丫鬟娇杏的目光来写出贾雨村这个人他的容貌和服饰,哎呀!贾雨村这个人长得非常漂亮,我们看--“敝巾旧服”,戴着头巾是破的,也可能有窟窿,也可能是补过的,衣服是旧的,“虽是贫窘”,就是一看那生活很贫困窘迫,“然”,但是,“生得腰圆背厚,面阔耳方”,“更兼”,再加上,“剑眉星眼”,眼睛发亮,非常有神,“直鼻权腮”,鼻梁很挺,腮帮着鼓鼓的,你看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大丈夫的形象。

志向高远

曹雪芹是很少写人容貌的,不信咱们就查查,写那么仔细。贾雨村一上场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亮相,京剧里面有亮相,这个亮相还没完。因为只介绍了他的基本情况,这是档

案上的情况和娇杏眼中的贾雨村的形象。然后通过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未卜三生愿”,一副对联,还有一首七言绝句,连着三首诗,写出了他的不凡抱负与过人才华,诗是张嘴就来呀!而且这两首诗,一副对联,都表现出他有不凡的抱负,虽然是个穷书生,但是志向高远,具有中国传统文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这种气概。接着,他不是跟甄士隐谈起,甄士隐讲像您这么有才的应该是去考试,完了将来做官,为社会做点事嘛。这个时候贾雨村就说起,因为路途很远了,囊中羞涩,路费、行李这些都没钱,结果甄士隐就当场赠送他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我们知道,五十两银子是个很大的数啊,我刚才已经讲了是不是?五六百两银子可以买一个院了。甄士隐给他这么厚重的礼物,我们注意一下,曹雪芹怎么写的?贾雨村接受了这个礼物,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哎哟,乍一看这贾雨村太没良心了,等于别人当场给你十万,“略谢一语”,谢谢啊,接着还是吃酒谈笑,要是咱们想的话,怎么也应该感激涕零啊,下跪啊。不,为什么?这反映了贾雨村身上有那种中国文人的骨气,中国文人是重义轻利,不是很看重钱财,所以贾雨村他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红颜知己”

而且还有--娇杏,她不是乍一看这个贾雨村,印象挺好,然后她又回头了两次,一共看了三次,贾雨村误会了,贾雨村因为自己很落魄,在那种情况下,他有种寂寞感、孤独感,他特别需要同情,你别看他很傲气,实际上他有脆弱的一面。一个年轻书生,他也需要爱情啊!他在这儿已经落魄得一两年走不了了,卖文为生,居然有那么一个长得挺不错的姑娘连着看了我三次,所以他认为是“巨眼英雄,风尘中的知己”,是不是?另

外呢,他不是接受这个礼物吗,甄士隐当时跟他提出来说,说再过几天,大概四天吧,十九那天是黄道吉日,那天你走比较合适,结果第二天早晨一早他就走了,而且交代小和尚跟甄士隐打个招呼,他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你看他不迷信,不容易。在那个社会的时候的读书人不迷信可不容易,是不是,他说读书人不在黄道和黑道,总以事理为要,这个事理为要,用咱们的话说,就是以事业为重,事业为重。结果呢,当然考试中了进士了。结果没经过几年,贾雨村已经升为知府了,知府是从四品,司局级,咱们省里头是地区、地级市的市长,这说明他升得相当快,仕途比较顺利。他当了知府以后,他正好在道上见到娇杏,在轿子里面闪过一眼,他马上派人去找,正式求婚,先接来当妾,后来他夫人死了以后扶正。你看一直到这儿为止,贾雨村是读书人当中响当当的正面形象,是不是?长得很帅,有抱负,有才学,而且果然一考就中,重事业、重感情。你说这样的男人,女的肯定喜欢,男的值得学习,是不是?所以贾雨村,曹雪芹一开始给了他一个非常出色的上场和一个相当不错的中场。

革职

我们看曹雪芹怎么写。他说贾雨村“虽然才干优长”,非常有才干。“未免有些贪酷之弊”。“未免”,怎么就“未免贪酷”?“贪”就是贪污,“酷”就是对老百姓残暴、不仁。“且”,而且。注意这个“而且”有意思,因为前面是主要的。而且,“又侍才侮上”,他仗着自己有才,张嘴就来,就是诗,就是对联,一考就是个进士,仗着自己有才,对上级不尊敬,有时候言语冒犯。“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对他都不满意。“不上一年”,不到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找了个茬,用咱们的话来说就找了个茬,找了个什么茬呢?是不是告他贪污?不是。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做官都贪,他不做了官了嘛,他做了官就不免贪污,你也贪我也贪,我告你什么呀?总算被他上级找了个茬,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什么呢?“生情狡猾,擅篡礼仪”。头一条罪状,“生情狡猾”这个东西是空的。他乱改礼仪,这个就严重了,因为封建社

会那个礼仪就表现了严格的等级,因为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等等。于是,“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八个字,把这个皇帝给骂了。曹雪芹真了不起,在这儿总共只用了一百个字,就把当时的官场从贾雨村到他上司,到他的同级,一直到皇上,都给骂了。也就是说当时那个社会,康干盛世,康干盛世,曹雪芹早说了,那是什么盛世?那是末世。是不是?腐败透了,只要做官就贪污,所以他做了官他就不免贪污,“未免贪酷”,就欺压老百姓,你看看《红楼梦》里头有几个好官?所以,就是像贾雨村这么优秀的读书人,在当时那样腐败的土壤中,他也免不了受到腐蚀而变质。他之所以被革职,被他的上司参了一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官之道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他把那个最重要的秘诀他没学到手。在封建社会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听话,听上司的话,上司喜欢你,你这个官就保得住,你就能升;不喜欢你,你就下台,你就走人,甚至坐牢。所以“未免”这两个字真是春秋笔法,力重千钧,我读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我都没注意。像这样的,就是用词用得非常准确、非常有分量、非常用讲究的地方,《红楼梦》里边比比皆是。

复职

我们再说贾雨村。贾雨村这时候他还没有彻底变坏,也就是说,贾雨村被腐蚀的过程并没有结束,还没有结束。他被革职了,之后他就把家眷送回老家,自己云游天下,然后到了扬州,就到了林黛玉家,当老师,成了林黛玉的启蒙老师,一个偶然机会,后来谈起,听说这个消息,林如海写了封推荐信,贾雨村就护送林黛玉进京,同时带了林如海的介绍信,找了贾政。林如海当时是巡盐御史,巡盐御史是四品官,司局级,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工部是管建筑管水利的,员外郎是副司长,也都是四品官,结果他们俩保举。你看这个地方写的,曹雪芹写得真好,“轻轻谋了一个副职的候缺”,很容易。按说他过去由知府革职为平民,也不重新审查审查,这人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官复原职。所以曹雪芹在这个地方用“轻轻”二字,把当时那个社会朝廷任命官员那个制度的腐败,刻画得入木三分。

乱判命案

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以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冯渊的命案。曹雪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地细致,笔墨极其简略,他就通过几个细节把贾雨村人性的蜕变过程,他的心理活动,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当贾雨村听说冯家的仆人说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的时候,他不禁大怒,拿起那个签就要发签拿人,要抓凶手,结果旁边一个门子,使个眼色,嗯一下,贾雨村马上就宣布退堂,我们看,曹雪芹写的是:

“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

我们知道门子是个最普通的衙役、一个差役,地位他是最低的,怎么这个门子使个眼色,哼了一下以后,他马上就会,就只能停了手啊?这说明贾雨村确实是接受了经验教训了。他上回当知府的时候,吃的亏就是因为没有伺候好上司,在官场里边听上司的话是最重要的。这个门子本人虽然地位很低,但是他既然敢在堂堂知府大堂之上,给我使眼色,此人必有来历,他不是有过硬的后台,就是他肯定掌握很重要的信息,他怕我这个新上任的知府吃亏。所以贾雨村他是接受上回的教训,不仅不能得罪上司,官场里面有些各色人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着。果然,这个门子拿出了护官符,下面当然了就是这个葫芦案了。到这个时候,贾雨村这个人性的蜕变,由一个非常优秀的好男人向一个无恶不作的坏男人的蜕变,就彻底完成了。

贾雨村这个人他的一生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某些读书人的一个完整的经历,这个经历呢,就是苦读、赶考、高中、为官、革职、复出、高升,最后枷锁扛、获罪,就是一个读书人,做了官,最后获罪,属于这种类型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贾雨村身上体现出来了。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折点就是贾雨村为官,就是他中了进士以后做官那个时期,在这个时候一个本来非常优秀的,才华出众,胸怀大志,颇有骨气,本来完全可以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些好事的这么一个大丈夫,在肮脏的官场当中逐渐地被腐蚀,终于成了一个社会的祸害,成为一个徇私枉法、人性泯灭、恩将仇报的大坏蛋。

从贾雨村的描写,我们或许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点透彻心,和一点悲叹心。

人物分析

贾雨村

一、“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二、“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外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于是我们便知作者将假话(贾化)、假语存(贾雨村)、胡诌(胡州)、等等不真实的虚幻隐蔽在了这个人物的身上。

“敝巾旧服”、“腰圆背厚,面阔耳方”、“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简单几个词,一个帅气英俊却又穷困的书生形象便一跃纸上。其实不止如此,如果读红楼读得细,你就会发觉,曹雪芹在介绍贾雨村这个人物时更为详细一些。不仅连他的相貌、衣着、地位、出身、背景、经济现状、生存方式有所介绍,更将他的理想与抱负也有所交待——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曹公便开始刻画雨村的性格:

一、雨村于甄家巧遇了丫鬟娇杏,又兼娇杏频频回首,便自为心中有意与他,写出一首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闲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又高吟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由此可知贾雨村是极具过人的才华又极有不凡抱负的一个人。

你瞧,他自己不也说了么:“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

果然,在受了甄士隐的资助后,雨村于明岁春闱大比时展露了头脚、显露出才华,会了进士,选入外班,升了本府知县。

此一、曹公所写便是雨村的“才”。

二、书中写雨村受了甄士隐的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之后“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又,甄士隐向雨村道:“十九日乃黄道吉日,兄可即买舟西上……(后面略)”而雨村向葫芦庙内的和尚道“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而于第二日的五鼓踏上征途了。

五鼓,即五更。我国古代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

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晚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23∶00一1∶00为三更,1∶00—3∶00为四更,3∶00—5∶00为五更。

不过略谢一语与五鼓进京,又可看出雨村此时的为人并不惯于虚情假意与急迫赴试的心情。五十两白银,我们试想,在当初社会,一个小姐每月的生活费仅二两(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提“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钱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五十两白银,又将是多大一笔财富!若换一善于此术、工于心计之人,势必对此将有一番惺惺做态的感言兼背躬曲膝的叩谢。

此二、曹公所写便是雨村的“真”。

三、雨村自大考封官之后,于甄士隐的岳父封肃(风俗)家门前过,再次巧遇娇杏。此处曹公写的蛮有意思,原文录下:“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后面略)”

贾雨村看到了“隐”在门内的丫鬟。只一个“隐”字,便叫读者浮想联翩!我们试想,新太爷上任,任谁都应是轩昂气宇,耀武扬威两眼紧盯着前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遍长安花”,说得便就是金榜及第的才子们喜悦与粗犷的心情,又岂肯认真看街市两边的人家门户?既看了人家门户,又可能刚巧走到封家便望了一眼吗?可见雨村必是坐在轿中东张西望的。那又为何要东张西望呢?

甄士隐

甄士隐说过“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可见雨村归来的日期是冬日。而士隐随僧人而去之时,是在当年仲秋火起事件之后的二三年。书中写:(士隐)“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我们先假想,是不是因为这样呢?雨村于第二年冬返回甄士隐处,满目所见甄家已是火灭后的苍凉与荒废。于是士隐打听邻居街坊,得知士隐已来到了如州,又刚巧自己官封此处,于是趁这走马上任从街前经过之时,瞧一瞧有没有巧遇恩人的可能呢?

所此之外,估计再找不出来贾雨村能看到“隐”在门内的娇杏最好的解释了!

且先不管雨村是不是有意寻找恩人,我们再看雨村之后的表现,原文录下:

“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又“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锻,答谢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做二房。“乃封百金赠封肃,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

赠百金给封肃,实则是给甄家娘子。“寄一封密书”,“转托”实则也是为甄家娘子。

为何呢?我们先看封肃的名字,隐喻着风俗。又有何风俗呢?自然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老百姓自己的令,自己的民风世俗。有句话道:男女授受不亲!我们想,风俗如此,又更况对方是一个丈夫离家的女人!

所以,雨村想要讨娇杏,便存在了困难,所以才“寄一封密书”与“转托”。雨村想要报当年甄士隐的知遇之恩便也有了困难,于是才“乃封百金赠封肃,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这样一来,外人看着是雨村与一个男人封肃打交道,实际,雨村是假借此名,还了甄士隐的情!

此三,曹公所写便是贾雨村的“义”。

鉴于以上,贾雨村的性格便也出来了。在没有候补应天府之前的他是个有才华,性情真率,尚知义理的小小官员。

然后我们再看这段话:“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贪、酷,是贪污与刑酷。作者用“弊”一字,可见这贪酷本是当时为官的一种弊病。雨村此时之所以被革职,终其原因是其上司不满于他,向当今圣上参了一本,什么擅纂礼仪、沽清正之名、结虎狼之属,说起来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事件发生。只有恃才侮上,触怒了上司,才导致雨村被革职。

而雨村为什么要恃才侮上呢?根据以上所分析的雨村性格,他必对于官场上的一些黑暗与不公有所不平,而屡屡与上司发生冲撞,更不懂得巴结与讨好上司!

这其间,贾雨村曾于黛玉身体怯弱,连日不曾上学之时闲步于外,鉴赏村野风光。至于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并有一副破旧的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此时雨村,正是落魄之时,见此对联也曾思“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但进得庙来时,只见一龙钟老僧在煮粥,雨村问了几句话,见答非所问,但又不再意起来。

其实这句话,曹雪芹写在这里,意旨以此点醒尚在追求仕途的贾雨村,知足吧!激流勇退吧!有余的时候,请适可而止!而又以贾雨村来象征宁荣二府,繁荣昌盛之时当为大厦倾复的那一天早做准备。

贾雨村,一个封建社会导致其人性人格转变的悲哀人士,贾家,一个封建社会导致其衰败与灭亡的悲痛家族!

此对联出现在书中第一回,有异曲同工兼点醒主题之妙!

说到此,想起曾经读过的一首诗“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复虚舟。名为公器莫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作者白居易,圣贤之人。诗中所道字字句句,如果凝缩起来,不就是这“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么!

“智通寺”,智通,智慧通灵,除却大圣大贤之人,凡人谁又能达到如此?

所以贾雨村,终于错过了自己的那一点被上苍点醒的机缘。

然后,我们再看贾雨村候补了应天府之后,对于接手冯渊一案的初时态度,原文录下: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

可见初任应天府老爷的雨村,尚是个正义的雨村,不然便不会做出“大怒”、“放屁”、“白白的走了”、“立刻”“再动海捕文书”这样的事与说这样话了!

又,雨村一见了案边的门子对他使眼色,不令他发签,看了门子所抄的“护官符”,讲述了冯渊一案的来龙去脉与审判前后,说了这样一段话;“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

先不说这段话是否出自雨村的内心,至少这段话内的意思应当是雨村目前最应该去做的事情。关于这一点,贾雨村的心里是十分清楚明白的。

但,雨村打发了门子后,“再斟酌斟酌”,权衡了利弊之后,徇私枉法,冤判了冯冤一案。

雨村的官职,我们都知道,是因为其做了黛玉的老师,经林如海书于贾政,“题奏之日”便“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正因为如此,雨村立即平息了大怒,转而,替薛蟠开脱起罪名来。这样,不但保住了乌纱帽,且做了个顺水人情!

可见,当时社会,升职与革职,是多么儿戏!完全取决于是否对上级的哄骗与顺从,如果没有“护官符”的坦护、得罪了本地的大族名宦,性命都要丢掉,还谈什么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呢?那样的专制体制,迅速地使经历了一次官职被革的雨村,很快就学会了为官之道,之后,便有了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变卖其家产,把其收藏的古扇抄来孝敬贾赦的大胆包天坑人家产败业的恶劣事来。

此时的雨村,已经完全丧失了内心中的那些美好品质!

以至于,书中第七十二回,贾琏闻听林之孝说道雨村降了,不知真假时口中道“真不真,他那官儿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好。”

曹雪芹

曹雪芹笔下的贾雨村,从一个穷书生起,反反复复历经了几次官职的升降,揭开了官场的内幕,完美地演绎了一场官场现形记,而我们,目睹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与腐败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用笔,“题奏之日”“轻轻”、“不上”、“白白”“斟酌斟酌”等等几处毫不起眼的用词,就将想要表达的意思完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贾雨村从一个坦真有学识有才干不知弄虚做假的谦谦君子,转变成腐败官场中连人格与人性丧失的奸狡圆滑世故残忍利欲熏心,善于巴结与奉承权贵的人。

贾雨村的身上,曹雪芹不仅描述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黑暗,更表达了作者对那个社会的深痛厌恶与唾弃。又通过贾雨村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当时一些“幸运”的读书人完整而又悲惨的命运,读书,进京大考、高中居官、体尝官场黑暗、经历人性的转变、循私枉法、巴结勾结权贵、革职、上枷锁、获罪,这一循环不变的规律。

关于高鹗所续,贾雨村的结局,实在无心力去思索,但其所写雨村升了京北府尹管税务,与恩人甄士隐偶遇一段,其不顾恩人的性命而离去,其见利忘义的本性被描述的淋漓尽致,此也算是对刻画贾雨村的一处成功用笔。红楼梦后四十不是原着,所写文字便也不能代表曹雪芹的思想与观点。所以,对其引用,反倒是耽误了对原着思想的探究与深入,所以,暂不对《红楼梦》后四十回做任何分析与作任何评判性的文字!而关于贾家灭亡的原因,因此,也便只能凭猜测了。

宦海逍遥游

《红楼梦》的开篇人物贾雨村,虽非无能之辈,但却野心勃勃,这有他的联语为证,所谓“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不过,此人仕途并不顺利,虽然靠了甄士隐的接济,考取进士,并荣任本县太爷,但因其为官“贪酷”且“恃才侮上”,很快被同僚参奏,“不上一年”即遭“革职”。此后他闻知皇上“起复旧员”,遂谋求复职。好在此行“

福”不单行,官运亨通,不仅复职得酬,而且“不上二月,便选了应天府。”这段潇洒的宦海游历是如何实现的呢?建议所有的“官迷们”都认真研究一下。

在《红楼梦》一书中,贾雨村因了贪赃枉法,坑害百姓,寡情薄义,倾轧同僚,有用者靠前,无用者靠后,种种恶行,以致于官场颠沛,宦海沉浮。这一切都说明,尽管他见过智通寺门上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而且也知道“这两句文虽甚浅,其意则深”,然而,欲壑无边,利锁名缰,总难得脱。不过,在为复职而钻营这件事上,似乎并非贾雨村的主动行为——先是“一案参革”的张如圭(谐音“如鬼”)得知“起复”信息之后的“四下里寻情找门路”给他以启示,再是“最为投契”的都中旧识冷子兴的“献计出力”——令贾雨村近则“央求”林如海,远则“央烦”贾政,可以说是层层相托,环环相扣。

他是如何走通这层层关系的呢?一、贾雨村与作为皇室贵族的贾府因为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这对于时刻以编织“关系网”为务的人,已经是一笔宝贵财富了。尽管他口头上也说“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认他”,但他是决不会放弃“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的得天独厚的。于是,精通“厚黑学”、八竿子打不着的贾雨村,果然拿着‘宗侄’的名片,到底找到了荣国府。二、贾雨村与林黛玉毕竟有着名份上的师生之谊,这就为贾雨村“央求”林如海创造了直接前提。如果说仅仅因为东汉贾复以来“两千年前是一家”,贾雨村还不便于到贾府夤缘附会的话,如今有了林如海写的“荐书”——而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宝贝”——至于什么“德才”、“文凭”、“年龄”,如果那时也作为条件的话,那都是只供参考的指标。三、投靠上司的要领之一是投其所好。冷子兴都知道借贾雨村这大半属于伪装的“斯文之名”,何况平素“最喜读书人”的贾政(谐音“假正”)了。果然他与贾雨村一见面,既是同门同宗,兼有妹丈的“条子”,当然就“优待”有加,“更又不同”了。四、还有一条,也是应当提及的。当彼之时,当官固然不需要真正的人才,但如果阁下的“自然条件”欠佳,獐头鼠目,形象猥琐,而且拙舌笨腮,没法“交待”,也至少难以得到权势者的赏识。也许正是因为贾政对贾雨村“像貌魁伟,言谈不俗”的第一印象,至于他在“本县任上”如何“贪酷”又没刻在脸上,因此,这种“先入为主”还是颇起作用的。五、官场之上,崇尚“经济政治学”或“政治经济学”有着悠久的传统,所谓“钱能买权,权能换钱”即此之义。贾雨村的请托,之于林如海或贾政,不知做过哪些“文章”,但在林如海给贾政的“荐书”中,既已明确写上了“即有所费,弟于内兄信中注明,不劳吾兄多虑”。可见,“跑官”之道,除了劳“足”之外,用“包”则是尤其少不了的。至于这“包”或这“费”用在了谁的身上,都是次要的。

贾雨村的复职乃至高就,姓氏上的“同门同宗”,爱好上的“酷喜读书”,相貌上的无碍观瞻等等,都是“附件”,而要办成这样的大事,相应的“软、硬件”才是不可缺少的。从根本上说,种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是为“软件”,而“权门欲进金作马,官场有缘钱为军”的“金钱”才是“硬件”。从他的学生林黛玉着手,到林黛玉之父——作为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的林如海,再及林如海的内兄——荣国公之孙、现为工部员外郎的贾政,处处利用,层层请托,软硬兼施,终于使这个“贪酷”之徒步步得逞。然而,终究本性难改,刚到应天府任上,就对薛蟠打死冯公子冯渊一案,“徇情枉法,胡乱判断”,而且不忘“疾忙”修书二封讨好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自相表功,以示报答。这就是封建官场相互利用、坑害百姓的本来面目。

研究封建官场的运作和机制,需要身历其境的投入,才能有所收获有所体会。只有那些存在着封建官场风气的地方,只有那些存在封建官吏习气的官员,对此才能有着“心有灵犀”的理解。作为“旁观者”的“清”,毕竟极其有限,一介书生,说谙于官场游戏规则,无疑于门外谈禅。

书中作用

正文中首次提到贾雨村是在第一回,作者叙述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顺便道出了贾雨村此名的用意。

“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由此可知,“贾雨村”本是作者为了遮掩所记之事,为避不期之祸而假意为“假语村言”,捏造出这个名字,让读者不必当真,更勿对号入座。同时,从其后整部小说的结构上来看,贾雨村此人是这部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是小说中所录的四大家族兴亡的见证者及某些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因此通过研究贾雨村此人的言行及经历,有助于加深对整部《红楼梦》的理解。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