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康定甘孜地震带

中国主要地震带之一

  • 中文名:康定甘孜地震带
  • 别名:鲜水河地震带
  • 位置:四川省西部
  • 地理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 康定甘孜地震带介绍
    康定甘孜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中国主要地震带之一,地形复杂多样,大雪山脉之折多山将县境分为东西两大部。

    背景

    康定甘孜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中国地震带。是川藏公路的咽喉要道,地势险要,历史上是川滇青藏四省区周边山地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四川连接汉区与藏区的门户,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康定,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域;一座跑马山,名扬五州四海;一曲情歌千古绝唱,醉了天下人。甘孜藏族自治州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康定藏语叫达者都,意为三山相峙,两水交汇的地方。打箭炉是其谐音。古为牦牛国疆域,唐宋属吐蕃;元置鱼通长河西宁远军民宣抚司;明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清雍正七年置打箭炉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改设康定府;1939年建西康省,设省会于康定,1950年3月康定解放,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政府驻地。

    康定位于甘孜州东部。东与宝兴、天全、泸定石棉县交界,南接九龙、木里县,西邻雅江县,北靠小金、丹巴道孚县。东西最宽140公里,南北最长180公里,面积11422.75平方公里。人口与民族,1990年底有人口96687人,其中城镇人口34301人,农村人口62386人;藏族54149人,汉族40052人,回族883人,彝族301人,余为蒙古、苗、壮、布依、满、瑶、白、土家、纳西等民族。

    地理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大雪山脉之折多山将县境分为东西两大部,并由此形成地貌、气候、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强烈差异。东部为高山峡谷,属亚热带气候,这里桃红柳绿,物产富饶,有“康巴江南”之誉;西部为山原地貌,属高原型大陆气候,这里牛羊遍野,寺塔林立,是藏区风情的典型代表。境内海拔最高点7556米(“天府第一峰”贡嘎山主峰),最低点1390米(大渡河),海拔2560米。由于地貌气候复杂多样,康定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康定甘孜地震带

    相关信息

    中国地震带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康定-甘孜地震带

    康定-甘孜地震带又名“鲜水河地震带”9次

    这是四川地震史上的一条最长最活跃的地震带。康定就是原西康省的首府,康定情歌的发源地。该地震带它西起甘孜东谷北,向东南延伸,经炉霍道孚、康定,南达石棉,长约400公里。地质构造上的鲜水河断裂、乾宁—康定断裂、折多塘断裂及石棉断裂便分布在这里。历史上这条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震级大,破坏烈度强,堪称全川之冠。其震源深度一般在20公里以内。自1630年以来,在这条地震带上发生7级以上地震即达9次。

    1、1630年松潘小河营地震估计7.0级

    1月16日(明崇祯三年十二月初四),松潘小河营地震。当地又发生7级地震,引发山崩,城墙有120丈倒塌,波及松潘苍溪广安、重庆、璧山珙县威远乐山雅安、成都等地。

    2、1725年康定地震估计7.0级

    8月1日(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康定7级地震,当地衙门、民居、碉楼全部倒塌,死伤严重,波及汉源、天全、理塘巴塘等地。

    3、1748年康定地震估计7.0级

    8月30日(闰七月初七),康定西北7.0级地震,不到一天内震了7次,波及炉霍、马尔康、汶川、德阳乐至内江隆昌自贡南溪、珙县、屏山一带。

    4、1786年康定地震估计7.25级

    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六日(1786年6月1日)午刻,康定发生7.2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9.9°,东经102.0°,震中烈度Ⅹ—Ⅺ。1786年6月1日,打箭炉(今康定)、泸定桥磨西等地发生地震,城垣全行倒塌,不存一间,文武衙署、仓库、兵房全塌,压毙兵丁、商民、贫民,明正土司官寨碉房倒塌并起火灾。打箭炉至泰宁营一带,山石坍坠,径途阻塞,文报不能驰递。打箭炉以外通藏大路,大山裂坠,雍塞泸河(大渡河),积水高20余丈,致水停蓄泛滥,沿河田地多遭淹没。地震乍震乍止,缸水倾侧,人不能立,震后微微作颤,移时复震,如是数月。

    5、1816年炉霍地震估计7.0级

    12月8日(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炉霍7级地震,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四川炉霍地震,“十月二十日丑时,章谷一带地震,喇嘛寺及各房屋猝遭倒塌,压毙汉、番男、妇大小人口甚多。……共压毙汉、番大男妇并大喇嘛一千八百一十六名口,小男女、小喇嘛一千三十八名口。”

    6、1904年炉霍地震估计7..25级

    8月30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四日)道孚7.25级地震,二百里内沿途房屋大多震倒。七月三十日、八月初二又震。

    7、1923年炉霍、道孚地震7.25级

    3月24日20时40分06秒,炉霍—道孚间发生7.2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1°30′,东经101°00′,震中烈度Ⅹ度。地震震中面积达40平方公里,破坏最为严重的地方在将军桥一带,炉霍地面约废1/10,延及500余里。城内将军桥及河坝等处地裂很多,宽1—2米。官署民房倾陷,庙宇教堂倒塌。全县人畜死伤甚多,死亡人数3000以上,财产损失200-300万元,城乡200里内几无炊烟,殁者无人棺殓,生者啼饥呼寒,无以度日,伤者哀嗷莫救。

    8、1955年康定折多塘地震7.5级

    4月14日9时29分2秒,康定折多塘发生7.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0°00′,东经101°48′,震中烈度Ⅹ度,震源深度20公里。震时山崩地裂,飞沙走石;河水上涨,泉水增大或干涸,水变颜色,有的泉水位置也发生变化,折多塘温泉水温下降;塔公至康定间海拔5820米的海子山“峰顶”崩塌削平,贡嘎山雪崩,冰块溶化使燕子沟涨水20多天。康定全县房屋和寺庙共倒塌624间,倾斜、破坏1083间,地震死亡70人,伤217人。

    9、1973年炉霍雅德地震7.6级

    2月6日18时37分07秒,炉霍县雅德发生7.6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1°18′,东经100°42′,震中烈度Ⅹ度,震源深度11公里。受灾地区包括炉霍、甘孜、道孚、新龙壤塘等县,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房屋倒塌15700幢,破坏2867幢,损坏3441幢。川藏公路有17处遭到严重破坏,塌方40—50处(坍塌宽度几米至几十米不等),路面普遍裂缝,计30—40处,百余条。地震死亡2175人,伤2756人,死绝88户;损失牲畜40427头,粮食4023602斤。康定至甘孜、炉霍、色达、新龙、邓柯、石渠、白玉、德格等县邮电线路破坏,通讯中断。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