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元晓

元晓

  • 别名:誓幢
  • 出生日期:西元六一七
  • 出生地:押梁郡佛地村
  • 国籍:中国
  • 性别:男
  • 中文名:元晓
  • 代表作品:大乘起信论疏
  • 元晓介绍
    元晓(617 -686)朝鲜三国时代新罗僧人,华严宗思想家。俗姓薛,幼名誓幢,法名元晓。三十一岁受戒,先后住庆州皇龙、芬皇寺。认为“一心”即“真如”,是某种不生不灭的.永恒而不可破坏的绝对精神实体,是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由于它的存在而产生和发展。在“同”(同一)与“异”(差异)的关系问题上。提出:“差异”是对“同一”而言,“同一”是对“差异”而言;“同一”只有在“差异”之中才能辨别,“差异”只有在“同一”之中才能辨别,“差异”可以说成“同一”,同样,“同一”也可以说成“差异”。他的“一心”这个根本概念吸取佛教各派的观点,创立了佛教的宗派——“海东宗”,为在新罗建立一乘佛教,打下了理论基础。著作宏富,有一百余部共二百四十多卷佛经注疏,主要有《大乘起信论疏》(2卷)、《金刚三昧经论》(2卷)、《法华经宗要》、《十门和净论》(2卷)、《无量寿经宗要》、《中边分别论疏》(3卷),在因明方面著有《瑜伽论中实》、《掌珍沦宗要》等。

    人物信息

    经历

    他29岁时于皇龙寺出家,随师学佛法,后慕唐朝玄奘、窥基之名,与义湘结伴入唐,半路遇雨宿于墓地之中,因系鬼乡而多祟,乃悟“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龛坟不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外无法,胡用别求”,便打消了入唐的念头,决定携行李回国。法师洞明心地之后,自此示迹狂放,言行怪异,或入酒肆娟家,或持金刀铁锡,或为《华严经》制疏以宣讲,或游山水坐禅。国王请为《金刚三昧经》作疏,疏成开讲,“王臣道俗,云拥法堂”。由此名闻当世。

    家庭

    后与瑶石宫寡公主有一段传奇恋情,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薛聪。元晓父子二人,都是聪慧绝伦的人物。元晓法师对于佛经的疏释,多达八十部,现存者尚有十四部;他的疏释范围,非常广博:有华严、涅盘、法华、楞伽、维摩、般若、胜鬘、解深密、大无量寿、弥勒上生、梵网等经疏,起信、摄大乘、中边、成实、广百、阿毘昙、三论等论疏。重要的有《华严经疏》10卷、《涅梁经宗要》1卷、《十门和净论》2卷、《金刚三昧经论》3卷、《无量寿经宗要》1卷等。元晓的华严宗也称海东宗、法性宗、芬皇宗,主张一乘圆教的见地,以融会、“和诤”为基本宗旨。后高丽肃宗六年(一一○一)谥号大圣和静国师。(资料来源:《宋高僧传》卷4、《三国遗事》卷4及朝鲜《高仙寺誓幢和上塔碑》等碑刻资料)

    成就

    著作

    朝鲜三国时期新罗僧人,华严宗的思想家。俗姓薛,幼名誓幢,法名元晓。生于新罗押梁郡佛地村(今庆尚南道庆山郡慈仁面)。31岁受戒,先后住庆州皇龙、芬皇寺。他一生写出了100多部240多卷注疏,现仅有20部23卷,其余已失传。其中阐述哲学思想的有:《大乘起信论疏》(2卷)、《金刚三昧经论》(2卷)、《法华经宗要》(1卷)、《十门和诤论》(2卷)、《无量寿经宗要》(1卷)、《中边分别论疏》(3卷)和《华严经疏》(现仅存序文和卷 3的一部分)等。《大乘起信论疏》在中国曾被称为《海东疏》、《晓公疏》等,广泛流传,引起了佛教界的重视。

    提出

    元晓提出作为自已哲学最高范畴的绝对精神实体──“一心”。在《金刚三昧经论》中说:“一心之体本来寂静,故言决定性也”,而“决定性者,谓真如性不可破坏”;被无明覆盖的真如本体,经过修炼,去掉无明,即可成为永离生灭、离暗成明、明白清净如琉璃的大圆镜智(弘智)。这种真如本体即一心,是某种不生不灭的永恒而不可破坏的精神实体。它是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由于它的存在而产生和发展。元晓说:“四相俱有为心所成,离一心外无别自体”。这就是说,世界上具有生、住、异、灭四相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都是由一心派生的。他把佛教哲学从主观唯心主义推向客观唯心主义。元晓提倡“和诤论”的辩论方法,对概念和范畴提出了某些合理的辩证法思想。如:他在谈到“同”与“异”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关系时,明确指出:“不能同者即同而异也,不能异者即异而同也”,即认为“差异”是对“同一”而言的,“同一”是对“差异”而言的;还说“同者辨同于异,异者明异于同”,即“同一”只有在“差异”之中才能辨别,“差异”只有在“同一”之中才能明确;“差异”中辨别“同一”并不是意味着“分同为异”,“同一”中明确“差异”也不是意味着“销异为同”;“差异”可以说成“同一”,同样,“同一”也可以说成“差异”。他还认为“有”和“无”是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的,“有即无,无即有”,无“无”无所谓“有”,无“有”无所谓“无”。这种逻辑方法,尽管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为论证佛教教理服务,但却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因素。元晓用“一心”这一根本概念来概括佛教各宗派的异说,创立“海东宗”这一佛教唯心主义的新形态,为在新罗建立一乘佛教打下了理论基础,成为新罗国家的精神支柱。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